APP下载

歙南

2020-01-03江少宾

作文新天地 2019年36期
关键词:山民男权徽州

江少宾

一片绵延的山脉横亘千里,几座青瓦石屋依山而筑,像几枚黑白棋子,零星地散落其间。崎岖的山路上,间或也有一两个山民,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或是去给茶林施肥,或是去山外用土特产换几个小钱。

乡间烟尘滚滚的公路上,一辆三轮车载着我深入歙县。车子在山岭与山谷之间爬上又爬下,车轮之外,悬崖笔直下落,谷底的山溪,像一条舞动的白蛇。绵延的山脉擦肩而过,层林尽染,无名的野花争奇斗妍,不时也有一两只山鸟振翅疾飞,洒下一两粒空啼,山林里回荡着无边的生气。倘若不是这条路,这种生气是撩人心性的,然而这条惊心动魄的山路,让我提心吊胆,冷汗淋漓。

我提前下了车,其实此行,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这是歙南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空地上蹲着十几座民房,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横卧一脉清溪之上,溪水清且涟兮,砭人肌骨。游鱼、石虾隐约可辨,人来不惊;桥头的三个小贩争相吆喝,话如鸟语。玩童相娱,怡然自乐,见有人来,皆极诧异。山民住所皆为徽派,枕山而卧,傍水而眠。室内陈设简朴,多为木器。山民靠山吃山,伐薪烧炭,码与梁齐。沿着一条逼仄的青石板,一条小街匍匐在氤氲的山雾里,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清寂而腼腆。店内多为百货,亦有山民自制纪念物,物美价廉,古色古香。和店主闲聊,知其世袭山居已有多年,清寒淡泊,与世无争,虽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听主人述说,他未出山口竟已有数月。店内陈设的物件一次性购进,往往够销一年。从主人言辞里感知,他虽不是彻底的清心寡欲,但显然懂得乐天知命的道理。

握别店主,我折进一条山路,山路的尽头是方圆数里唯一的一所学校。在正午的阳光下,依山而建的操场上矗立着一杆鲜艳的国旗,两层木楼共有八九个教室,教室里是密密匝匝的桌椅。我走近一个窗口,泥漆剥落的黑板上写着几行板书,一个面相丰腴的女教师正拿着课本,领着孩子们背诵《荷塘月色》。靠近窗户的时候,我惊扰了窗下的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孩拖着乌黑的辫子,瞳仁比黑还黑,像一片小小的没有尽头的夜。更多的孩子一脸茫然,这群可能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对我的出现充满了好奇。教室里很快就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女教师不得不停下手里的功课。她红着脸,对我短促地笑了一下,仿佛这一切都是她的过错,仿佛是她打扰了我。

独自去歙南,是我由来已久的愿望。这片孕育了徽商的土地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我无法遏制自己的神往。行政区划上的古徽州已不复存在,但在歙南,古徽州的腹地,今天仍有人记得这样一首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这或多或少可以折射出古徽州人的生存状况和外出经商的原动力。在泛黄的历史书卷里,徽商曾盛极一时,独执明清商界之牛耳。风吹过,雨打过,曾经的辉煌在历史的尘烟里渐渐消散,但这片神奇的土地依旧人文荟萃,虎踞龙盘。在歙南的村头,在歙南的路口,我看见无数座有名的无名的贞节牌坊,它们在风吹日晒里黯然老去,夕照闪烁,斑驳的锈色宛若旧年的血迹。我拍了一些照片,它们清冷、阴郁、寒凉,在电脑里层层叠放,摊在我面前的,竟是一部颠踬的血泪史,一部以“程朱理学”为经纬的电子书。拍照的时候,其实我没有想到这些,她们兀自伫立着,像那些烟消云散的年月。但我想象过她们遥相眺望的样子,她们一脉相承,相互取暖,烟消云散的年月因此有了一丝隐秘的关联。没有人知道谁是第一个,在典籍里我也没有找到相关的确切记载。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她们本就藉藉无名,在那个盛极而衰的男权社会里,女子只是一件生育的工具,一个看门护院的活物。贞节牌坊,是男权社会精心构筑的一副心照不宣的枷锁,它既维护着男性的强权和意志,也体现着男性的虚弱和自卑。

返程的时候,一个老妇人和我同行。她弯腰驼背,拳头大的脸上堆满了皱褶,老得已经看不出年龄。车子在崇山峻岭间缓慢地攀爬,每一次都危险万状,每一次都有惊无险。有一次,车到半坡,老妇人忽然抓紧我的手(她温热的手指,像五小根干枯的树枝),脸上的皱褶微微泛红。面对这陌生的来历不明的双手,我没有拒绝。这陌生的来历不明的双手,我一直握到了车到站,人下车。

下车之后,老妇人偏头望了我一眼,我目送着她,像一株摇摆的水藻,慢慢消失于小城屯溪。

猜你喜欢

山民男权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Myth and Mechas
徽州人
新年
从古典到西洋
忘记你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
魔盒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