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2020-01-02◎海

文化产业 2020年30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海 敬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9)

十九大报告中将非遗保护与传承纳入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工作的内容。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法规文件,如《少数民族“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等,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基本现状

(一)加大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保护宣传活动。一是举办非遗博览会及传统工艺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传统工艺从业者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从事传统工艺的信心,提高了自身技艺水平,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同时也培育了中国非遗博览会活动品牌。二是在大型国际会议、国际性盛会等场合,我国领导者人致力于向全世界传播非遗,向全世界彰显我国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及传统工艺。三是政府加大推进少数民族非遗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少数民族非遗保护

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及党的时代任务,国家出台了契合我国国情的非遗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团结效应,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1]。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并指出,作为中华民族核心文化资源,非遗在弘扬传统文化,助推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有利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培育,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强文化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奠定基础。”

(三)企业增加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投资

当前,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形态已发生质的变化,基于此,我国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一系列计划项目,如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等,并加大了对项目的扶持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投资,从而拓宽了相关文化产品的推广与销售路径,建立了企业化的非遗文化基地,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提供了保障。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政策及法律体系,创新非遗保护模式

一方面,推进立法,从法律层面确保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工作高效开展,借力各级扶持政策力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协同保护机制;健全非遗保护资金分配体系,完善非遗项目审核评估机制,推行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少数民族非遗保护行为更加科学规范。另一方面,应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借助当前文旅融合这一发展契机,激发人们的参与激情,主动成为非遗活态传承者[2]。支持各地政府与各类非遗保护机构合作,联手举办民族文化旅游节、非遗手工艺培训班等,形成整体性保护格局。

(二)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

在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中,传承人的作用极为重要,其处于核心地位。为保障传承人的权益,必须要立足立法层面,予以传承人身份、物质及精神方面的保障,才能切实推动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对传承人资金扶持。为实现多重资金保障的目的,可开辟专门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基金项目,专款专用,用于资助和扶持非遗传承人及学艺者,不断扩大经费来源,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并支持非遗保护活动,通过企业捐助、民间捐赠、政府经费等渠道,保障学艺者均获得资助。第二,对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予以政策性保护。当前,很多非遗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现有传承人年岁较高,虽有心传承,往往事与愿违,有心无力。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将其纳入濒危项目名录[3]。第三,高度重视非遗传承项目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此来增强传承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能力,同时依法保护传承人的成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提高非遗知名度。不仅如此,当地政府及非遗保护机构还可以通过多渠道面向全社会宣传、推介非遗,组建民间展演队,扶持专业化的民间文化团体,拉动地区经济更好发展。

(三)依托智能化信息手段,建立非遗数据体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开发平台向非遗保护领域延伸,不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同时也是乡村文化与产业振兴耦合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面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重任,契合时代发展特点,可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战略路线,在推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同时,逐渐向乡村文化产业链延伸[4]。如:可以聘请专业团队负责设计非遗产品包装,与电商平台合作,共推非遗文化产品,切实提高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构建起“互联网+非遗”的网络营销体系。运用交叉推算、相关性模糊查询、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重现非遗技艺,建立起集人机互动、在线沟通于一体的虚拟现实体验体系。如在非遗展示中,引进VR技术,面向大众全景式展示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参观者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生成的可视化三维情境,与原生态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真正感受到非物质文化的魅力,扩大非遗影响力及宣传领域。

(四)立足乡村振兴,探索“非遗+扶贫”道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及,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随着对外贸易开放度增加,非遗对外传播途径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应切实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与乡村扶贫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鼓励贫困人口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展示及表演活动;鼓励当地贫困人口积极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及销售工作,将创意与非遗产品融合起来,推出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另一方面,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妇女发展家庭手工艺品,依托传统工艺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来源,切实发挥出脱贫攻坚中文化的作用于价值,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户的生活质量;依托传统手工艺,鼓励贫困家庭学好手艺,拓展家庭收入来源,进一步提高地区就业率,持续增加家庭收入,实现精准扶贫。比如,传统工艺企业、作坊及合作社,可以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进而形成扶贫就业、产业发展及非遗保护于一体的互助格局。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颗璀璨明珠,同样亦是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见证者。因此,加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为非遗保护工作保驾护航,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共同参与到这项伟大工程中来,使得这一珍贵的文化财富得以更好传承。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分析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少数民族的服装
Tough Nut to Crack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