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庭园草本花卉古文献整理研究

2020-01-02韦明娟

山东林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庭园草本芍药

韦明娟,王 欣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1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园林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出各种规模和各种形式的园林,它们都包含着4个必要的基本因素:土地、水体、建筑和植物。植物是园林四大要素中必不可少的一大因素,而草本植物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思考的过程。

由于江南庭园中的草本花卉在如今的现代文献中都鲜少提及,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古典文献去探究江南庭园中的草本花卉植物,在此研究基础上,初探江南庭园草本花卉配置经验,跳出现代千篇一律的西式草本花卉设计手法,结合本土植物,营造中国传统手法。因此江南庭园草本花卉古文献的整理有助于更系统地了解江南传统园林的草本植物造景手法,传承中国特色种植文化。

草本花卉植物是具有草质茎的花卉[1],而江南庭园又称为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江南”的含义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其大的范围是包含长江以南、岭南以北的大片区域,是最广义的江南范围;本文研究的江南多指文化层面的“江南”,地区范围主要以苏杭地区为主,也包括风格类似的周边相邻地区[2]。

2 江南庭园草本花卉古文献基本情况

2.1 文献古籍 望字生“意”

2..1.1 萌芽初现的先秦至汉

江南庭园草本花卉的历史悠久,关于草本花卉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先秦时期,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绘有各种纹样的彩陶、植物花卉纹样;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刻有盆栽植物花纹的陶块。关于草本花卉的文字类古籍可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成书的《诗经》,它记载了352种植物的名称[3],71类草木[4]。距今 2500年左右成书的《尔雅》中的《尔雅·释草》篇包含有100多种草木植物,《楚辞》则更具浪漫色彩,常以香花香草善鸟喻君子,以恶草恶树恶鸟喻小人[5],是草本花卉最初被赋予丰富情感的体现。

但这个时代关于江南地区草本花卉的记载并不多见,体现在园林营建方面与之相关的记载是《西京杂记》中提到: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的私园中关于草本花卉植物的描述:“奇树异草,靡不具植[6]。”从文字中我们还能依稀读出皇家气度的奢靡,但是也进一步证明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进行私家庭园的营造。

总的来看,这段时间并没有太多关于江南园林的记载,但是在园林的整体来看已经不再是以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而是逐渐转变为对于大自然的欣赏和崇敬,比如《诗经》和《楚辞》中充满了君子比德的思想,而中国园林之所以能够融自然山水、动植物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园林之所以能够与其他形式互为表里,应该归功于影响园林起源的这种原始思维,这也是后来的江南庭园园林寄情山水、景面文心萌芽的开端。

2.1.2 逐渐兴盛的魏晋南北朝

在文学著作方面,东晋以后,江南一带由于北方汉族士族大量迁入而人文荟萃,产出大量与草本花卉相关的文学作品。其中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7]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志,全书三卷,上卷草本类植物29种[8]。士族文人被江南的青山秀水所陶冶,逐渐的开始出现了注重田园野趣的私家庭园,草本花卉植物也作为庭园中的常见配置进入人们的生活,江总在《春夜山庭》中写道“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户对忘忧草,池惊旅禽……”在他描绘的庭园里,庭园中的花花草草可以让其心安忘忧。陶渊明居士的诗词中也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这个时期隐士的代表,爱好山野之趣,尤独爱菊,表达其一心归隐、远离尘世的心志。可以想见草本花卉在庭园中不仅仅作为观赏物,更寄托了一份园主人的情谊。

而在园林营造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古典园林史上造园活动开始普及于民间,私家园林景观营建大为兴盛[9]。最初也像北方一样,庭园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园主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享受,刻意追求一种近乎绮靡的园林景观。在《南史·恩倖列传·茹法亮传》中就描绘了这样的庭园景象:“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将一里。竹林花药之美,公家园囿所不能及[10]。”《宋书·徐湛之传》中也有关于其园的园林景观描绘:“……广陵城(今扬州)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果竹繁茂,花药成形[11]。”一方面说明当时的私家园林营建已经成为了盛行之风,另一方面也说明大量的草本花卉已经作为奢华的景观装饰出现在江南庭园中,满足主人的游赏功能,能够根据个人的喜好去添加元素,满足自己的审美意趣,在其中怡然自乐。

2.1.3 一路繁花的隋唐

在园林营建方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空前繁荣,虽然随着政治中心的北移私家园林已经不如六朝之鼎盛[12],但由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这样的社会背景制造了私家园林发展的大好时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文人骚客,都在自己的一隅之地营建花花草草,寄情其中。历史记载隋炀帝在当时筑造方圆二百里,庭院周围均植名花的西苑,足见其奢华;而在扬州裴堪的“樱桃园”里:“楼阁重复,花木鲜秀”,则是一番秀雅景观;文人庭园中,白居易的《草堂记》尽描绘了自己庭园的美景,其中详细记载了草本花卉和其它植物的配植情况:“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枝……”,“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覆盖其上。……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结合背景,表达了作者闲适淡薄的情志,可见当时江南文人园林寄托情思、陶冶性情的隐逸情怀。

在文学著作方面,隋唐时期可谓豪杰群起,各种文学作品精彩纷呈。首先是描写园林的诗词繁多,一般来说园林诗词是园林诗和词的统称,园林诗词形成于园林兴造和园居生活的丰富。据统计在《全唐诗》中的园林诗多达6001首[13],在刘长卿的《过横山顾人间草堂》中写道:“人来千嶂外,犬吠百花中。”描绘了简单的人间草堂中温馨四溢的庭园草本花卉景观。除了诗词之外,还有大量描写草本花卉的古籍,陈景沂的《全芳备祖》[14]是一部植物专题的重要类书,由南宋末年天台陈景沂编辑,全书27万多字,列名著录植物280多种,被农学、植物学界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专门辑录植物(特别是栽培植物)的资料,故称“芳”[15],也为后来的各种花谱类书籍的编写提供了珍贵的思路和材料。其中《扬州芍药谱》、《金漳兰谱》和《王氏兰谱》描写了江南地区的草本植物。芍药和兰花作为江南庭园中频繁出现的草本花卉,深受园主的喜爱。《扬州芍药谱》就曾记载江南的朱氏花园因园主喜爱芍药,所以将其种植满园,达到“南北二圃所种,几于五六万株,意其自古种花之盛,未之有也”,并且朱氏不仅爱花,也经常在花开之时举办观花活动,从不厌烦。“朱氏当其花之盛开,饰亭宇以待来游者,逾月不绝,而朱氏未尝厌也[16]”。兰花作为江南文人经常使用的庭园花草,常种植在自己的小院之中或摆放几案,增添观赏趣味。

2.1.4 持续发展的宋元明清

宋代之后的的江南一直处于较安定平稳的局面,经济文化都得以持续发展,这个时期的江南庭园植物营造成熟程度已经到达了历史以来的巅峰,关于记录草本花卉的古文献繁多,明代文震亨所撰的《长物志》共十二卷,其中卷二的“花木”和卷十一的“蔬果”是专门记述园林植物的同时在其他章节中也有涉及植物应用[17]。还有王世懋所著的《学圃杂疏》、周文华的《汝南圃史》、王路的《花史左编》都是一些详细记载当时应用的各类植物的名称、生长习性、栽培要点等的农书,对梳理江南地区陆生草本花卉名录具有指导意义。“花翁”陈淏子在《花镜》还将草本花卉的生长习性以及栽培管理都详细记录下来,“凡植之而荣者,即记其何以荣;植之而瘁者,即究其何以瘁;宜阴、宜阳,喜燥、喜湿,当肥、当瘠,无不任其性情,而朝夕体验之”。此外,书中不仅注重草本花卉的观赏价值,也注重它们的合理配置,形成“兰瑞芳誇”、“荷盖摇风”、“篱边丛菊”、“沼上芙蓉”、“檐前碧草”等庭园草本植物景观[18]。

而在植物营造方面,当时的江南私家园林营造数目颇多,就只是西湖一带的私家园林,《武林旧事》卷五就有45处记载[19]。到了明清晚期,江南庭园建筑更多,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府有大小园林271处,数量之多,已居全国之首[20]。建筑物的增多,也导致草本花卉和乔灌木、亭、石等配置的多样性,尤其在私家庭园中还运用盆栽草花以弥补庭园景观缺乏变化的不足,使园景更加美丽而又不失季相变化。在这之中,草本花卉在江南庭园中也扮演着不同的景观角色,一方面由观赏趣味提升至庭园一隅的特色,为之驻足题词,寄托情思。《廖要洲园》中:“内有花香”;皇帝在《后乐园》御提“倚绣”来比喻杂花;甚至园林建筑中的匾额、楹联和景点题名也常使用陆生草本花卉为素材。例如,拙政园的玉兰堂,有楹联一对:“名香播兰蕙 妙墨掸岩泉。”其中就提到了兰蕙;还有狮子林的小方厅的楹联以芍药为主题:“红药当阶越鄂相辉堆绿被,青峰架石郁林遥建迓归舟。”

另一方面江南庭园草本花卉的存在也注重符合诗情和文化气韵,进而配成佳景。《醉古堂剑扫》中记载道“栽花种草全凭诗格取裁”,说明种植花草树木,应符合诗情和文化气韵[21],《园冶》“因借”中也讲道:“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22]。除此之外,江南庭园草本花卉还有着修养心性的作用,清代李渔所撰的《闲情偶寄》中“种植部”不仅记载17种草本花卉,如芍药、兰、蕙、水仙等;还谈到了各种花卉的欣赏方式和保养方法,并且从中感悟人生道理,如在其中的《蕙》篇讲到:“善用蕙者,全在留花去叶,痛加剪除,择其稍狭而近弱者,十存二三;又皆截之使短,去两角而尖之,使与兰叶相若,则是变蕙成兰,而与‘强干弱枝’之道合矣”[23]。由花及人,感悟良多。

2.1.5 小结

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江南传统园林对于草本花卉的审美不单单停留在普众可见的外观,而是在于深层次的去挖掘发现它们更多美的可能性。历史的年轮走过,留下的是深厚的积累,在前人的成就中挖掘、发展新的内容,代代相续,驻足回望,瑰丽磅礴。

2.2 文献古画以画溯景

在前期古籍的整理中,通过文字的记载可以依稀还原江南庭园草本花卉的营造方式,但是除了文字以外,古画也是一个更加直观的描述,泛黄的纸张书画了一幕幕生动的场景,经过分类整理之后,可以从画中总结出草本花卉在江南古典庭园的绰约清影。

2.2.1 乔木相依

在江南古典庭园中陆生草本花卉大多搭配乔木、低矮灌木进行种植。如芍药与桃、李、杏、梅、松、槐配植,水仙与梅,菊与松都是最常见的搭配方式。在文徴明的《拙政园图咏·繁香坞》的题词记述到:“繁香坞在若墅堂之前,杂植牡丹、芍药、丹桂、海棠、紫璃诸花。”可见当时,芍药便与海棠、桂等小乔木配置成景了,如图1。

图1 《拙政园图咏·繁香坞》明代 文徴明

2.2.2 草花相依

在江南古典庭园中陆生草本花卉可与竹类和草本植物相搭配。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常见的兰、菊配植,通过古代花鸟画作品,发现陆生草本花卉与竹类植物搭配是最常见的,如水仙与竹、兰与竹、菊与竹、芍药与竹等。竹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如顽强的生命力、虚怀若谷的心境、刚正不阿的的品格等,且其生长迅速、高大,所以备受造园者所青睐。郑板桥的《荆棘丛兰图》中就以竹为背景,勾画了兰的洒脱飘逸,如图2。

《广群芳谱》中也有草本搭配种植的记载:“石竹虽草花,厚培之能作重台异态,与夜落、金钱、凤仙花之类俱篱落间物”[24]。石竹与金钱花、凤仙花种植在篱落之内,美好可爱,如图3。

图2 《兰竹图》明代 文徵明

图3 《花卉图册之四·豆花石竹》清代 恽寿平

2.2.3 亭石相依

陆生草本花卉常与形态优美奇异的石块相搭配,或栽于庭院中;或移栽精美花盆中,置于室内书案或花架上。如芍药因其富贵的意象,常配置于宫殿名园。在《西湖赋》中有:“时而鼓琴石上,雨洗红蕉”的记载[25],就描绘了一幅古时文人“蕉石鸣琴”的图画。而在明代陈洪绶的《蕉林酌酒图》中便有表现这种意境的绘画,如图4。图绘中,在空旷的芭蕉林中,湖石耸立,形状嶙峋;两棵巨大的芭蕉树,叶大且绿;树下一高士把酒沉思,面前的石桌浑然天成,桌上物件摆放有序;画近处两位女子采菊烹茶,忙碌娴熟。图上蕉叶以线勾勒,后染淡雅色彩,自然清新,一幅闲适安然的景象。

图4 《蕉林酌酒图》明代 陈洪绶

在明代沈周的《盆菊幽赏图卷》中,在一平坦幽静之处立一小亭,亭四周树木蓊郁;亭两侧摆放数盆菊花,盆中菊花绽放,红白花朵,煞是好看;细看亭内三人对饮,一僮持壶侍立,一派秋高气爽的意境,如图5。

图5 《盆菊幽赏图卷》明代 沈周

2.2.4 花鸟虫相依

园林中除了陆生草本花卉外,同样具有生命且富有动态的就是动物景观了。由于陆生草本花卉多具有一定的香气,所以能招蜂蝶萦绕,营造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如宗元鼎《拟韩魏公扬州芍药圃宴客歌》中曾描述:“圃中芍药盈千畦,三十余里何芳菲。高园近尺灌溉肥,千花万蕊蜂蝶依”[26],描绘了一幅蜂蝶在芍药丛穿梭的景象。在清代余稚的《花鸟画十二开》中就描绘有动物和草本花卉的融合,也表明在古典园林中就有动物景观与植物景观的融合,如图6。

图6 《花鸟画十二开》清代 余稚

3 江南庭园草本花卉古文献对当代庭园的启发

3.1 种植有法,搭配有“情”

在对江南庭园草本花卉的古文献的整理过程中,不难发现古代人在营造庭园草本花卉方面是注重方方面面的,以陈淏子的《花镜》为代表,堪称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经验与实践的结晶之作,特别是“种植位置法”对其后我国园林以及日本园林的植物景观营造产生巨大影响[27]。首先在提到庭园和花木的关系时说道:“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有佳卉而无位置,犹玉堂之列牧竖。”都强调了花木存在的重要性,然后根据草本花卉的具体特性来搭配,一方面是生理特性:“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晖;花之喜阴者,植北囿而领南薰。”以及色彩搭配的问题:“其中色相配合之巧,又不可不论也。”另一方面是根据草本花卉的品格来搭配,例如对于水仙和兰花的配置:“水仙、瓯兰之品逸,宜磁斗绮石,植之卧室幽窗,可以朝夕领其芳馥。”至于菊花:“菊之操介,宜茅舍清斋,使带露餐英,临流泛蕊[18]。”可谓细致入微。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身边也不断涌现出不同的私家宅院、别墅,以及不同风格的花园,他们当中各种元素尤其是草本花卉植物的配置也越来越现代化,统一化。追求大面积的铺洒,缺少意境和特色,映入大众眼帘的是西化的、成片的视觉冲击,渐渐缺失了人文的内涵,渐渐失去了江南传统的一些特色,有些甚至忽视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反其道种植,只求一时灿烂,不禁令人唏嘘,在江南庭园的古典文献中,我们了解到的是对于庭园,对于植物的热爱和欣赏,读到的是园主对草花的寄托情思,当代园林应该秉承一种情怀去配置如今的花花草草,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的庭园景观。

3.2 回味古典,展望未来

江南传统园林作为事物,也不断的进行着变化和发展,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园林,各个历史时期又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早期研究中,对早期江南庭园草本花卉历史的研究较少,古文献较少,给本文的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各个历史时期园林的发展演变同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生活背景密切相关[28],而这些珍贵的古文献则给现代草花种植以及造景等方面具有珍贵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完善和发展,才能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风格的新景观。不管是文字类的古文献还是图像类的古画,都能为我们塑造一个更加立体的江南传统园林草花的真实现场,带我们重回历史上的江南庭园,对于古园修复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应加强早期园林草本花卉文化和历史学的研究,才能为后来的江南庭园乃至中国园林提供更多的历史借鉴经验,使之生生不息。

4 总结

江南庭园,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不如说是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园林里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沉淀的生活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博物馆[29]。在对江南庭园草本花卉古籍的梳理和研究后,也更加理解园林中经常所说的“天人合一”,这句话意味着让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在在千篇一律的当代园林中,草本花卉配置千篇一律西化的做法让我们的审美已经过于单调,但是还好,古籍尚在,典故犹存,我们在书香中和古典对话,从中回望过去,沉淀心灵,才能开始崭新的起航。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庭园草本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草本心
彩墨绘草本
里巷庭园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武汉常见野生草本地被植物及园林应用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