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
2020-01-02吴诗嫚叶艳妹张超正文高辉
吴诗嫚,叶艳妹,张超正,索 烨,文高辉
(1.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3.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4.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1 引言
土地是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保障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关键依托。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集中连片、全面推进农地整治,已成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4]。权属调整是农地整治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又是农地整治区别于其他农田基础建设的重要特征[5],通过地块平整、归并和产权互换,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和规模经营,成为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措施[6-8]。
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可持续生计框架(SLF),将农户拥有的资产、能力和收入集合称为生计资本,并细分为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5类结构,用于描述农户当前的谋生及长期的发展能力,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农户可持续生计的新视角[9]。学术界探讨各种土地或农业发展政策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多从土地征收、土地确权、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旅游等方面[11-18]评价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而为完善当前制度提供决策参考。但是,从农户可持续生计角度探讨农地整治的影响研究较为少见[19],从农户可持续生计角度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影响研究更是鲜有报道。
全面推进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工作,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形势下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坚实保障[20]。然而,中国目前的权属调整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影响程度如何?不同地形的农地整治工程实施模式是否会对农户的生计资本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推进权属调整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鉴于此,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研究假设,运用熵权改进TOPSIS法量化评估农户生计资本指数,采用双重差分计量法分析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以期从学理层面对权属调整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关系进行解答与阐释。
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框架
2.1.1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的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依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9]将农户生计资本细化为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6-8],提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图1)。(1)自然资本指人们可长期使用或支配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林木资源等)和生态服务功能[21]。对于农民而言,土地资源是其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源,是最为重要的生计保障[22],因此本文采用土地数量、土地质量和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来表示自然资本,其中土地数量指耕地面积、地块数量;土地质量指地面坡度、土壤肥沃程度、耕地集中程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田间道路条件等;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指耕地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景观保持等功能。(2)金融资本指人们可支配或可筹集的资金,包括收入、储蓄、借贷和救助等[23]。本文采用农户家庭储蓄、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来表示金融资本。(3)物质资本指人们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设备和设施,其中设备指劳动所需要的生产工具、投入的种子和化肥等;设施指生产用房、道路、环卫与文体设施等[24]。本文采用农户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耐用消费品的数量来表示物质资本。(4)人力资本指人们为了实现生计目标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劳动能力等[25]。本文采用农户整体知识水平、农户整体技能水平、农户整体劳动能力来表示人力资本。(5)社会资本指人们在生计目标的追求过程中所利用的社会资源[26],不仅包括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如亲朋好友、同事关系、生意伙伴、社区邻居等,还包括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行为和规范。本文采用农户参与权属调整过程、权属纠纷与生产矛盾来表示社会资本。
图1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的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Fig.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under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
2.1.2 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
(1)权属调整对农户自然资本的影响。从土地数量方面来看,权属调整通过地块平整和归并降低田埂系数,对废弃的沟渠、道路、宅基地进行复垦,开发宜耕的荒草地等措施[8],增加了耕地面积,但是,为了使沟渠路建设达到机械化耕种标准,也需要占用部分耕地。从土地质量方面来看,农田集中连片可降低细碎化程度,辅以农田灌排水和田间道路条件的改善措施,可以提升耕地质量;山地丘陵的坡改梯工程,长期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保土保肥;土地平整工程的机械施工会破坏土壤理化性状,表土剥离回填也容易导致土壤表面养分不均衡,短期内降低土壤肥力[8]。从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方面来看,坡改梯工程可以提高山地的水源涵养功能,若配合移土培肥工程,能够提高土壤保持功能,但土地平整工程的施工对土壤微生物、田间动物的生存及栖息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将零散、破碎地块连接成为大斑块区域,可以改变农田景观格局的美学功能,但也会对农田天然生态缓冲区产生冲击。
(2)权属调整对农户金融资本的影响。权属调整的目标是建设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林成行”的优质农田,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为农户改善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今后从事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农户从事规模经营可获得规模效益带来的经营收入,进而增加农户的家庭储蓄;另一方面,权属调整后农地产量和综合价值均有所提升,且土地产权清晰,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农户获得农业贷款的难度。
(3)权属调整对农户物质资本的影响。从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来看,一方面权属调整通过改造农田宜机化条件为农业机械化耕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调整后的土地集中连片,更适宜与农地流转或区域专业化布局相结合,发展农地规模经营或服务规模经营[27],一定程度上可间接促进农业机械的使用;另外,从耐用消费品数量方面看来,若配合住房条件、环卫设施、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权属调整可间接增加农户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和使用寿命[6,8]。
(4)权属调整对农户人力资本的影响。权属调整过程需要部分农户参与,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参与农户对权属调整相关政策、操作规程、实践环节等知识和技术的认知程度;如果权属调整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户农机使用、规模经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发展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通过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转变,通过解放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一部分农民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兼业化与非农化发展。
(5)权属调整对农户社会资本的影响。权属调整包含农民参与的相关程序要求,农民既可以单个农民(如普通农民、农民精英等)的形式参与,还可以农民组织(如农村合作社、耕地保护协会、村委会等)的形式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和协作[28]。从权属纠纷与生产矛盾方面来看,权属调整可通过消除“插花地”等现象,减少邻近地块使用者之间的农地纠纷与生产矛盾,营造邻里和睦友善的社会环境。
2.2 研究假设
农户生计资本不仅受到权属调整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为了从理论上分析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净效应,假设在同一区域范围内,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本一致,因此农户面临相似的生存发展机会,其生计资本具有较为一致的发展趋势;在此区域范围内设置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为实施权属调整的区域,其生计资本水平受权属调整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对照组为未实施权属调整的区域,其生计资本水平仅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由于处理组仅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中无法单独观测,引入对照组对此进行模拟。将处理组权属调整前后的农户生计资本净值与对照组相应时间前后的农户生计资本净值相减,便可得出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净效应。
本文通过图2来描述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假设在同一区域范围内随机选择生存发展机会相似的两组农户,其生计资本水平呈现出平行的状态。假设直线AB为对照组的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因对照组没有受到权属调整的干预,直线AB保持原有的发展趋势。从A点作一条垂线与Y轴相交于Y1点,从B点作一条垂线与Y轴相交于Y2点,Y2和Y1的差值表示其他因素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权属调整对农户的各项生计资本会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当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时,农户生计资本总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当正向影响小于负向影响时,农户生计资本的总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从现有文献和实践观察来看,农地整治的实施对农户生计资本正向影响更为显著[6-8],权属调整作为农地整治的核心和关键,本文认为其对农户生计资本的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假设直线CE为处理组实施权属调整的农户生计资本水平,从C点作一条垂线与Y轴相交于Y3点,从E点作一条垂线与Y轴相交于Y4点,Y4和Y3的差值表示权属调整和其他因素对农户生计资本的综合影响。为了剔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将对照组的农户生计资本水平(直线AB)模拟处理组仅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农户生计资本水平(直线CD),则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净效应为(Y4-Y3)与(Y2-Y1)的差值,用δ来表示。
图2 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分析Fig.2 The effects of property rights adjustment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一: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会产生正向影响。
由于项目区地形条件和农地整治工程特性的不同,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作用也具有差异。平原由于地形较为平坦,有条件建设满足灌溉和农机作业要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更适宜权属调整工作的实施与推广,在实践当中采取全面调整模式或与流转结合调整模式较为常见,对农户生计资本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29]。山地由于其低山、丘陵的地貌特征,农田格局分布较零散,且多为坡地、梯田,进行权属调整以实现地块平整、归并的工程难度大、且对农机作业的要求苛刻,较难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实践过程中多数项目采用部分权属调整模式,对农民生计脆弱性问题的改善程度有限[29,32-33]。
因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二: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权属调整的实施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山地比较,平原权属调整的实施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净效果更为显著。
3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为了揭示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区域包含平原及山地地貌特征,选择项目竣工验收时间在2~3年内,且工程项目的整治程度类似的区域,从而保证数据的代表性,避免工程差异带来的影响。首先,本文基于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平原选择潜江市和天门市,山地选取恩施州的咸丰县和宣恩县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研究区域随机选择符合要求的农地整治区,随机选取实施权属调整的1~3个行政村,作为待调查的处理组,随机选择未实施权属调整的1~3个行政村,作为待调查的对照组,每个行政村随机选取15~20位户主或配偶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课题组于2018年1月和3月分别到湖北省的潜江市、天门市、恩施州的咸丰县和宣恩县进行调查,将2014年的回忆数据作为权属调整前的参考数据,2017年的数据作为权属调整后的参考数据。累计发放问卷510份,回收50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83份,问卷有效率为94.71%(表1)。其中,平原样本为396份,山地样本为87份。恩施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农居点分散,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的难度较大,以至于山地样本较少,但因山地农户生计状况较为相似,与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本区域农户的普遍情况,且符合统计学对最小样本容量的要求[34-35]。
表1 农地整治项目概况Tab.1 Project description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接下来,对全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检验的Cronbach’sAlpha值为0.611,效度检验的KMO值为0.730,Bartlett’s球形检验的Sig.值为0.000,表明样本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2 研究方法
3.2.1 熵权改进TOPSIS法
(1)熵权系数法确定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熵权系数法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为消除不同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和数量级,分别对2014年和2017年数据进行标准化,再将两期数据合并,利用熵权系数法求取三级指标权重(表2):首先,依据单个农户i对评价目标D在评价指标xj下的指标值xij,建立多目标决策矩阵D= {xij}m×n,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得到规范化向量rij,建立规范化决策矩阵
表2 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的权重Tab.2 The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其次,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向量rj的熵Ej:
式(1)中:fij=rij/∑m
i=1rij,k= 1/lnm,0≤Ej≤1,并假定当fij= 0时,fijlnfij= 0。再次,求出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权系数:。参照已有研究[6,8],本文认为5项生计资本同等重要,二级指标分别赋予权重系数0.2。
(2)改进的TOPSIS法。TOPSIS法是一种常用的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法,根据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改进的TOPSIS法主要是对评价目标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公式进行了改进,得到各个农户生计资本指数的综合评价结果,见表3。其公式为:
表3 农户各项生计资本指数的综合评价值Fig.3 The results of the indicators of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3.2.2 双重差分模型(DID)
双重差分模型又称DID模型,用于度量公共政策或项目实施对经济体的影响效果。本文将权属调整看作一项公共政策试验,以改进的TOPSIS法求出的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和各项资本指数为基础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农户生计资本指数的差异,从而揭示权属调整这一公共政策试验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净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如下:
式(3)中:i和t和分别表示第i个农户和第t年;yit为被解释变量;XitdNit为解释变量;dNit表示组别虚拟变量,dNit=0为对照组,dNit=1为处理组;Xit表示时间虚拟变量,Xit=0表示权属调整前,处理组和对照组都没有受到政策影响(XitdNit=0),处理组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为图2的Y3,对照组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为图2的Y1,Xit=1表示当处理组实施权属调整政策,处理组受到政策影响(XitdNit=1),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为图2的Y4,而对照组没有受到政策影响(XitdNit=0),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为图2的Y2;λ0为常数项;λ1为权属调整的时间效应;λ2为权属调整的分组效应;λ3为本文所要观测的权属调整政策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净效应(Y4-Y3)-(Y2-Y1),是重点关注系数;μit为扰动项。
双重差分模型最大的弊端是自选择问题,即项目实施者对项目区的选择基于一定的条件,导致农户处于处理组和对照组并非是随机的[6,34-35]。为此,可以假定遗漏变量随时间同等变化或不随时间变化,运用一阶差分模型可加以解决[6,34-35]。在一阶差分模型中,随时间同等变化或不随时间变化将被消除,能有效消除变量的内生性和共线性问题[6,34-35]。对式(3)作简单变换,形成一阶差分形式:
4 计量结果
4.1 权属调整前后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变化的计量结果
4.1.1 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双重差分结果
表4为权属调整前后农民生计资本指数的组内和组间差异。与基期相比,权属调整后农户生计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指数的DID估计值分别为0.056、0.080、0.057、0.002、0.051和0.084,表明权属调整后农户的各项生计资本指数有所提高。
从组内差异来看,与基期相比,对照组权属调整后的农户生计资本提高了0.027,这说明在未实施权属调整区域内,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处于稳定的增长趋势,符合研究假设中AB线的发展趋势。与基期相比,处理组权属调整后的农户生计资本提高了0.083,这说明权属调整政策实施后,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的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符合研究假设中CEF线的发展趋势。从组间差异来看,权属调整前,处理组的农户生计资本比对照组增加了0.038,权属调整后,处理组的农户生计资本比对照组增加了0.094,可见,权属调整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大于权属调整前,接下来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否显著。
4.1.2 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影响的回归结果
对权属调整前后农户生计资本的双重差分计量结果进行检验(表5)。从方程回归结果来看,农户生计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的DID估计值均在0.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影响方向均为正,方程的P值在0.0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控制时间效应和地区差异后,权属调整的实施能显著提升农户的生计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符合研究假设一。
表4 权属调整前后农户生计资本指数的组内和组间差异Tab.4 Group differences i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index before property rights adjustment
表5 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指数影响的回归结果Tab.5 The results of the effects of property rights adjustment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但农户物质资本指数的DID估计值并不显著。可能在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由于农地整治权属管理制度缺陷,如在土地分配阶段,是按村内现有人口数还是按原有产权人或使用权人数进行分配,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导致实际工作中缺少可操作性,有的地方因规避权属纠纷而工作开展不足[5,29-31]。据原国土资源部对全国28个省农地整治工作进行调查,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项目比例较低,仅占41.11%[29]。本次调查发现,平原地区农地整治区进行权属调整的比例占42.17%,而山地地区农地整治区进行权属调整的比例仅占22.81%。其次,受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影响,经过平整后的土地又重新出现了细碎化现象[29]。再次,权属调整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29-30],以至于未明显改变农户的物质资本。但从组内和组间差异、回归结果来看,权属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的物质资本指数有正向影响。
4.2 平原和山地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的影响分析
4.2.1 平原和山地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双重差分结果
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平原和山地)权属调整对农民生计资本的影响(图3)。
图3 平原和山地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指数的影响Fig.3 The effects of property rights adjustment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in plain area and hilly area
实施权属调整后,平原和山地的农户生计资本指数均有所提升,分别增长了0.083和0.047,平原的提升幅度高于山地。具体而言,平原地区农户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分别增长了0.061、0.005、0.001、0.005和0.015;山地地区农户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分别增长了0.021、0.004、0.002、0.018和0.005。
4.2.2 平原和山地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影响的回归结果
平原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指数的双重差分计量结果见表6。从方程回归结果来看,平原地区农户生计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的DID估计值在0.01、0.01、0.1、0.05、0.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影响方向均为正,方程的P值在0.0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控制时间效应和地区差异后,权属调整的实施对平原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平原地区农户物质资本的DID估计值并不显著,说明当前权属调整的实施仍囿于土地本身,单纯以工程技术手段改造土地物理属性,一方面难以触及对土地产权关系重新调整这一深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调整后缺乏在农业规模经营格局下进行统筹与布局,导致权属调整尚未达到推动农地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目标[5,29-30]。
山地权属调整前后农户生计资本指数的双重差分计量结果见表7。从方程回归结果来看,山地农户生计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指数的DID估计值回归结果并不显著,只有人力资本指数的DID估计值在0.01的水平上呈正向的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山地地形地貌复杂,地块平整、归并实施的难度较大,导致权属调整工作开展的程度有限[31-32]。由此可见,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权属调整的实施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存在差异:平原权属调整的实施对农户生计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山地的效果不显著,符合研究假设二。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1)权属调整是提高农民生计资本,降低农民生计脆弱性的重要途径。从统计学意义上来看,权属调整能显著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但值得注意的是,权属调整工作的开展尚不充分,与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政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2)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权属调整的实施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性。相对于山地而言,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更适宜建设满足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要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权属调整对提高农户生计资本的效果更为显著。
表6 平原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指数影响的回归结果Tab.6 The results of the effects of property rights adjustment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in plain areas
表7 山区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指数影响的回归结果Tab.7 The results of the effects of property rights adjustment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in hilly areas
5.2 建议
(1)加快土地整治法律建设,完善权属调整的规范化管理。首先,应加快土地整治法的颁布与实施,创建权属管理的法律环境,并开展权属调整工作与已有法律法规的衔接及协调。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属管理工作程序、技术规范、分配方法、补偿标准、公众参与、异议调处等制度,保障权属调整过程公平化和规范化。再次,强化农民权属调整全过程参与,保障权属调整工作顺利推进。在权属调整政策广泛宣传与动员的基础上,提高农民在权属调整方案、土地权界调查与面积质量的统计、土地平整工程的实施和验收、土地产权调整与分配等工作的参与程度,充分考虑当地历史习惯和村规民规,按照农民合理性建议并尊重农民意愿实施,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2)建立权属调整与适度规模经营的联结机制。首先,在明晰土地产权的基础上,结合农地流转、股份制经营、合作经营等需求,鼓励非农户或兼业程度高的农户退出农地经营权,促进农地的集中与有效利用。其次,充分利用土地产权关系重新调整这一制度红利,在农田规整、集中连片并具备宜机化条件的基础上,稳定承包权并盘活农地经营权,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户从传统小农向现代农民转变,构建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3)依据自然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权属调整模式。首先,应在政策包容、经济可行、生态允许的条件下,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定位、整治技术,按照有利于归并田块、降低细碎化程度、方便农机操作的要求,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土地权属调整的地域模式。其次,基于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考虑将粮食主产区、城乡结合部、交通节点区、特色资源区作为优先发展区域,实施精准化、差别化的权属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