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楚茶文化的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
——以武昌龙泉茶为例

2020-01-02孙传明和晓君

文化产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荆楚龙泉茶道

◎孙传明 和晓君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湖北产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作为茶圣陆羽的故里,茶的生产及贸易曾经在湖北的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茶文化作为实现文化交流互通的媒介之一,对湖北积极复兴“万里茶道”,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湖北茶叶品种繁多,近年来茶产业发展迅猛,已跻身全国产茶大省,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品类发展势头良好,如恩施玉露、采花毛尖等声名远扬;有的则一度衰落,面临发展困境,如曾经极具知名度却在后期发展中面临困境的武昌龙泉茶。以此为例论述相关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可对相关茶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荆楚茶文化与产业发展

茶发乎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今天,饮茶风气盛行,茶叶消费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作为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1]。荆楚大地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荆楚茶文化内涵,对推动湖北茶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荆楚大地茶文化历史底蕴丰富。湖北民间很多地方都保留着多种婚礼茶俗、丧葬祭祀茶俗、饮宴茶俗等民俗习惯,千百年来世代传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荆楚大地以采茶为题材的歌舞、戏曲、山歌、民歌、白话等艺术形式更是不计其数。一直以来,茶叶作为备受人们欢迎的饮品,根植于人们内心,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士的创作灵感,促成荆楚大地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打造旅游精品路线;举办各类茶艺、茶文化科普体验活动;策划“茶文化节”等文旅融合形式有利于把握时代机遇,打造以茶文化、生态茶园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荆楚大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带动茶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的茶产业已逐步从第一产业的茶叶种植、初加工向第二产业的茶叶深加工及第三产业以发展茶文化为主要内容延伸。通过不同形式的产业拓展,在传承弘扬荆楚茶文化的同时带动茶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在当前“大健康理念”背景下,人们普遍重视个人健康素养,正确的健康消费备受推崇。茶叶可预防疾病,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以文化促发展,以健康引导茶叶消费,有利于推动茶文化与茶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有利于在“万里茶道”机遇下打造茶品牌

清朝末期,汉口作为东方茶港在俄罗斯及欧洲声名鹊起。以汉口为起点的“万里茶道”与丝绸之路媲美,横跨欧亚,繁盛了两个半世纪[2]。如今,历史给湖北留下的诸如“湖北青砖”“宜红”“恩施玉露”及“武当道茶”等一批知名楚茶品牌仍普遍活跃于市场。在此背景下,依托荆楚茶文化资源优势,以品牌先行,进一步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在品质提升、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楚茶跻身全国性大品牌,有利于引领荆楚茶文化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武昌龙泉茶发展面临的问题

武昌龙泉茶产于武汉市东郊三十公里,梁子湖畔的龙泉山(又名灵泉山)。其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有所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创立了龙泉茶厂,1983年为扩大其品牌效益,注册了“龙泉茶”商标。武昌龙泉茶曾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地方名茶之一,一度成为龙泉地区对外宣传交往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但是,在现代社会冲击下,龙泉茶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文化生态空间受城市化冲击严重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承担着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快速的城市化不免给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带来一定的影响。城市大规模外延扩张与人口的快速集聚,规模性拆迁及新建各类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传统村落文化载体与生存空间的保护。据调查,昔日龙泉山前一望无际的大片茶园如今已所剩无几,剩下为数不多的百亩茶地也已被列为规划用地。自茶厂停产后,工人纷纷转行,如今大多已不愿种茶。茶园面积锐减,不仅从源头上切断了龙泉茶的原料来源,更对龙泉茶制作工艺的传承保护产生了直接威胁。

(二)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面临困境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许多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已被各种电子设备、网络技术等改变。就龙泉茶而言,一方面,制茶是一项体力活,过程辛苦繁杂,且回报率受多重因素影响,收益周期长、浮动大,导致其制作工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另一方面,现今整个龙泉街道都处于大开发状态,大部分土地已被征用,茶园也面临同样的风险。龙泉茶失去茶园,缺乏原料来源,其传承更无从谈起。

(三)市场化开发程度低

生产性开发保护,已经成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3]。目前,当地还缺乏对文化资源保护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龙泉茶虽然曾被短暂地规模化开发,但并没有获得长久的成功。并且,自从茶厂由集体所有转为个人所有后,这种以个体、作坊为主要形式的开发模式,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传承个体面临的资金少、平台小、人员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极大束缚了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使得生产性保护的目的难以实现。

三、新时代荆楚茶产业的发展路径

要实现对荆楚茶文化资源与茶文化生态的有效保护,必须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实现在利用中的有效保护。因此,如何通过挖掘资源特色,带动经济进步,实现新时代荆楚茶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值得深思。

(一)以政府为主导构建保护体系

1.融入“一带一路”,振兴“万里茶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4]“万里茶道”是“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历史中还是当今时代,湖北都在“万里茶道”的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回溯历史,湖北自古即为贡茶生产基地。今天,伴随“万里茶道”申遗进程的不断推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万里茶道”建设,注重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动与合作,对推动新时代荆楚茶产业做大做强具有积极意义。

2.进一步培养文化资源保护观念

当前,政府部门首先应通过多种渠道唤起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及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以进一步实现“自发”传承与“自觉”保护。针对龙泉茶而言,特别是要先从转变当地人观念着手,让人们关注龙泉茶的辉煌历史,关注它的没落和发展途径,并积极建言献策。

3.加强文化生态空间保护

楚茶之所以质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城市建设与发展固然重要,但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更是发展大计。因此,合理保护开发龙泉茶品牌,必须从保护龙泉茶文化生态空间这一源头问题入手。

(二)健全产业链,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品牌支撑、市场规范的同时,应积极开发各类创新型茶饮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拓宽茶叶应用领域,健全及完善茶产业链,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1.规范茶叶生产,形成规模经济

湖北的茶产业发展,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好荆楚大地丰富的自然、文化优势,整体仍未形成规模经济。除几个发展较好的名优茶品牌外,部分还存在茶叶生产加工不规范,加工车间机械老化,设备落后,生产线缺乏卫生保障等突出问题,亟待改进。龙泉茶厂的发展变迁及“龙泉茶”品牌的由盛转衰,就反映出当时茶叶生产不规范,未形成规模经济等问题。茶叶没有统一的出厂标准,致使其品质参差不齐,这也直接导致了龙泉茶声誉受损、品牌力下降。因此,必须进一步整合市场,重建龙头企业以形成规模效应。

2.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

现阶段,荆楚茶产品的国际化发展主要以原料茶为主,自有品牌少。若能充分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优势,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精品并加大国际推广,将对“一带一路”“万里茶道”沿线国家和地区这一广泛市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年份和产地是购茶的主要标识,但这两点均体现在茶的包装上,极易伪造。正如章丘铁锅,由于其采用传统工艺锻造,一度成为铁锅界的网红,但当其知名度暴涨、需求量大增之时,由于没有及时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导致市场上假货横行、难辨真伪,这对其声誉损毁严重。因此,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增强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促进共同发展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体验型文化深度游备受人们欢迎。2017年清明时节,湖北省旅游委发布16条茶文化旅游线路,开辟了宣扬荆楚茶文化的新路径。湖北龙泉山作为名噪历代的风景区,建筑精美,文化资源极为丰富。2018年,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着手对龙泉山风景区展开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工作,武汉有望形成“北有盘龙城、南有楚王陵”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格局。由此可见,龙泉山景区也是当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瑰宝,其流传着的诸多关于龙泉山、明楚王的传说故事,和龙泉茶一样,赋予了龙泉山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将荆楚茶文化与茶产业相结合,积极开发具有高文化附加值的茶文化创意产品,有利于打造荆楚茶品牌,走现代化营销道路。同时,还可以采用数字化保护模式,融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茶的制作工艺通过现代数字技术以活态形式展现出来,实现文化、科技、旅游及产业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推动荆楚茶文化传承,也有利于促进茶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荆楚龙泉茶道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荆楚老乡敲钟忙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龙泉青瓷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