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要做好“四功”

2020-01-02沈晓蕾

文化产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沈晓蕾

(中共吉林省松原市委党校 吉林 松原 138000)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是对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文化自信提升到与其他“三个自信”平行并列的战略高度,在“四个自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那么新时代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四功”:

一、盘点功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宝贵的革命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化,它在五千年发展中包罗万象,比如服饰、饮食、医药、艺术、文字、建筑、造纸、印刷等物质文化;忠诚、勇敢、无私、奉献、使命、担当等精神文化;选贤任能、礼仪安邦等制度文化;治国理政、生态文化、教育修养等思想文化。灿烂和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历程中创建了红色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酝酿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之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领导人民创建了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融入了现代科学民主精神,借鉴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解决的是中国人的文化信仰问题,主流价值观的建树问题,国民思想道德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风尚问题,社会文化体系的建立和良性循环问题,中国精神、中国形象等等问题。大力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凝聚力、规范力、竞争力、辐射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宝贵的革命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具体都包括哪些内容,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晰。所以,有必要对其科学地分门别类,有体系、有计划地进行宣传;尤其对于宝贵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不能因为其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近,或身处其中而忽略。

二、宣传功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普遍开始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主流舆论的电视媒体加大了宣传力度。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央视的《中华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等等,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平台和渠道,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道新风景。同时,电视上多种形式的公益讲座非常之多,但是许多讲座存在质量偏低、方向偏离等问题。

2017年1月25日,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好文化宣传功。第一,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抓住优秀的、宝贵的、先进的文化实质;第二,努力提高宣传质量,不仅要考虑形式上的喜闻乐见,更要注重内容上的价值和精神,用充实的文化内容、接地气的节目设置,唤醒中国人的文化情结;第三,加强民间宣传管理,警惕庸俗化和别有用心的宣传;第四,巧用教育,抓好典型;第五,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文化宣传,纠正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读,塑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

三、创新功

文化创新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

第一,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第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第三,巧用资源,打造核心。要把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特色文化,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系列文化品牌,使文化创新获得可持续的力量。第四,加大文化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文化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

四、民生功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做好民生功,使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力。首先,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工作由虚变实,使文化建设由软变硬。第二,要加强文化扶贫。不仅要提高百姓的物质生活,更要满足其精神需求;培育发展文化特色产业,依托文化资源,争取多方支持,形成一套精准扶贫的“组合拳”。第三,应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文化民生建设。比如开展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促进农村文化面貌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文化面貌改观和提升。

总之,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才能为强国自信提供更持久的力量。这是我们必须重视、必须认真研究与实践的时代课题。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