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下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课程的经验
——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2020-01-02朱晓彤陈婵陈红颖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 朱晓彤 陈婵 陈红颖(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一、“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课程的意义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率先提出了要发展全域旅游。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旅游设施服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全域旅游”。国务院发布的《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了“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2017年《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了“全域旅游点、线、面的发展路径”。
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作为支撑,作为人才支撑的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高职院校。本文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阐述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酒店类专业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全域旅游”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分析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引进企业课程的必要性,探寻一条适合企业需求、学生专业发展的创新经验。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自然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通用知识、专业单项技能与知识以及专业综合技能与知识,这三个目标与就业岗位相对应,切实的为企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酒店业人才。
2.WEI学院英才培养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2017年12月与北京邦泰来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酒店管理学院,学院依托邦泰来旗下WEI品牌酒店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酒店管理经验和三亚城市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经验,工学交替,学做一体,培养具有国学文化底蕴、较强的服务意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及继续学习能力的酒店管理高级管理人才。
3.洲际集团国际精英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洲际集团与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签约,正式成立洲际集团国际精英班,班级培养目标旨在通过订单班的学习形式,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绿色发展理念,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从事国际高端酒店服务及中基层管理工作,并具备继续学习和职业转换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国际酒店职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到国内外酒店集团胜任工作。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1”顶岗实践模式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以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对现代学徒制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产学结合、加强实践”的原则,结合高职高专培养的特点,现人才培养模式为“2+1”的培养模式,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在9月1日到次年1月中下旬左右,第二学期在2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第三学年进行毕业实践,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
2.“冬季小学期”实践模式
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今年探索冬季小学期的实践模式,学生利用寒假完成9学时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任务,9学时的分配为每周算一个学时,共完成9周实践学习。同时,将实践技能的学习穿插如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中,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得到实践,提升学生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当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3.酒店“订单班”实践模式探索
(1)WEI学院英才培养班
该班采取“1+2”培养模式,新生入校后即与企业签署“就业协议书”,WEI学院以“1+2”形式开展,培训为主体,以项目考察+游学两种形式辅助进行。课程为期12个月:集中授课总共18天,20个科目,160个课时。
(2)洲际集团国际精英班
学制三年,第一年需完成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科目的学习,第二年、第三年通过双向选择加入洲际集团国际精英班,采用“双主体”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技能课在酒店完成,保证学生能够适应酒店的岗位要求。
三、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
在“全域旅游”的新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不能很好的找到酒店类企业的用人标准,在人才培养中依照旧思路、旧模式,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旧模式下的酒店类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落后
目前,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面,面向酒店基层工作及一线工作岗位,能从事基层工作为主要培养目标,这明显落后于全域旅游背景下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全域旅游下的酒店业已经从传统模式迈向了酒店业“3.0”模式,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具备培养专业性、创新精神及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当代全域旅游背景的酒店业人才,离不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但部分院校在设施课程时,不难发现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设设置没有切实做到与时俱进。高职院校酒店类专业在日常的课程设置体系中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开设一些适应当下发展的课程,例如,酒店信息系统、旅游及酒店大数据分析等。
(2)课程设置做的过于面面俱到,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理念严重阻碍了酒店类人才思维模式的培养,不能体现全域旅游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标准。
(3)课程实训项目创新。课堂实训大多停留在基础的前厅接待、客房中西式铺床和餐厅摆台等,没有添加创新性的元素在里面,没有很好的将信息化等手段利用到日常的实训课堂中,使得学生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缺乏校企合作实践管理体系
1.高职院校的实训设施设备条件不足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设施设备是保证正常教学工作,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及成本等原因无法满足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展,导致实践课程日常教学质量较低,实践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校企合作缺乏实践性制度化管理
高职院校酒店类专业推行校企合作,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尤其是酒店业的季节性的特点,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大多时间是企业用工急需的旺季,由于企业工作忙碌等原因,没有形成岗前制度化、标准化的培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和企业之间没能形成有机对接,没有找到校企合作的核心利益点,因此,无法形成系统的培养方案与长效考核机制,严重阻碍着校企合作的发展。
3.实践教学期间校企沟通不足
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有力的过程性考核及管理,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缺乏系统的培训,没有具体的岗位培养目标及技术标准,学生实习目标不够明确,存在盲目和被动的情况,最终难以产生学习的动力。
(四)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经调查发现,高职院校酒店类专业教师年轻化现象比较突出,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足,缺乏相应的酒店类企业骨干教师进行指导,短时间内不能满足全域旅游下的酒店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课程的课程设置
(一)自然班课程设置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大一新生入学新生专业介绍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调查,分为三种情况(自然班、WEI学院英才培养班、洲际集团国际精英班)后两者与合作企业双方共同选择培养对象制定培养方案,第一种采取如下自然班授课模式,(详见面表3)
(二)“WEI学院”课程设置
1.理论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除了学校本身的公共基础课程之外,WEI院将推出为期1年的核心学习课程,包括四大核心课程和2次实习(大二下学期&大三下学期)。
核心课程(1):中国文化与服务意识
①国学知识与修养;②孝文化、医文化、家文化;③服务礼仪与奢华服务;④礼仪实操。
核心学科(2):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
①品牌管理;②市场分析与定位;③营销管理;④收益管理;⑤市场传讯与平面设计基础。
核心学科(3):酒店运营管理
①基础领导力;②人力资源管理与实务;③基础会计与财务管理;④房务基础运营管理;⑤餐饮基础运营管理;⑥各类报表制作与实操。
表3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自然班课程设置
核心学科(4):后勤保障管理
①固定资产;②工程维保与绿色节能;③安全防损与风险评估;④应急预案及紧急处置;⑤案例分析与实操。
课程特色:立足中国视角、洞察全球智慧,寓学于行,鼓励学员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以实现“以行求知,因知进行”的良性循环。
2.实践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习)是WEI学院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控制要点主要有: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与组织;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培养目标的工作实践岗位;实践教学环节总时间不少于一学年。
(三)洲际酒店课程设置
洲际酒店集团资深经理及骨干员工专门授课。主干课程有: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中西餐概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市场营销、会展实务、洲际酒店集团企业文化等。
五、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课程方法与经验
(一)以全域旅游背景下培养与时俱进人才为培养目标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对传统的人才培养进行革新,培养符合全域旅游下酒店业“3.0”时代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培养主体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紧跟时代步伐,人才培养强调校企
“双主体”协同育人,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分别与北京邦泰来集团和洲际集团签订了“WEI学院”培养班和洲际集团订单班等人才培养的路径。
(三)以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培养内容
课程是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
(1)明确课程体系开发,在全域旅游下酒店类专业应注重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口语的能力,还应该注重学生通识能力例如服务礼仪等课程的训练,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面貌,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服务英语课程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学习的始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实用性为主要原则。
(2)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共同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还应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面,我院酒店专业订单班的课程设置就是由企业资深人员授课,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完善教学内容。
(四)以信息化和国际化为培养手段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少不了信息化的元素。培养赋予时代意义的人才的同时,还要推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上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教学等,我院在人才培养中与国际酒店品牌签订订单班旨在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做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从而适应市场的需求。
六、余论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管理以及师资队伍方面存在问题会制约学生的综合水平的提高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亟需建立与全域旅游相协调和酒店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酒店类职业教育体系。因此,酒店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实现校企共同育人,产学教融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结合“全域旅游”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做到与国际对接,培养学生具备通用知识及技能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为“全域旅游”背景下酒店行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