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开心
2020-01-02李丹国家心理咨询师青少年职业辅导教师
■ 文 / 李丹 国家心理咨询师、青少年职业辅导教师
我想我真的 是个“辣鸡”
一次失败,便彻底否定自己;即使做得不错,也害怕被表扬;想与伙伴共进退,又担心拖后腿。最擅长的就是否定自己……
你或许认为自己没天分,缺经验,很平凡,是个“辣鸡”,但事实上,谁都可以优秀,你也并不例外。
我害怕搞砸,却总是搞砸一切
I SCREWED UP EVERYTHING
这周班会,老师要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主题汇报。我负责制作PPT,但我也很想上台表现一下自己,毕竟他们对于要讲的内容、PPT的展示都没有我熟悉。所以我自告奋勇,申请当主讲人。组员们本来有更佳人选的,那个同学向来口才很好,不过最后还是临时决定让我去。
大家愿意信任我,我很感动,同时也压力倍增:好歹是自己争取来的机会,大家都看着我呢,绝对不能掉链子!结果,我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差!吞吞吐吐,逻辑混乱,最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讲了些什么。
下台时,我全程埋着头,不敢看任何人,尤其是我的组员们。我感到一股失望、低沉的气息弥散在我的周围。组员们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知道,我搞砸了,他们不会再相信我了。我真没用,怎么总是做不好!
丹丹: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却没有精彩的表现,也没能为小组争光,这让你感到沮丧和自责。换做我是你,我也会不好受。但如果因为一次发挥失常,便彻底否定自己的能力,这似乎有些以偏概全、不太合理吧。
况且,这件事明显不全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呀。总有一些你无法控制,但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比如临时任命导致准备时间不足,不是组员们心中的“最佳人选”所带来的压力等等。
这种消极的内部归因和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不仅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还有可能会带来“自我预言”的结果。即之后每一次的表现确实会如自己所预言的那么差,这会使我们更加坚信自己无能,如此循环往复,愈演愈烈。
我真的不值得被表扬
WHY DO YOU PRAISE ME
最近的一次作业发下来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我作业做得好,于是同学们都来观摩,纷纷点赞。可是我自己反而觉得不理解:是的,可能我的正确率比较高,但是我之前明明做得很匆忙,答题不够全面,字写得也不是很好,为什么老师还要表扬我呢?这跟我所认为的优秀作业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呢!
虽然这么想不太好,但我确实觉得,老师和同学们并不是真的认为我作业写得不错。他们不过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我的鼓励而已,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丹丹:对于这样的同学,如果你要问他有什么优点,想破脑袋他也很难说出什么。即使你指出他的一处优点,他也会说:“是的,你说的也许是对的,但是……”然后找出他身上两三处不足的地方来回应你,意思是告诉你,你看,我都这么不好了,还谈什么优点。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他们始终有一个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我做不好任何事情。这种核心信念根深蒂固,且难以被察觉,促使一个人总是消极地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种事情。
上文中的这位同学,几乎绝对地相信自己不够好,那些能够证实这种想法的证据会被首先注意到。比如“我做作业匆忙、答题不够全面、字写得不是很好”等,从而进一步支撑自己无能的假设。
而那些与之相反的证据,诸如作业正确率高、完成度高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往往会被他忽视或贬低。比如“这种日常的作业做得好并不代表我很优秀,不过是因为它对我来说不算难而已”。
通常上述的心理活动都是自动发生的,个体几乎意识不到这个过程,只是自动接收了最后得出的结论并信以为真。
小组合作没我什么事
I GOT NOTHING TO DO
哎,又是小组合作!本来我也没那么讨厌小组合作的,想到能和大家一起讨论、制定方案并解决问题,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和认可,我也很高兴。
但是每次进行得总是不那么顺利,当其他组员讨论得十分热烈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没事可做,要么无聊地翻翻书,要么在纸上随意乱画。
更别说,我还要假装参与其中,身体转向组员们,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以免被老师提溜出来训话。这时候我不由想起朱自清先生的那句名言:“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我太难了!虽然我也很想参与进去,可我似乎也想不到什么好的点子。我没什么长处,口才平平,不会画画,逻辑思维能力也一般,实在不确定自己能否为大家提供帮助。说不定在他们看来,有我没我差别不大,心情顿时丧到了谷底。
丹丹:你想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但由于小组分工不明确,其他同学把活儿都揽完了,你感觉没事可做。再加上你不是特别自信,不敢主动插话、揽活。所以一方面,你觉得自己被晾在了一边,可有可无,作用不大,因而很沮丧;另一方面,你又害怕被老师看作“不合群”的学生,因而局促不安。
其实像你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班级里总有一些这样的同学。他们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自己做自己的事,表情淡漠或者不开心,只有在老师走近的时候,才会极不情愿地凑近组员们。
他们和你一样,喜欢习惯性地给自己设限,比如“这个我没做过”或者“那个我不擅长”,担心自己做得不好会被组员们集体吐槽。最后的结果就是没做过的永远没机会做,不擅长的始终不擅长,潜力得不到发挥。
其实,小组合作的意义不在于为个人提供舞台,而在于全员参与,凝聚集体智慧,最终解决问题、做出成果。
TIPS:
1.不给自己设限
著名演讲家尼克·胡哲生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但他学会了游泳、冲浪、踢球、高尔夫等项目,拿到了“金融理财和地产”学士学位,收获了爱情、家庭,并得以到世界各地去演讲。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不给自己设限,才能活出生命的奇迹。很多事情,你不去尝试,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做得有多好。
2.找个极端的无用之人与自己对比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没用,那么就找一个你觉得比自己还没用,彻底没用了的人,他可以是你见过的,也可以是你想象出来的,然后将自己与他进行对比。
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没用?也许你会慢慢意识到,我好像也没那么差劲。
3.适当外部归因,减少内疚情绪
一件事做得不够好,除了个人原因之外,也不乏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完全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那无疑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
适当地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就会知道,有些事情是我们不可控的,失误或失败也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问题,如此才能继续砥砺前行。
4.寻找证据,证明“我能行”
当你觉得“我不行”“我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真的不行吗?有没有什么地方我做得还不错的?有谁说过我哪里做得好?”
寻找这些经验中的证据,不要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它们会让你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遭遇失败时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应该是:“我这次表现得不算好,但也没那么遭。有的地方我做得还可以,所以我完全有能力在下一次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