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环境整体性设计分析
2020-01-02◎胡俊
◎胡 俊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又称南京青年奥林匹克中心,由英国现代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在河西核心区是一个重要的景观节点,是在这一地区景观绿色带和长江支流大轴线上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南京现代新中心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会议中心和两座塔高尖塔楼组成,集商场、会议展览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此地区拥有众多时尚酒店的建筑项目之一。
一、设计文化提取及意向
(一)景观带设计意向
青奥中心的景观带设计意向来自于南京本特产的天然玛瑙石。在雨花石的内部,能看见许多形状自然,颜色斑斓,轮廓弯曲有度的线条或是图案。这一元素的提取作为一个在地性的文化模板,将南京青奥中心的临江景观带以及建筑群落分布很好地处理在这一大区域。通过对场地的分析,设计师参照雨花石内部弧形轮廓的形式将景观待处理为8大区域。
(二)建筑设计意向
在南京青奥中心整体设计上,诸如主体双子塔建筑及“南京眼”步行桥,均采取了象征性、地域性的设计表现手法。双子塔的设计师为国际著名现代解构派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建筑的立面装饰线纹理的意象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600年历史的南京云锦;云锦造价昂贵,有“寸锦寸金”之称,外表精美,色泽光鲜亮丽,美似天上彩霞而得名。建筑上的装饰经纬线从底部贯穿至顶部,由密至疏、井然有序。而南京眼的外部轮廓造型则参考了雨花石,中部镂空,同时作为桥梁结构承重的一部分,美及功能性兼顾。二者作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均代表了南京悠久的人文地理文化。国际青年文化广场——九骏马广场的雕塑同样应用了相同手法,严峻的骏马外表下展现的是青春运动的形态,同时也向观者传达出活力无限的运动姿态。
二、景观体系整体性分析
南京青奥中心区域的平面整体布局也部分参考了雨花石内部筋脉纹路,内部流畅的线条及留白的区域均作为现实场地中道路、地形、草坪、树林及铺装的模板,仿佛康定斯基的一副抽象画,将点线面三者设计元素完美地穿插在了南京青奥中心的环境设计布局上。广场上地灯作为点元素,合理有序的曲线道路作为线元素,非线性弧形的大小草坪作为面元素,三者独立统一,构成了青奥中心的新视觉秩序。这种布局方式和建筑外立面的视觉语言是整体一致的,都是通过点线面的处理达到相互呼应,协调的设计手法。
(一)实体空间与虚体空间的过渡
空间有实体、虚体空间之分,实体空间的范围明确,而虚体空间则为心理空间,对比于实体空间的绝对分割是相对的,需要用视觉补偿完成剩余空间的生成。南京青奥中心作为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大型空间,在实虚体空间的划分上有着明确的设计,两者在体系中亦有不同空间感受。以九骏马广场草坪的中央为观者动线基准,视线两周由植株及建筑围合而成的大空间为虚体空间,在旗阵广场与周边雕塑形成的实体空间,二者虚实相交,给观者带来积极、安全的心理感受。而在沿江的夹江之窗的公共座椅设计上,半围合的处理使得沿途的游客在相对私密性的同时保留了视野的开阔性。
双子塔建筑作为绝对的实体空间,周边的广场及公共区域则作为绝对的虚体空间,那么各处衔接的街道、公共草坪及沿江走道则作为二者的灰空间,它的介入使得建筑和景观之间的虽然界限变得模糊,但却将三者有机的融为了整体。
(二)建筑室内与景观铺装的尺度与排列
南京青奥中心在景观地面的铺装上同样遵循整体性设计,板块及砌块的两种铺装方式运用在了面积大小不一的区域。采用清水混凝土的板块铺装与双子塔的主体材料一致,而砌块铺装的方式则是以不同物理属性的砌块材料组合而成。板块铺装整体面积大,用于滨江走道,九骏马广场等区域,而砌块铺装则多运用于小块面积进行衔接处理,如花坛周围及楼梯处等,多采用大理石及板岩等材质进行拼贴。在沿江最近的亲水区域则采用室外防腐木及文化砖进行铺装,这些材料在同个场地的不同区域均有采用。整体的材质颜色及质感与建筑及室内大致相当,整体统一协调,进行了环境的整体性设计。
在建筑外表皮的铺装上则是以参数化的形式进行,纤维水泥复合材料主要由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组成。在室内装饰材料方面,南京青奥中心采用了大量具有良好声学性能的改性纤维石膏装饰材料。造型的随机性使其成为个性化建筑师的首选声学装饰材料。其独特的材料施工方式足以抵抗外界环境造成的损伤、变形和开裂。在地面的铺装部分则使用了禅桂的水泥石材质,在整体上与GRC协调。
铺装设计中的排列形式作为整体效果的客观体现在尺度与空间的重要性上不言而喻。南京青奥中心的建筑室内外中,多数采用参数化板块铺装,少部分采用长常规线性铺装。每块板材的排列顺序均为由大到小、由疏至密的形式进行组合,非线性铺装会营造出动感氛围。而玻璃幕墙为常规模式,以垂直方向横向及竖向排列,二者铺装排列方式使得建筑形态动静结合。在景观设计中,同样采取了这两种铺装方式。在地灯及以菱形为基本形的点状元素处理上,采用的是非线性铺装,造型及排列方式与建筑外立面板材内容及铺装方式保持一致,而在中心区域的广场及滨水区及潮汐池等区域均采用常规的线性排列。
三、室内外参数化设计
通过调研得知,此处理手法是为了缓解因地形限制而生成的建筑轮廓过于尖锐应运而生的。通过沿着建筑轮廓的不同弧线,设计师以缩小比例为0.5的菱形穿孔板材进行整个里面的铺装。在双塔建筑的下方,两块环绕四周的大型镶嵌板材则全部使用参数化的菱形元素进行编排,以中央的单个菱形为基础,向四周以缩小比例约为0.85的方式发散,此目的是以建筑上方的玻璃板材形成疏密对比,从而强化竖向关系。
借助上述参数化设计工具和设计过程,建筑师得以开发出一个高度复杂的建筑形状。为保证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和工期的稳定性,扎哈办与生产GRC厂家密切沟通后,对幕墙模型设计进行了调整,将会议中心所有幕墙板与3m×2m的底座分开,这不仅保证了板划分与建筑容积关系的协调,而且还保证了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安装,同时保证了可复制板的最大数量。
而在室内,参数化的语言也得到延续。承重柱的轮廓将不再是呆板的直上直下形式,与外建筑到天际的弧线保持一致。而在墙面的处理上更是呼应了外建筑表皮,都做到了菱形元素的四方连续,有的则为凸起的不规则菱形,有的则为规整的菱形群落,且缩小比例均约为0.85。地面板材的铺装也做到了局部参数化的处理,这是因为让整个空间更为整齐。例如暗色大理石地板做白色菱形的参数化变化,亮色地板做黑色菱形的变化,但缩小比例控制为0.5,使得整体空间变化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