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本土音乐融入非专业艺术教学浅议

2020-01-02邹湘慧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广西音乐艺术

邹湘慧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本土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小分支,与有更长、更系统艺术教学历史的声乐、器乐、舞蹈、诗歌、绘画艺术并列,都是艺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我国民族音乐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民族生活最原始的相貌,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是最能集中反映我国各民族民俗风情和生产生活状态的艺术载体。早在2011年,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保存工作,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就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此后,广西本土的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布洛陀、壮剧黑衣壮民歌、彩调、瑶族蝴蝶歌陆续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一、广西本土音乐的特点

本土音乐中的本土指音乐产生的发源地,有共同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性和劳作需求。这些生活元素根据人们的文化需求相融合,产生了相同的音调风格、音乐色彩和相同的演绎方式。本土音乐发端于民间,又被称为不加修饰的原生态音乐,往往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1.广西本土音乐的区域性

区域是自然风貌与人文现象相互结合的具体体现。广西本土音乐资源十分丰富,首先主要是因为广西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区内聚居着汉、壮、瑶、苗、侗等11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造就了广西必然是一个民族区域文化底蕴深厚并享誉世界的地区。广西本土音乐据文献记载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流传到现在的主要有说唱音乐、歌舞剧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乐器①。

2.广西本土音乐的民族性

民族性认知是国家的基础,民族性的基础是文化认同,没有民族性的共同认知,就不会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广西本土音乐植根于广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与当地民族的生活、生产、民俗、礼教融为一体,并以依托于自身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对族人进行人文教育和人格教育。

二、广西本土音乐的教育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众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灿烂的本土音乐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大系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长期以来,经过音乐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已逐渐将本土艺术精华吸收到教学中。

1.不同层次的教育现状分析

在纵向广西本土音乐教育中,普通高校教育较中小学教育而言,有了一定的启蒙,例如:2016年柳州市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音乐老师进行彩调培训,平均每人一年两到三次,可请专业老师过来教学,也可集中培训,由此可见,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本土音乐的教育传承。但是不足的是,据柳州石油路小学的老师回忆:艺术团不给拷贝资料,培训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用各种方式快速记下。在中小学音乐教材方面:以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写的(最新)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简谱)为例,12册教材中共收入了365首曲目,其中本土音乐曲目55首②。广西少数民族大多聚集都安、天等、那坡、融水、西林、凤山六县,在实地走访交流中发现,由于师资情况不理想,一些音乐老师对当地语言不熟悉,没办法实现母语演唱等问题,本土音乐在少数民族聚集众多的六县面临着边缘化和形式化的困境,由此可见,本土音乐教育发展道路依旧举步维艰。

2.相同层次的教育现状分析

在横向广西本土音乐教育中,广西本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优秀的一支,音乐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例如:《壮侗语各民族音乐文化论纲》《广西民间多声部音乐论稿》《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与民俗》《广西少数民族器乐考》等,这些专论从音乐形态学、音乐文化学、音乐民族学等方面对广西本土音乐的风格及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索。如果这些研究只停留在民族本专业小而专的研究阶段,不推广、不演绎,那么广西本土音乐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美育功能等终将是纸上谈兵。高等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已经开始在视唱练耳、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编排等方面融入本土音乐元素,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例如:《喜鹊登枝》《刘三姐组题幻想曲》《走在山水间——广西民歌风格钢琴曲》等一系列专业作品。但是在地方高校非艺术专业教育方面,普修音乐课程依旧停留在以中(汉族)、西方音乐普及为主的层面,对本土音乐的涉猎尚属空白,一是没有系统的教材进行教学引导,二是非艺术专业岗位授教的音乐教师很大部分在校时没有本土音乐学习经历,并且工作后缺乏学习本土音乐的平台,即使有教授、推广本土音乐的意识,也因为推广难度大、非专业学生难接受等问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难以实现。

在与百色学院音乐学院覃院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广西一直提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进入中小学的事情,目前做得比较出色的是苹果二小的壮族嘹歌进校园和柳州柳石路小学的彩调音乐教学,但是在非艺术专业的高校有没有相关领导或者老师提这个问题,尚未可知,就目前情况来看,广西高校并未出版侧重于广西本土音乐教学的普修教程,本土音乐宣传教育举措也不尽如人意。例如,桂林航天工业由于音乐艺术类教师数量有限,学校的本土音乐宣传基本靠聘请外来的专家进校讲座。在桂航大讲坛窗口中,从2014年9月至今,只有“歌声飞过40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通俗音乐的发展”“闲谈古琴”“音乐与校园文化”、4个大讲坛内容是与音乐有关的,与广西本土音乐有关的只有一项:“刘三姐 黄婉秋的艺术人生”,并且这一讲座的时间在2014年10月。这一些现状说明了广西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薄弱,高校本土音乐教育传承、创新土壤贫瘠的困境。

三、广西高校非艺术专业引入本土音乐教学的意义

传统地方音乐主要依靠两种方式传播:一是无意识传播;二是有意识传播。例如:自古有之的民间艺人为谋生计,通过口头传授、街头演绎的形式传播音乐艺术,属于无序无意识传播,生命力薄弱;政府官方为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通过特设的组织机构施展音乐艺术的教化与娱乐功能,属于有序有意识传播,生命力强盛。把当地高校作为本土音乐传播的主战场,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和艺术实践进行传播,对于本土音乐传承来讲是行之有效的。再者,在高校普及性艺术教育方面,引入本土音乐教学是一种强大助益。

1.改革课堂教学

广西艺术学院的杨秀昭教授指出:关于民族音乐教育有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国家非常重视、学者们也很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不遂人意③。笔者认为,广西本土音乐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不遂人意的首要问题在于没有融入普及性的课堂教学。高校的普及性音乐教育多以中西方音乐鉴赏为主体,中国音乐鉴赏以汉族音乐发展为主线。改革课程教学第一步,在不影响教学计划和总体课时的情况下,在原有音乐内课程教学大纲中加入本土音乐的教学模块,应该是落地可行的事情。

2.提升审美趣味

当代大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大多集中在流行音乐范畴,因为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易懂、与现实生活更接近的特征。将广西本土音乐引入非艺术专业音乐教学课程中,能够把本土音乐表现的审美倾向、审美理想及广西各区域内人类群体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当中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艺术审美认知。

3.增加民族认同感

广西本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就目前状况来看,本土音乐还只在艺术领域发挥少部分的娱乐功能和教化功能。既跟在多元文化的大浪潮下,独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逐渐式做有关,又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文化自觉”和“教育自觉”的缺失有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土民间音乐、接受本土音乐并自愿传承本土音乐,是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有效途径。

4.助力民族音乐传承

在现阶段世界多元化文化教育工作的不断冲击之下,很多地区的本土音乐已经濒临失传,都对我国文化发展和传承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高校作为国家培养教育工作接班人的摇篮,对于传承中国传统的本土音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背景之下,本土文化想要继续传承和发展,校园教育工作就需要发挥优势,将本土音乐引进高校音乐教育:一方面丰富音乐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把本土音乐与高校美育教育结合起来,是本土音乐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四、结语

本土音乐融入音乐教学并不是一个新理念,在“超星发现”输入关键词“本土音乐教育”,能搜索到3508条结果,输入“广西本土音乐教育”,能搜索到217条结果,说明广西本土音乐教育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广西高校非艺术专业的本土民族音乐教育,一直是一个停滞不前的课题,怎样促进非专业艺术教学中本土的、民族的、中国的、世界的融合到目前为止尚在萌芽阶段。

注释:

①王怡涵.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五所高校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②姚笛.本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为例[J].音乐时空,2015(21).

③曾美良.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运用的思考[J].大舞台,2014(5).

猜你喜欢

广西音乐艺术
纸的艺术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