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剧场话剧的运营困境及应对策略
——以吉林省小剧场话剧为例
2020-01-02◎刘达范凡
◎刘 达 范 凡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小剧场戏剧运动产生并发展于欧洲,是西方在探索和实验反对过度商业化戏剧的产物。1999年,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掀起了国内小剧场话剧商业化的一个高潮。随着小剧场话剧热度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剧场,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经营管理难,缺乏融资渠道,剧目两极分化,剧场数量少,投入大,盈利少,艺术性和商业性失衡等问题,都阻碍着国内小剧场的健康发展。原本为了反对过度商业化的小剧场,却不得不面对如何生存的问题。
一、吉林省小剧场话剧现状
相对于国内一线城市的戏剧消费市场,吉林省小剧场话剧目前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像其他二三线城市一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吉林观众很少有机会看到话剧演出,对于小剧场话剧更是缺乏了解。2008年,吉林艺术学院陈晓峰老师率先开始了小剧场话剧市场化的实验,他执导的话剧《夜迷茫》在长春公演,成功地将小剧场话剧的概念展现给了公众。而同时期省内还有很多民营团体,例如三四剧社和草台班子剧社等民营话剧社团积极参与小剧场话剧创作,这推动了吉林省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热爱小剧场的观众。
近年来吉林省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小剧场话剧剧目,例如吉林艺术学院上演的《南门客栈》和《画皮》等剧目。《画皮》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的小剧场话剧,它取材自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此题材同名电影曾获得多项重要奖项,票房颇丰,为话剧的营销也相当于进行了铺垫,《画皮》是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传播交流推广《优秀小剧场话剧巡演》项目,先后在长春、上海、杭州、南京、呼和浩特、成都等六座城市进行了巡演,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小剧场话剧《南门客栈》同样是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且是当年全国唯一一个受资助的小剧场话剧。可以说国家艺术基金作为国家助推艺术创作繁荣和发展的扶持机制,在吉林省内对于话剧创作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毫无疑问的作为资金筹备的优先之选。但面对严格的筛选流程,吉林省小剧场话剧仍然要不断提升发展自身质量,创作优质的戏剧作品。
话剧的受众比起影视、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受众,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文学底蕴。2018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话剧在长春巡演,购买优惠票的大学生成为了主要的观众群体,高价票的座位基本闲置,这反映出目前的小剧场受众群体主要以在校学生为主。培养更多大学生观众作为受众群体,未来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二、吉林省小剧场话剧的运营困难的原因
一是作品创新不够,新作品太少。有些作品内容过于“高雅”,没能准确把握观众欣赏口味,受众群体少;而一些优秀剧目,如《画皮》《南门客栈》等剧目,演出场次太少,难以形成商业化模式。
二是成本高。小剧场话剧空间小、座位少,剧目演出场次少。由于座位数量限制小剧场也难以通过单一的票房盈利;由于缺乏资金扶持等手段,其场地以及宣传费用较高,直接导致了小剧场制作成本居高不下,难以维持。而接受财政资助,就要相应减少市场化运作,在剧目题材和商业模式上都要调整,因此将一部分观众挡在门外,对小剧场演出反而形成了一定阻力。
三是目前文化市场发展过度依赖政府资金补贴。虽然财政的演出补贴帮助剧场生存下来,但往往以赠票等方式进行免费演出,这让部分喜爱小剧场话剧的观众与剧目无缘,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市场化的公平性。因此这种状态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缺少市场化运作无法带动人们的消费热情。
商业化的小剧场话剧应该是通俗化、大众化、时尚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艺术标准也越来越高。小剧场戏剧形式符合这种需求,应从自身,市场,政府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小剧场戏剧的不断发展和跨越。
所以,吉林省小剧场话剧应在提升戏剧质量和数量的基础上,学习优秀有效的戏剧生产模式。例如目前国内获得私募基金关注的第一家小剧场机构“戏逍堂”,其最大的亮点就是采取了连锁加盟的商业模式,由戏逍堂公司总部向各地加盟的剧场提供剧本、演员、导演以及布景,让每一个剧本在各个加盟地区都有被共享的可能。这种话剧机构的商业模式主要在于以话剧产品为核心来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多渠道的传播而衍生出其他产品来丰富营收渠道,从而完成从单纯话剧机构转型成为文化产业集团。
三、吉林省小剧场的运营发展对策
(一)应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合作平台
针对民营剧社和校园剧社表演、导演、编剧进行艺术培训,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专业素质,打通民营剧团和院校等演出单位的学习交流渠道,让民营剧团的主创人员到全国优秀演出单位观摩学习,参与演出。打造适合吉林小剧场话剧发展的专业交流新平台。
(二)转变小剧场话剧剧目的商业模式
借鉴戏逍堂的商业模式启发,实现优秀剧目的商业共享,在这种模式下,吉林省内的剧团可以采取“签约+合作”的商业模式进行扩张,让更多的民营剧团能够获得专业院团或院校的剧目版权支持,提高剧目的使用率,也可以加盟获得国内优秀剧目,每年保证一定的演出场次。这样既可以保证演出质量和数量,又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在整体毛利较低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实现盈利。
(三)精准定位,促进消费
票价是影响观众进剧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把话剧从一个纯艺术的行为转化为一种艺术消费,让更多的观众从艺术消费的角度去考量,形成消费的意识。例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门票收费模式中有一种“随意付费”,反而让多数观众自觉付费甚至对博物馆进行资金捐助,这是因为观众形成了艺术消费的意识,消费的过程增加了一种荣誉感。当然艺术机构也应当积极为观众服务,提高经营服务意识,增加互动性,提供多种优惠票价、补贴惠民票等多种方式,优化消费体验。
2014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年度收入2.625亿。非限定性捐赠收入约33%,限定性捐赠收入约29%,门票收入14%,会费收入约11%,政府补贴约10%,其他收入约3%[1]。其中的捐赠部分达到了62%,而门票收入14%,并不是最为主要的收入部分。因此也提示了在小剧场的剧目演出收入当中,门票收入未必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如衍生品的开发销售、会员制的引入,门票的分类等等。从而改变单一的门票收益模式,增加多种途径,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小剧场、爱上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