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01-02李晓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1期
关键词:肺病阻塞性呼吸衰竭

李晓艳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福建 厦门 36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慢性咳嗽、咳痰等支气管炎或是慢性肺气肿症状。慢阻肺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治疗,避免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恶性症状。无创呼吸机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治疗措施。本研究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确诊并接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48~77岁,平均(63.5±12.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5±13.5)岁,实验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5.3±12.7)岁。两组观察对象基础资料和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药物常规治疗,具体措施:每分钟氧流量控制为2 L,患者吸入灭菌生理盐水(2 mL)和异丙托溴铵(0.5 mg)制成的混合溶液,每天给药3次。同时,接受扩张支气管和常规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和盐酸氨溴索(30 mg)制成的混合溶液,每天给药2次。静脉滴注40 mg甲泼尼龙,每天1次,连续给药5 d。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营养支持护理。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具体措施: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结合患者情况调整无创呼吸机参数,设置为S/T模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水平压力,通过面罩或是鼻罩途径实施正压通气治疗。同时,重点关注患者呼吸频率,尽量控制在13~17次/分,控制氧浓度在35%~40%,氧流量频率设置为2 L/min,气道正压吸气数值控制在4~7 cm H2O。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通气时间和频率,护理人员全面监控和观察患者治疗后3 d内的生命体征指标情况以及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治疗后,PaCO2、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恢复稳定,意识状态清醒,各项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且生命体征稳定;有效为治疗后,PaCO2<50 mm Hg,PaO2>60 mm Hg,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意识状态逐渐好转,生命体征指标结果逐步恢复稳定;无效为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PaCO2>50 mm Hg,PaO2<60 mm Hg,,各项临床症状仍然较为严重,存在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稳定性较差。②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前、治疗8 h和治疗24 h后PaCO2、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情况。③并发症情况。对比腹胀、意识障碍、呼吸急促、心率降低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4.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观察指标结果比较:两组观察对象治疗前PaCO2、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等临床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3。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观察指标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观察指标结果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观察指标结果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观察指标结果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老年人群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患病时间的延长,其会出现慢性缺氧和通气不足等问题,以往临床上通常针对患者实施扩张支气管、控制感染和化痰治疗,但是,这一治疗方法无法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也会逐渐降低,甚至诱发肺部过度充气等问题,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肌疲劳症状,以及肺部感染、咳痰无力等呼吸系统症状,最终降低其PaO2水平,升高PaCO2水平,这也是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最终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往以有床呼吸机为主,这一治疗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感以及并发症问题[2]。无创呼吸机则是一种成本更低、无创伤和操作简便的治疗方式,患者呼吸过程中若吸气压力过大,则会导致肺泡通气量增加,进而诱发患者体内气体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并减少无效通气量,呼气末正压能够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并增加功能残气量,降低肺泡萎缩问题的发生率,促进肺泡内CO2的顺利排出,提高患者PaCO2、PaO2水平,减少患者的呼吸功耗和耗氧量,减轻呼吸衰竭问题,避免呼吸肌疲劳现象,另一方面,无创呼吸机治疗还有助于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疾病康复速度,减少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3]。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后8 h和治疗后24 h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肺病阻塞性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老肺病你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