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缮研究

2020-01-02吕建明

文化产业 2020年30期
关键词:保护性青铜器馆藏

◎吕建明

(洛阳博物馆 河南 西平 471000)

不同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都具有文化以及历史价值,必须加大力度保护、传承文物。但从目前博物馆馆藏文物情况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部分文物出现了损害,较为突出的还有在修缮过程中二次破坏了文物原貌,严重影响了文物的审美效果以及文化价值。为此,要对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性修缮进行全面分析,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一、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性修缮的意义

博物馆保护性修缮作为文物修复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突显出极高的价值。首先,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就是保护好文物,让文物发挥出教育、展览价值[1]。而开展保护性修缮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文物本来面貌的还原,从而使得文物价值得以发挥。对于历史文物而言,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展览价值,还有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发挥这些价值的前提需要保证文物是完整的,使其价值得以完全展现。其次,博物馆文物保护性修缮工作,通常会以可辨识原则为主,不仅可以促使文物残缺部分有效修复,还可以较好地保护文物原状及原有特征。最后,在文物修缮技术不断提升下,博物馆可以利用相应的科技,实现对文物的二次、三次修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物修缮水平。

二、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性修缮的实践策略

(一)获取整理文物信息

首先,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性修缮工作的前提,是全面掌握和了解文物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博物馆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修缮的作用、价值。所以,博物馆必须全面采集与整理文物信息,例如在修复青铜器过程中,由于刚出土的青铜器多数都非常残缺,出现分裂、裂缝、纹饰受损等情况。博物馆要及时搜集、整理这些信息,比如文物编号、文物年代和来源、文物名称、文物实际材质等信息;还需要记录文物获取方式、背景等信息。

同时,要进一步调查文物保存现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明确文物损坏情况,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一步预防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而为修复工作打好基础[2]。在开展文物保护性修缮工作中,还要充分挖掘外部信息,主要目的是获得完整的文物信息,这样有助于推动修缮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只依靠现存文物记录,很难实现文物保护性修缮工作的需求,要运用多种方法不断拓宽信息搜集渠道。比如上文提到的青铜器,由于多数为单品出土,出土数量也不多,大多情况会与其他青铜器一起出土;修复者可以利用同批出土的青铜器相似性大的特点,通过相互参照,从完好的文物中搜集相关信息。

(二)对文物进行合理分类

在文物保护性修缮过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将文物作为根本,而后通过分析,明确文物保护性修缮目标与修缮方案。以此规范文物修缮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修缮工作对文物造成的损坏,从而有效落实保护性修缮目标[3]。

一方面,按照文物材质进行分类。因为文物材质不同,需要的保护方法也不同,这对保护性修缮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在众多文物中,纸质文物的保护难度最大,非常容易在修复过程中出现二次损坏,因此要格外小心。而铜器的修复也会在时间不断积累下产生铜绿等具有危害性的物质,对文物造成严重的腐蚀。但诸如氧化铜、硫酸铜、氧化亚铜、碱式碳酸铜等物质则没有危害,反而会保护文物。所以,对于不同材质的文物在修复中需要差别对待。另一方面,可以按照文物损害程度进行分类。事实上,大多文物都会在时间不断流逝下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性状改变,但其损害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修缮工作中应做好修复工作侧重点,提高对抢救性修复工作的重视度[4]。

(三)结合实际制订文物修复实施方案

首先,要制定并完善文物修缮方案,全面提升文物修缮效果。在修复前应当明确文物修复主要目标,而后以此为宗旨实施修复。要根据文物实际情况分析其特点和注意事项,而后整理制定出相应的修缮方案,服务于文物修缮工作。其次,应细化处理具体工作。在修缮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修复目标就是不能对文物产生二次损害。所以,制订修缮方案应当遵循一定的修缮原则,而后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文物修缮;要尽量降低对文物的影响,要保证文物前后环境统一,再就是可逆性原则、可辨识原则等[5]。例如,可逆性原则强调的是,不能因为修复后,将文物修缮部分剥离开文物后产生文物损害,此项原则的落实,有利于日后修复技术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升文物修复的效果。最后,要明确具体修缮措施,指导文物修复实施过程,避免无所依据。例如在修复缺盖青铜器时,修复人员将同批出土的完整青铜器的造型作为参考依据,分析对应的风格、制作工艺等情况,而后在采用铜铸补配器的方式提升修缮效果。

(四)提高对新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升文物修缮效果,还可以落实文物保护性修缮目标。所以有必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使修缮技术得以全面发挥,提升文物修缮效果。例如在采集文物信息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拍照采集方式,则难以看到立体化、直观化的信息,对修复工作者开展工作造成一定阻碍[6]。而通过利用虚拟技术,利用三维立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文物复原效果。利用此技术,可以帮助修复工作者完善修复准备工作,通过三维立体技术预览文物修复后的效果。三维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修复效果,比如丝织物的修补、清洗等。修复工作人员需要提升专业能力,应用新技术提高修复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性修缮具体方法,可以通过获取整理文物信息、对文物进行合理分类、结合实际制订文物修复方案、提高对新技术的应用等途径,提升保护性修缮水平,避免对文物的二次损害,更好地发挥文物价值。

猜你喜欢

保护性青铜器馆藏
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养心暖阁春意煦 时花新句上墙来 养心殿内檐书画保护性修复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认识“晋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