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1+1+1”人才培养模式略探
——以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

2020-01-02刘晓辉钟启璘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监控

刘晓辉 刘 莹 钟启璘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45500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相关的配套政策,使德育扬善、智育启真、体育健身、美育塑心、劳育立行相互促进,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1](2)。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自2015年开始,先后与安阳地区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等多家医院和企业进行多次深入合作,逐步确立“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形成“1+1+1”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新模式实施过程中,对加强师资队伍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一、“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1+1”代表三个培养阶段,即对学生实施分段教学。第一学年在学校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由学院老师任教;第二学年将学生安排在教学医院,由医院有临床经验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采用工学交互的培养模式完成专业核心及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边理论边实践,边上课边去临床见习。第三学年在实习医院完成顶岗实习。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影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高职人才培养[2](68-70)。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1+1+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根本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师资队伍结构建设

教师是高校办学和育人的主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的主动意识与主体作用[3]。为确保“1+1+1”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由学校康复专业优秀教师+临床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德技双馨,具有“继承、协作、开拓、创新”团队文化的“双师型”优质教学团队。同时要求本专业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参与分段教学的师资团队,至少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1名—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较丰富的临床康复经验,能够把握专业办学方向,且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与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带领本专业教学团队承担省级及以上教改科研项目、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加强校企学术交流与教研合作,负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培养或引进5名—7名骨干教师,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要求具有康复治疗或康复医学专业背景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他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应具备至少2年以上时间在三甲等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省级以上康复医疗机构工作的经历,取得高校任职或相关职业任职资格,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

(二)加强“双师型”团队建设

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价项目(AHELO),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毕业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判断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以此指导高校改进教学[4](70)。

“双师型”教师是校企合作“1+1+1”模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者,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发展变化和人才供求信息,熟悉高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是沟通社会实践和教学改革的桥梁。“双师型”教师能够使高职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通过选聘医院兼职教师、本校教师在职培养及优秀人才引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基础理论扎实、教科研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的优秀教学团队。合作医院参与教学的兼职教师,需取得高校任职或相关职业任职资格,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学校为医院兼职教师提供岗前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取得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格,探索出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新途径。同时,安排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定期到合作医院临床一线顶岗锻炼,通过临床实践,既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又随时了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新疗法、新技术,并及时补充反映到教学当中。鼓励学校专职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取得相关执业证书,为确保教学质量,要求专职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相关执业证书,全部为“双师型”教师。

(三)加强人文素质建设

分段教学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①具有美好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②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将自己拥有的知识和创新精神无私地传授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③热爱学习,学习名师的优良品质、为人处事的态度,豁达的思想,先进的育人理念等,不断提高修养。④具有优良的反思意识,反思教学方法,反思育人过程与手段等,在反思中前进,不断完善自己。还应具备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

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能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调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5](32-34)。学校应做好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全方位、全过程监控。教学前监控包括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教学中监控是对人才培养过程或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如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保证教学过程不偏离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后监控是指对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和评价信息反馈,以保证教学计划执行和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适应分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河南护理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不断加强管理建设,完善监控机制,在做好教前监控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一)有效的运行机制

1.完善教学管理组织。我院建成“院长——教学副院长——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并聘请部分教育专家、医院领导、行业专家和骨干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在教务处的整体组织协调下,系(部)全面负责分段教学的协调管理工作。不断突出院部组织与管理教学的中心地位,突出教学系部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的关键作用。

2.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各项文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完善教学、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切实做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专业水平高且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行业专家及行业优秀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负责组织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研究,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调整的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对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调整、教材的选用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分析、评价教学质量。

2.建设人才市场调研队伍。组织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专业人才市场调研队伍,对人才市场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组织体系。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成立专职教学督导小组和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员队伍,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等方面能够及时做出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6],形成可操作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4.实施校内外同步监控。校内建立教师与学生、教研组、医学技术系、教务处四级教学监控网络。教师与学生以自我监控和随堂监控为主,随教学过程进行;教研组以抽查形式为主;系部与教务处负责对理论教学过程、实验实训过程、医院临床实习过程等实施监控。校外由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培训部、临床带教老师实施监控。形成学院、合作医院、实习基地、系部、教研室、学生教学信息员、患者多维度联合督导机制。

5.建立校院结合的教学督导机构。建立学校、医院联合教学督导机构,定期进行教学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文件的书写和制定及理论课教学、实训课教学及临床见习实习各教学环节。由学校教务处制订教学检查方案,专业所在系负责联合培养教学医院的常规教学检查,联合培养教学医院组织本院教师参与学校及系组织的教学检查工作。定期到实习医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征求带教老师意见,抽查考核学生的技能操作。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监控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