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与专业共建协同育人

2020-01-02王晓雪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产教程度协同

孟 丽 王晓雪

(衡水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衡水053000)

一、引言

近几年,教育部就促进高等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事业发展,出台了诸多指导性意见与政策,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快速,诸多高等院校相继探究并推行专业共建协同育人。现阶段,多数院校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育人目标,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是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但是因转型发展起步较晚,产教融合的实践发展进程中政府政策制度、教师及企业对协同育人的参与程度,均对专业共建协同育人体系造成一定影响。若想解决该问题,则必须摆脱高校传统管理体系,不断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实施途径,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共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政策制度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为推动高等教育顺利实现改革发展,相继出台诸多政策文件明确高等教育当前与未来改革发展方向,但是针对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入实施和开展,欠缺系统化与完善化的政策引导制度。例如高等院校作为社会获得高端人才的主要阵地,极为重视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培育。为使学生群体各项技能与素质获得有效发展,高校需采购诸多硬件设备设施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实训教育环境与实训环境,令学生群体通过实训学习巩固专业技能。然而,部分院校教育经费较为有限,致使学校除相关企业捐赠的硬件设备设施外,难以承担部分现金设备设施的采购经费与维修经费。加之我国财政政策当中并未专门设立企业与学校专业协同育人工作专项经费,有关法律亦未清晰规定协同育人体系当中各利益主体应承担的经费比例,针对参加协同育人项目的院校亦未设置有关基金给予支撑。同时对于企业并未出台优惠政策与财政补贴,加之政府奖励政策的缺失,致使高校和企业间欠缺专业共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工作开展的政策保障,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专业共建协同育人体系的风险程度,致使二者实施协同育人的勇气不足,限制专业共建协同育人项目的实施和发展。

(二)教师协同育人参与程度

教育工作者身为育人工作实施的重要介体与影响育人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将对协同育人开展程度造成直接影响。如果教师对于协同育人理念具备正确且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明确协同育人在丰富学生群体理论知识与培育实践技能方面的重要性,在协同育人当中积极主动参加校企共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育人方案的制订、课程教材编写、实训实习中心创建、教学评价与实践机能培育等,联动学校专业和企业共同决定教育工作的重大事项,就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专业在协同育人中的参与程度,延伸协同育人广度和深度。反之,如果教师对于专业共建协同育人欠缺正确认知,仅将其视作国家层面与学校层面的特定事宜,加之在高校绩效考核与职称评定过程中,将教师发表文章和科研成果视作评价指标,教师是否参加协同育人并不纳入评价指标当中,致使教师秉承着完成自身教育工作任务的消极态度,不主动、不积极及不参加协同育人工作,高校协同育人工作无人参加、无人推进,致使企业和学校专业难以实现深度协作,对协同育人效果与协同程度造成直接影响。

(三)企业协同育人认同程度

产教融合背景下,协同育人的深入实施,与企业的参加和支持息息相关,特别是企业内部领导层对于协同育人工作的认同程度,将给企业协同育人参与度带来直接影响。在协同育人工作中,无论是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中层管理人员,均是协同育人项目负责主体的人选,负责人对于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认同程度、对于协同育人是否具备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均对企业在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具有直接影响。如果企业管理层明确自身人才需求,同时深刻认知到参加协同育人对企业持续性获得技术支撑和人力资源支撑的重要作用,针对协同育人具备正确认知与较高认同程度,就可在较大限度上促进企业参加学校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工作,真正解决企业参与度不足的问题。然而,如果企业管理层欠缺对于协同育人工作的正确认知或者认同程度偏低,企业则会为了规避参加协同育人工作产生的运营成本和投资成本提高等风险,不重视协同育人工作。这一现象会对企业参与程度造成直接影响,使企业参加协同育人工作的助推力与动力不足,产生企业不愿参加协同育人工作的问题。所以,企业管理层对于协同育人具备的认同程度将对协同育人协同程度带来直接影响。

三、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专业共建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企业与专业协同育人的相关政策

产教融合背景下,针对高校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运行,地方政府可基于协同育人发展现状与国家政府颁布的宏观政策,出台可推动协同育人良性发展的政策制度,譬如银行贷款免息政策优惠政策,为参加协同育人的高等院校和企业供给银行贷款免息优惠,保证企业和学校可通过银行得到足够的资金,但不需承担利息成本,使校企双方拥有足够资金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中心、采购实训所需设备设施等,为企业和学校缓解信贷压力,营造优质的新贷款金融业经费环境。政府可出台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为参加协同育人项目的企业供给其在协同育人当中投入的部分协同办学费用,降低企业参与协同育人工作中的成本,为相关企业建设优质的财政补贴环境。同时政府可面向积极参加专业协同育人的行业企业供给经费奖励,经政府部分财政收入拨给相应企业,作为其在协同育人工作中贡献较大的奖励,调动各企业参加专业协同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校企协同办学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可按照当地企业和高校协同育人发展现状,拟定精细化的协同育人政策制度,例如拟定协同育人共建人才培育计划的制度,利用制度清晰规定专业共建协同育人计划的拟定过程、参加主体、拟定与论证次数,从而保证育人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又如,政府可颁发兼职教师招录制度,针对兼职教师学历、是否具备相应经验、技术等级及专业程度等进行清晰规定,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高校教师团队结构,落实师资力量分配的合理化与科学化。总之,政治制度为现阶段的专业共建协同育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响应国家号召,健全协同育人政策体制,从而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共建协同育人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完善企业与专业协同育人的共建机制

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对学校育人质量的高低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亦直接关乎企业在专业协同育人过程中参与程度的高低。如果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高度契合,企业具备参加协同育人工作的先进设备设施、技术和人力等资源,就能切实提高企业参加专业协同育人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企业在专业协同育人中的参加程度。所以,为确保高校专业契合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高校可通过企业了解现如今社会对于人才技术和知识掌握的具体要求,并与企业间搭建专业协同育人的共建机制,推动企业和学校共建专业。一方面,高校可与合作企业利用前期企业调研、市场调研报告,掌握企业和社会当下急需的人才类型与数量,并明确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在调研报告完成后和企业共同商讨,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需求与区域行业产业布局共建对口专业课程,保证高校专业体系精准对接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彰显专业对口性、职业性及就业性。另一方面,以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和趋势创新专业设置。根据区域产业格局设置相应课程、拟订育人计划、组织学生群体实习实训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人才培育契合区域经济发展,令学生群体经过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学习后成为高素养专业型人才,有效解决高校专业体系和产业发展需要不适应的问题。除此之外,高校还应以前瞻视角为依托设置校内专业体系,可紧跟日后产业、企业需求的不断改变与技术创新,并伴随企业发展需要与产业转型升级及时更新校内专业设置,从而落实高校人才培育契合企业人才需要的总体目标,推动专业共建机制为提高高校人才培育质量而服务。

(三)提升企业对专业协同育人的认同程度

企业身为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工作的参与主体,在协同育人方面的认同程度将对企业协同育人工作参与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为有效提高企业对于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工作的认同程度,首先可从政府维度加大对于协同育人工作重要性与价值的宣传力度,借助政府力量面向社会各方与行业企业传递协同育人的积极观念,助力企业深刻理解与准确认知协同育人内在机理,为企业有效提高认同程度提供有力帮助。其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应主动响应地方政府政策号召,明确自身在育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融入高等教育事业育人工作的主体体系当中,主动积极参加高校育人工作,并肩负一定的社会育人责任,为高校育人工作供给办学经费、技术人才、设备设施及实习岗位等优势资源帮助。同时,积极利用多元化途径和手段强化对于专业共建协同育人的知识学习,加强对于协同育人内在机理的认知和理解,并在企业内部大力传播协同育人理念,令企业各部门和各阶层职工准确认知、深刻理解现如今协同育人思想,以及协同育人对于企业长足发展发挥的关键作用。令协同育人观成为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内部职工群体的共识,乃至企业文化,从而为协同育人战略的深入践行创造优质的企业环境。除此之外,高校还应积极主动与企业寻求合作,面向企业宣传当下学校推行的协同育人模式,令企业经过和高校协作办学,深刻认知协同育人对双方良性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理解协同育人内涵,为提高企业对于专业协同育人的认同程度提供优质的学校环境。

四、结语

在我国明确要求积极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战略的大环境下,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高校应深刻认识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内在机理,积极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共建协同育人有效路径。高校身为产教融合主体,应积极与企业对接,转变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传统形式,完善企业与专业协同育人的共建机制,提高企业对专业协同育人的认同程度,为培育高素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亦为企业升级、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猜你喜欢

产教程度协同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