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武术教学研究
2020-01-02陈延智
陈延智
(厦门市翔安区琼头小学,福建厦门361101)
基础教育阶段主要目标是要促进培养对象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是当代基础教育的目标[1]。201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向社会发布标志“核心素养”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2],目前公认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武术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阶段是武术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武术运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和促进体质健康,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目前小学武术教学理念上存在注重运动技术的教学,忽视文化的传承,教学方法上忽视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因此整体上教学效果不高,该文结合自身工作现状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探讨小学武术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研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武术运动的开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研究以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促进小学武术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
1.1 相关研究成果分析
1.1.1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英国最早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的角度具有不同的理解,21世纪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核心素养包括“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3个方面,欧盟认为核心素养发展就是“终身学习核心素养”[3]。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概念体系,涵盖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新目标,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4]。因此探讨核心素养培养和小学武术教学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丰富核心素养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意义。
1.1.2 目前小学武术教学研究现状
武术教学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一线武术教师对武术在小学的发展进行探究,针对存在不足进行一定的理论探讨,有效促进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张雁行研究指出:目前小学武术师资不足、教学内容单一、教材教法过于陈旧缺少创新等是影响小学武术教学的主要因素[5]。邵建华研究指出可以通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促使中华武术精神在武术教学中的渗透,促进学生对中华武术精神内涵的理解和继承,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6]。买建军研究指出:小学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土武术文化资源,开发武术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小学武术教学的开展[7]。总的来说目前小学武术教学研究的比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分析研究,缺少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因此该研究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小学武术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于促进小学武术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武术教学策略
1.2.1 优选武术教学内容,促进核心素养培养和武术教学协调发展
武术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武术套路和对抗两大部分,套路又包括器械和徒手,对抗包括器械表演对抗和徒手对抗等,其中根据地域不同又形成不同的武术流派,整体上来说武术运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项目特点,但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武术运动起源于生产劳动,如狩猎、模仿动物等体育游戏,是长期以来生存经验的总结和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武术运动内容具有一定的游戏和趣味性,因此在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求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提高武术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缺少专注力,从事一种活动超过15~20 min就需要进行调整。但这个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因此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激发锻炼兴趣和培养运动习惯为主,其中不同的年级应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总体上来说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为主,因此要促进小学武术教学,首先要根据地域特点和游戏的角度选取针对性的武术教学内容,淡化传统僵化的武术套路教学,教学内容既要凸显武术运动特点,又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和身体发育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律自主地学习武术的能力,促使武术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武术教学效果的协调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
1.2.2 立足文化传承,创新武术教学思路
文化传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武术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观念的偏差,小学武术教学往往重视学生对武术基本技术,尤其是套路掌握和学习,忽视武术运动博大精深的内在的文化继承,导致对于学生武术运动兴趣不高,或者仅仅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但是缺少相应的文化支撑,导致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掌握徒有其表,因此在小学开展武术运动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积极创新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打破传统武术教学理念和方法模式,创新武术教学模式,从文化继承、学校体育发展、学生体质的改善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突出文化对于武术教学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文化传承和运动技术掌握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武术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自觉从事武术运动练习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的提升。
1.2.3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武术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概念体系,涵盖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新目标,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应结合201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全面推动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教学改革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应认真领会核心素养发展规律和小学生素质教育精神,认真研究分析武术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定标”“实施”“评价”3个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找到切合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更为优化的教学方式。同时应针对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在武术教学改革中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培养小学生独立的个性。其次要突破传统武术教学教师为主体的现状,强调教师是武术教学的引导者,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方面有所创新。学生是武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中应强化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对于武术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反馈,促进教师知识储备及教学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学改革的推动离不开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增强实践能力和完善知识结构。因此应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整体武术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
2 结语
核心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概念体系,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应结合201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全面推动小学武术教学改革,促进核心素养和武术教学的协调发展。
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武术教学应首先立足文化传承,促进文化传承和动作技术掌握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创新武术教学思路、优选武术教学内容,推动小学武术教学改革发展,促进核心素养培养和武术教学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