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20-01-02
新课标要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两项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整合,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不仅重要,而且必要。阅读是吸收,是写作的基石,而写作是吐纳,是阅读能力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这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整合,发挥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获得“1+1>2”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加强有效引导,学习写作技巧
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读通、读顺,而是要进行启发式教学,教给学生读的技巧。还要讲解重点句段,分析文章结构,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设置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文本内涵,掌握写作技巧,为自主写作助力。
例如,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山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顺序,按照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感受这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学生会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其中精妙的语言会让学生感觉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作者没有直接写雨下得急,而是说“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说雨声滴落下来,像“奇妙无比的琴键”,虽然没有用“清脆”一词,但读者立马就能联想到钢琴声的“清”和“脆”。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就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学到写作技巧,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增加情感体验,提高语用能力
作文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情感是阅读与作文教学共同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与作者感同身受,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文中的写作技巧,学会恰当表达,以情动人。
例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话:“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我在教学时先利用PPT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做铺垫。之后,紧扣作者对鲁迅先生动作、语言及神情的描写,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鲁迅会说什么、想什么。通过想象,唤起学生的“内心视像”,如此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段话,还能让他们领悟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思想境界,一个忧国忧民、爱憎分明的“孺子牛”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启发学生认识到人物语言、动作、神情描写与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阅读积累,拓展写作思路
仅依靠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比如围绕课文的作者、体裁、关键词、空白处等进行拓展阅读,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写作思路,提高其阅读与写作能力。
例如《怀念母亲》一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爱慕之情。但学生缺少现实体验,所以很难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对亲生母亲的愧疚之情。为此,教师可以引入《走近季羡林》和《赋得永久的悔》,阅读这两篇文章,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使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为理解《怀念母亲》一文做铺垫。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教师再要求学生以童年为主题仿写课文,要运用插叙以及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此外,教师也可以适时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如“读书周”“趣味读书会”“故事分享会”等,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升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阅读和写作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探寻更高效的读写结合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练好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功,为其全面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