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威成都上空的一支特殊队伍
2020-01-03唐学锋
■唐学锋
◇成都太平寺空军军士学校大门
抗战期间,在成都上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没有独立的番号,不隶属于中国空军任何一支部队;他们驾驶的战斗机,机身上统一喷写着“士校”两个字。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成都簇桥建新校
1932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空军五年建设及防空计划》。《计划》提出,两年内(1932年-1933年)分别在杭州、南京、北平、洛阳筹建四所航空学校。9月1日,中央航空学校在杭州笕桥成立。
1933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又制定了《空军1933-1936年建设计划及防日计划》,对建立航空学校计划进行了调整。要求在1936年底,在全国建设高级航空学校一所,初级航空学校两所。
1934年1月,空军防空学校在南京成立。1935年6月,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成立。1936年3月,空军机械学校在南昌成立。同年9月,原广东航空学校被中央航空学校接收,改为中央航空学校广州分校。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配合战争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筹建空军军士学校,培养飞行军士。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张有谷奉命前往大后方成都,筹建新校。
1937年12月,张有谷抵达成都后,选定在成都南郊的簇桥建校。此后,因张有谷调任航空委员会军令厅副厅长,筹建工作由晏玉琮接任。
1938年5月,华阳县(1965年并入双流县)政府会同四川省建设厅、民政厅,划定华兴乡(1956年并入簇桥乡)太平寺的近3000亩土地修建机场,作为空军军士学校的训练基地,并调集民工修建飞机场和校舍。与此同时,学校筹建处从中央航空学校和中国空军各战斗大队选调一批优秀教官和飞行员,作为师资,参加飞行教官训练班。另外,面向全国开展第一期学员的招生工作。
首期学员被集中于湖南长沙的岳麓山文庙,开始了入伍生训练生活。但不到三个月,长沙遭日机首次轰炸。为安全起见,航空委员会下令,学员向四川境内转移。
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学员们全靠步行。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第一站——重庆白市驿镇。当地条件极其简陋,没有营房,他们只好挤在冰冷的碉堡里;没有操场,旁边的成渝公路便成为临时场地。白天,他们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训练,不时要给过路的汽车和乡民让道。晚上,他们回到空气沉闷的碉堡,还要对付跳蚤、蚊子、臭虫的侵扰,难得睡一个安稳觉。但学员们士气高昂,坚持训练。
数月后,学员们接到通知,前往成都簇桥空军军士学校报到。
1938年10月1日,空军军士学校正式开学。校长一职,由蒋介石兼任。
◇萧德清
◇陆光球
◇陈桂林
◇陈桂民
逐电追风战长空
1938年10月25日,日军攻占汉口。日本空军对当地机场进行修复和扩建,并以此为据点,对内地实施大轰炸。
11月8日,驻汉口的日本海军鹿屋航空队和木更津航空队各出动9架96式陆上攻击机,空袭成都,目标锁定空军军士学校所在地——太平寺机场和凤凰山机场。此时,由于武汉会战刚结束,中国空军全部撤至四川、甘肃一带休整,作战部队主要集中在兰州,因此成都地区没有空军部队驻防。
打响成都空战第一仗,自然落在刚刚成立的空军军士学校身上。指挥官为教育长晏玉琮,参加作战的飞行员为萧德清、黄希宪、杨梦清等四名教官,作战飞机为美制霍克Ⅲ战斗机。
上午11点30分,18架敌机侵入蓉城上空。萧德清发现敌机后,率先驾机向敌机群猛扑过去。空战中,萧德清击伤敌指挥机,黄希宪击中1架敌机(机上轰炸投弹员比留川右手中弹,射击员羽柴二左脚中弹)。因敌众我寡,萧德清的战机被敌弹击中10余发,脚部中1弹。黄希宪因追敌过远,返航时油尽,迫降于金堂县赵镇的一条小河中,人无恙。
1939年6月,中国空军第5大队奉命进驻成都,当地防空力量有所加强。
6月11日,日本海军第14航空队出动27架96式陆上攻击机,从汉口出发,轰炸成都。由于中国空军在成都地区还未建立正式的作战指挥体系,此次作战仍由晏玉琮指挥。
◇空军军士学校校歌
傍晚18点45分,第5大队大队长黄泮扬率24架战斗机升空,在成都上空分区巡逻警戒。19点25分,敌机经三台、中江、凤凰山侵入蓉城,与我机发生空战。
我方资料记载,我机重伤敌机指挥机1架,击中敌机的中国飞行员为第5大队第17中队队长岑泽鎏。日方战史资料记载,这次空袭成都,日方有两架轰炸机遭到重创。
空战结束后,晏玉琮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呈交航空委员会,提出改进作战的意见:
一、依此次遭遇之情况,应由敌编队之右前方接近攻击之,似不费数秒之间,绕至敌队后。
二、敌编队之形状火力最强,其前侧方与后侧方火力较弱。
三、攻击大编队,依战法须用中队同方向之同时攻击,或中队不同方向之同时攻击,方易收效。
四、搜索技术稍差,以致发现敌机较迟。
五、占位过早,俯冲角度不得不小,以致射击开始过早,而不易击中。
六、俯冲角度小,以致影响速度,不能复行攻击。
七、攻击时须抱有我无敌之精神。
八、我机未能追击敌机之最大原因,即为迂迴动作太多,应用迎击拦截之战法。
是役,空军军士学校的教官没有参战。但学校指挥了这次空战,事后又对战斗进行分析与总结,对今后中国空军如何应对日机空袭大有帮助。
1939年冬,中国空军第三路司令部移驻成都,统辖豫鄂陕甘川各省区内的空军机关。在成都附近,集中了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第1、第8大队,第6大队所辖第19中队,以及战斗机大队的第3、第5大队。另外,成都地区对日防空作战指挥权不再由空军军士学校代行,收归第三路司令部行使。
1940年7月24日,日本陆军第3飞行集团第60战队(又称小川战队)出动33架重型轰炸机,空袭成都。当天,空军军士学校成为日机重点空袭目标之一。
是日,中国空军从太平寺机场起飞各式战斗机13架进行拦截。其中,4架来自空军军士学校,分别由赖逊岩、余腾甲、陈桂林、陈玉燊驾驶。这是学校教官在成都参加的第二次对日空战。
在大邑上空,赖逊岩等教官发现敌机后,追至新津上空与之交战。空战中,赖逊岩的战机右翼中1弹;陈桂林的战机机身中8弹,保险伞及飞行衣被击破。
我方资料记载,是役,我空军击落敌机1架,坠于南部县东南约20公里附近的盘龙驿。日方战史记载,日方被击落轰炸机1架,受伤6架。
10月4日,日本海军派零式战斗机8架,掩护27架96式陆上攻击机,对太平寺机场及空军军士学校发动空袭。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无力与这种新式战斗机抗衡,虽击伤敌机两架,但自身损失惨重。中国空军第8大队第6中队的1架DB-3轰炸机被击毁,机组人员王其、卢国民和杨伯威阵亡;第18中队的1架霍克75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石干贞阵亡;第18中队飞行员金炜、吴国栋,第23中队飞行员梁镇生,第28中队飞行员邢肇熙等人在空战中受伤。
当天,日机肆无忌惮地对太平寺机场反复扫射,1架零式战斗机甚至降落在机场。日本飞行员走下飞机,但被机场卫兵射击受伤,驾机离去。
据统计,中国空军疏散至太平寺机场外的各式飞机被击毁、重伤15架,其中军士学校有E-15战斗机2架、霍克Ⅲ战斗机2架、伏尔梯V-11轰炸机6架。
这是空军军士学校在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艰难不计生死共
锦城外,簇桥东,壮士飞,山河动,逐电追风征远道,拨云剪雾镇苍穹。一当十,十当百,百当千,艰难不计生死与共;一当十,十当百,百当千,碧血洒瀛海,正气贯长虹。我们是新空军的前卫,我们是新空军的英雄。奋起,奋起,扫荡敌踪保卫祖国的领空;奋进,奋进,粉碎敌巢发扬民族的光荣。
这是成都空军军士学校的校歌,激励着无数热血男儿。学校的飞行教官中,有不少人参加过对日空战,有过击落敌机的记录,也有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萧德清,福建德化人,1915年1月19日出生,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第七期。幼年时,随父母去新加坡谋生。成人后,父母希望他继承家业,从事经商活动。然而,当祖国遭受日寇侵略、饱受蹂躏之际,萧德清毅然回国,报考中央航空学校。因成绩优秀,1938年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军士学校,成为该校第一批飞行教官。
萧德清性格活跃,爱好运动,是航校篮球队主力队员之一。他喜欢古玩,经验丰富,战友们给他取了绰号叫“老古”。1938年11月8日,日机首次袭蓉,萧德清与三位教官联手作战,击伤两架敌机,自己中弹受伤。伤愈后,他希望到前线作战。经多次申请,空军当局将其调至中国空军第2大队第11中队,任上尉飞行员。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为了支援陆军作战,中国空军第1、第2大队派飞机前往长沙,轰炸敌军阵地和交通运输线。萧德清随部队从成都出发,前往湘北一带炸敌。
◇学员们正在教室里上课
◇陈桂林与“缅甸号”战机
1942年1月22日和24日,中国空军第1、第2大队出动轰炸机18架,在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战斗机掩护下,深入越南境内,对日军重要据点和机场进行轰炸。萧德清参加了这两次远征,圆满完成了任务。
5月4日,萧德清驾驶轰炸机从成都飞昆明,支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当飞至云南武定上空时,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飞机坠地。同机三人,一人重伤,萧德清与轰炸手龙士衮遇难。
陈桂林,广东东莞人,1913年4月21日出生,毕业于广东航空学校第七期。先后在中国空军第4、第5、第6、第7、第8、第11大队任飞行员,曾任第8大队第15中队副队长、空军练习队区队副、第11大队第42中队副队长等职。空军军士学校成立后,陈桂林被空军当局选中,出任该校第一批飞行教官。
1945年3月8日,陈桂林在太平寺机场试飞1架美制P-40战斗机,因机械故障,飞机坠地,不幸身亡。
陈桂林的弟弟叫陈桂民,1917年5月6日出生,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第七期。曾任中国空军第5大队第17中队飞行员、第26中队分队长,先后在空战中击落两架敌机。1940年9月11日,陈桂民在成都凤凰山机场试飞1架苏制E-16战斗机时,因发动机故障,飞机迫降,以身殉职。
陆光球,壮族,1913年11月11日出生于广西田东县一户农民家庭。毕业于广东航校第六期(乙班),曾在广西空军第1大队任飞行员,1934年被派往日本秋野原航空学校深造。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广西空军被改编为中央空军第3大队,陆光球任第3大队第8中队队长。
在对日作战中,陆光球经历了三次重要空战。
1938年3月18日,中国空军第3大队第7、第8中队奉命飞山东滕县,支援陆军台儿庄会战。下午4点30分,第3大队大队长吴汝鎏、第7中队队长吕天龙、第8中队队长陆光球率领10架E-15战斗机自河南归德(今河南商丘)起飞,到达目标上空后,对敌军阵地进行投弹和扫射。任务完成后,我机返航。途中,突遇两架敌轰炸机。在我机围攻下,两架敌机被击中,燃烧坠地。5分钟后,吕天龙在山东临城附近遇敌侦察机1架,将其击成重伤,后座射手被击毙。
3月24日,吴汝鎏率第3大队第7、第8中队的14架E-15战斗机出击,轰炸山东临城、韩庄、枣庄一带日军阵地。我机分为两个编队,第1编队由吴汝鎏带领,第2编队由陆光球带领。到达目标上空后,两个编队先后投弹。返航至归德上空时,突遭敌机袭击。激战中,我方击落敌机6架、重伤2架。我方损失6架战斗机、1架运输机,受伤7人;飞行员何信、莫休、李膺勋阵亡。
是役,陆光球的战机被击中机身及油箱,在空中着火。他跳伞降落,安全着陆。因面部烧伤,被送往汉口陆军第一重伤医院治疗。3个月后,陆光球伤愈归队,奉命率领第8中队移防南昌,与苏联志愿队一道,担任南昌及湘赣、浙赣、南浔等铁路的防空任务。
7月18日,敌空军在6架战斗机掩护下,由5架攻击机和14架轰炸机组成编队,空袭南昌。中苏空军起机迎战,陆光球率第8中队6架战斗机投入战斗。是役,我空军击落敌机3架。号称日本海军航空兵“四大天王”之一的南乡茂章大尉,被苏联志愿队队员击毙。
由于连续空战损耗过大,陆光球所在部队移驻四川梁山(今重庆梁平)。不久,陆光球奉命调至刚成立的空军军士学校,任驱逐(战斗)科飞行组组长,后升任驱逐科科长,先后训练了第2、第3、第4期飞行学生。
空军军士学校停办后,陆光球被调至柳州防空司令部任参谋。1945年6月,他考入成都空军参谋学校第五期学习,次年6月毕业。1949年10月,陆光球参加起义,后被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航校工作,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飞行员。
在空军军士学校的飞行教官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赖逊岩。
赖逊岩,广东番禺人,1909年出生,曾侨居印度尼西亚爪畦,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第2期。在校时,因成绩优异,被空军当局派往意大利专修攻击机战术科目。曾任中国空军第9大队第26中队副队长,多次参加江浙一带及南昌、武汉等地的对日空战。
赖逊岩出任空军军士学校飞行教官后,于1940年7月24日率三名教官参加当天的对日空战。在大邑、成都东南、新繁上空,他三次向敌机群发动攻击,并追敌至四川罗江县(今德阳市罗江区)。因油量不足,始返航。
12月26日,中国空军第11大队在成都太平寺成立,下辖第41、第42、第43、第44中队,由空军军士学校毕业的63名学员担任中队主力,赖逊岩出任该大队副大队长。
1941年4月1日,赖逊岩晋升为中国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7月28日,他率领第4大队E-15Ⅲ战斗机9架、无名大队(原第5大队)E-15Ⅲ战斗机7架,分别从双流机场和太平寺机场起飞,赴重庆拦截敌机。12点45分,我机在璧山上空附近遭遇轰炸后返航的18架敌轰炸机,赖逊岩下令出击。敌机脱离后,追敌至合川附近,再次发动攻击。是役,我空军击落敌机1架,无名大队第29中队飞行员高春畴阵亡。赖逊岩的战机中弹30余发,安全返降。
1942年2月,航空委员会一纸调令,赖逊岩作为中国空军代表,被派驻印度加尔各答达姆达姆机场,负责美、英、印等国空中援华抗战物资运送、驼峰航线开辟,以及中国空军在印度接受美国援华飞机及培训等事宜。
1949年后,赖逊岩去了台湾,曾出任台湾地区交通部民航局局长。1981年1月7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