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政经类演讲策略及其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启示

2020-01-02王文婷陈家宝吴静珠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政经演讲者语言表达

王文婷 陈家宝 吴静珠 王 欣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一、政经类演讲的特点

每种语言都不单单作为本身而存在,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作为西方字母语言的代表,无论从哪一方面而言,都与汉语方块字有极大的不同。英语语篇及话语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受英语国家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的影响,因为语篇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集中反映。

政治类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治理的行为及事件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演讲者的政治立场及所处的政治团体。在大多数政治演讲中,演讲者善于通过鲜明而坚定的立场,充分而有力的说理感染受众,使广大受众认同并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政治演讲具有一定的宣传成分。这类演讲主要包括竞选演讲、政治报告及述职演讲。

政治演讲是政治家或公众人物用来传播思想、扩大影响力的工具。好的演讲具有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政治演讲是政治斗争的软武器,是关乎说服公众支持政策主张及维系权力合法性的艺术。(罗峰,2012:122)

经济类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经济理念和信息,主要服务于经济。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理念的完善,经济类演讲传递的内容对于经济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这类演讲大致可分为公关型、总结型、动员型、经验介绍型几种。公关型是指企业家洽谈贸易,阐述本企业的对外政策,宣传本企业的发展形势和产品特色等;总结型是指企业领导向被授权的大会汇报工作并分析评价工作成绩等;动员型是指企业领导向职工解释生产计划及计划实施的意义和效益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经验介绍型是指围绕产品质量、销售、管理等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科研探讨等。

二、政经类英文演讲的语篇特点

英语政经类演讲的语篇特色极具西方思维模式,其中鲜明的结构布局、得体的词汇选择、连贯的句型组成使演讲者的演讲内容逻辑严谨,在听众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由此可见,对于英语政经类演讲语篇的剖析能改善当今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表达中不当的书面习惯,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一)基本结构模式

政经类演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开头介绍、主体论述、重述总结。

开头部分重在初步建立自己与听众的联系,吸引听众注意力,交代演讲的背景或契机,并由此引入主题论述。例如曾经的美国总统林肯发表的葛底斯堡讲话,开头说道: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a new nation,conceived in liberty,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can long endure.

这一开场白回顾了美国先辈创立美国的光辉历史,反映了美国人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有关内战的讨论,从而有效激发了美国人民的民族凝集力,将台下的听众带入演讲语境里。

主体部分是整篇演讲中大力论述的重点,不同的演讲者会采取适合的演讲顺序,比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因果顺序、问题—分析模式或分点阐述等。主体通常融合演讲语篇中的多种策略,因此是剖析英语政经类演讲语篇、研究如何提高当今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核心部分。

结尾的特色是助力整个演讲,呼应开头、深化主题,引领观众达到情绪高潮。这一部分最终重述并表明演讲者的立场,具有旗帜鲜明的政经观点与鼓动力量。

(二)词汇的针对性应用

基于演讲内容范围,政经类演讲的用词有独有的代表性,通常以抽象类大词为主。以政治类演讲为例,政治类演讲十分注重自己的目标受众,因此国家和民族成为这类英文演讲的核心词汇,这些词汇旨在表明演讲者的政治抱负与理想,宣告自己对社会和民众的承诺和期望,使听众对本人及政府充满信心。以美国现总统特朗普的就职演说为例:

America will no longer settle for anything less than the best.We must reclaim our country’s destiny and dream big and bold and daring.We have to do that.We’re going to dream of things for our country,and beautiful things and successful things once again.I want to tell the world community that while we will always put America’s interests first,we will deal fairly with everyone,with everyone.All people and all other nations.We will seek common ground,not hostility,partnership,not conflict.

在这一段不长的演讲片段中,特朗普多次提到了“America”“We”“country”“people”等关键词。联系他的口号“make America greater again”,不难发现与国家和民族有关含义的代表词传达了演讲者的决心、理想与抱负。除此以外,“We”这个词经常出现在美国总统的演讲中,作用在于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使双方成为一体,进而表明本人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心,许下为民众的期望而努力的承诺。

这一类的正式文体常运用大词及抽象词,烘托整个政治英文演讲的庄重性,从词汇层面增加演说的信服度。

(三)句型的巧妙运用

政经类演讲重在严密的逻辑,其中句型结构的巧妙运用增添了英文演讲的气势与文采,有效传达了演说者的情感。一般而言,复杂句、短句、插入语及词汇的反复出现是政经类英文演讲者为强调自己的演讲主题,加深观众的印象而采取的常见做法。在英语语篇结构中,连贯性和衔接性是决定流畅程度和统一性的关键因素。语篇衔接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句子之间通常有逻辑词作为过渡。形合主要体现在句内,意合主要体现在句间,相邻两个句子之间句式结构相似。值得注意的是,词汇衔接方式种类多样,包括省略、代替、重复等;通过对同一个词语变换多种词性,内容的表达变得更丰富。

除此以外,修辞手段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排比、对比、隐喻及层层递进等都是能使语言更加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句句入心的修辞方式。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 have a dream”为例: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 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a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oppression,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I have a dream today!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I have a dream”出现了9次,形式工整、节奏强烈,演讲者通过排比的手法和工整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气势,重复强调主题的做法达到了情感共鸣的效果。不仅表达了马丁·路德·金自己的想法与愿望,更一层一层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聆听者,还是整体中的一员,有着极其强烈的参与感。以上就是政经类英文演讲在庄重之余通过修辞句式传达情绪、俘获受众的高明手段。

修辞手法是政经类演讲语篇中的重要内容。演讲者通过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获得观点认同的目的。

(四)政经类英文演讲策略对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启示

政经类英文演讲是一种书面化为主、口语化为辅的演讲,钻研剖析这类演讲能够系统化、策略性地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1.改善语言表达的逻辑欠缺问题。

相比具有很强逻辑性的英语,中文通常逻辑性欠佳,往往基于表达者的想法,多以螺旋式为主,含蓄婉转,表述不够直接。导致一些中国大学生在英文表达上,尤其在写作上难以适应。相反,政经类英文演讲在英文表述相对严密的特点基础上强化了逻辑的严谨性,若能从“引入—主体—结尾”的语篇框架着手,加以分析与练习,将有望提升中国大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2.增加词句表达的多样性。

中国大学生的英语遣词造句容易陷入重复化和普通化的困境,局限于用简单句式或单一从句长篇大论,词汇使用跳不出常见范围,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意。研读剖析政经类英文演讲,在扩充词汇及句式种类的同时,有助于大学生们有目的地挑选最合适的用词,架构最具表现力的句式,从而有效强化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多样性与全面性。

中英文语篇模式的不同是大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人常常被当作主体和句子的主语,而英文则大多用抽象名词和物体作主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Chinglish”应运而生。在政经类演讲文体中,阐述内容一般较为客观,即以描述客观事实为主,因此I think/I suppose等较为主观的句式随之减少。

总体而言,熟悉政经类演讲有助于中国大学生从宏观角度出发,加深对整个英语语篇特征的认识,引导其注重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大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

三、政经类英文演讲的特色

(一)英语演讲能力的实用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的英语演讲能力能显现出英语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及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演讲者通常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成功的演讲者能够通过演讲达到交际目的,比如:宣传、鼓舞、说明等。因此,人们常常认为演讲能力是成功人士的必备技能之一。在本次大创活动中,作为“外研社”演讲比赛的准备人员及评委,本团队通过观察选手的表现,对选手进行采访,与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后,获得以下重要发现:

1.弥补课堂教学对综合能力及文化素养培养的不足。

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教学成果之一,尤其是语言专业的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点达到实际运用的实践目的。在中国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仍局限在表面浅层的课本学习和寥寥几句的对话回答,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实践练习机会,课堂停留在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形式,导致一些学生经过多年学习仍然无法具备脱口说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适应非母语语言环境的能力。而英语演讲则需要学生面对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题材话题时做到语言与思维深度兼具,尤其是同时拥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但是,一些学生的思维仍受限于课本知识和应试标准,无法摆脱课堂教学的惯性,意识不到文化素养的培养需要广泛涉猎。学生应具有宏大格局与自主意识,关注时事、史实、文学、哲学、科技等围绕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话题,阅读英语报道,联系其中的理念,汲取其中的知识,不断学习,自觉学以致用,这是英语演讲对学生知识面、语言变通性、跨文化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要求,潜移默化中弥补课堂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及文化素养培养的不足。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尽管演讲的最终呈现形式是以讲为主的表现力,但是演讲背后的准备确实托起了整个环节的重中之重。一份优质的演讲稿汇集了演讲者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发散性和社会知识面。从最开始的题材分析、确定主题,检验了学生是否有毒辣的眼光狠抓主旨,同时别出心裁、推陈出新,从众多竞争者中意的主题中脱颖而出,极其考验学生在写作中对主题的分析能力和把握度。其次,下笔论述时,如何能用严谨的逻辑、巧妙的论证、出彩的词句及多样的素材引听者入胜,更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次锤炼与提升。最后,洞悉听众的心理,知晓他们想听什么,明白他们期待在循规蹈矩的演讲中发现惊喜与出彩的论述,正如英语书面写作中老师对学生句法词量、新颖观点及严谨结构的期待一样。因此,大学生在英语演讲中不仅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更能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学术写作中的书面表达技巧。

(二)政经类演讲对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积极作用

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演讲比赛并不陌生。为了更好地准备演讲比赛,学生们需要对演讲特色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体悟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积极作用。

以2019年“外研社·国才杯”演讲比赛为例,我们就“主题的切入与展开”和“现场呈现”两个方面开展谈论。

1.演讲主题的切入需要“小角度”。

“My big story in 2049”是这届比赛的题目。一些学生拿到这个题目就被“big”这个词吓住了,觉得自己十分普通,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入手,于是倾向选择一些比较大的方向,甚至把自己对2049年的展望通通写上。但问题是,这样的文章虽然激情澎湃,却缺少共鸣能力,很难触动评审和其他观众。实际上,对于一名演讲者来说,最难能可贵的是把一个故事讲好,而不是一股脑地把很多故事塞进一篇文章里。

2.演讲的展开需要“细节”。

当演讲者定下演讲的主题时,文稿的骨架已经基本形成,剩下的任务是往里面填充素材,让它看上去饱满而生动。但是当稿子完成后再读时,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没有实际意思的句子,对于文章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正确的做法是删掉此类句子,加入让文章显得更加“精致”的描写和刻画。

的确,在演讲比赛中,选手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但是,这不仅是一场“风采”的输出,而且在无形中培养选手“逻辑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并且,焦灼的比赛环境还可以培养选手的抗压能力,让他们更加从容地投身以后的公众演讲实践,运用已经积累的演讲技巧更加有效地打动观众。

演讲分为两个至关重要的部分:赛前和赛中。赛前的准备决定了演讲的基本质量,赛中的稳定甚至超常发挥决定了演讲的现场感染力。在赛前准备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写稿子,一篇优秀的演讲稿需要反复修改和斟酌。选手在说服观众之前,得先说服自己,并且做好开头和结尾的概括工作。长此以往,在日常交流中,选手会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的逻辑性。不止如此,英语辩论特别是议会制辩论是英语演讲的一种常见延伸形式。通过辩论,选手们的思辨意识将会显著增强,从而摈弃“绝对”的执念。

英语政经演讲本身的特色有助于选手们更加从容地应对比赛,同时比赛给选手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学应该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英语演讲的特色及积极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提高整体英语水平。

四、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政经类英语演讲的语篇特色和演讲特色及二者对提高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启示,分别从语篇的基本结构,词汇的针对性运用,句型的巧妙运用及演讲特色等方面加以分析研究,并最终得出结论:学习英语政经类演讲,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及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及文化素养培养的不足,还有助于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写作及演讲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总之,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开展主动学习,反复研读有价值的政经类英语演讲,全面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政经演讲者语言表达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政经资讯
2017十大政经展望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2016十大政经大事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