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号对照研究
——以日语“狸”和汉语“狐狸”为例
2020-01-02刘巍
刘 巍
一、研究背景
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形象地形容一个人的某项特征或某个特点,人们经常会为其取一个绰号,又称外号。形容一个人狡猾,汉语中经常会称其为“狐狸”“老狐狸”。与“狐狸”相关的外号根据男女及年龄的不同,汉语中还有“狐狸精”“小狐狸”等。形容人的狡猾,日语里通常会称呼对方“狸”[1]。最典型的是日本小说家夏目漱石经典代表作《哥儿》中,登场人物校长的外号就是“狸”。本研究将从“狐狸”相关的外号进行考察,一窥中日语言、文化、认知的异同。
二、中日文化中“狐狸”形象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对于狐狸的印象从古至今是不一样的。战国时期著作《山海经·海外东经》有提到“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吴越春秋》中“禹三十未娶,行至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更有禹与涂山女结为夫妇、禹的妻子就是九尾狐的化身这一传说。所以到秦汉时期,狐狸一直被当作神兽。汉代以后,人们对于狐狸的印象急转直下。《说文解字》中记载:“狐,妖兽也。鬼所乘之。”西汉《列女传》中记述的妲己爱酒池肉林、行炮烙之刑,更是被世人广为流传的九尾妖狐的形象[2]。《搜神记》中有“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的记载,将狐狸比作淫妇,使狐狸精形象更为清晰。清代《聊斋志异》中将狐狸利用美色迷惑人的魅惑之术描写得淋漓尽致,更加奠定了狐狸精的形象。
现代文学作品中,狐狸的形象主要分为两大类。单说“狐狸”,大多是狡猾的形象,如成语故事《狐假虎威》、儿童故事《乌鸦与狐狸》等[3]。狐狸的另一个形象是“狐狸精”,多形容女人,表现狐狸妩媚勾人的特点。“狐狸”作为人的外号来讲,形容男人就是狡猾,形容女人大多是魅惑勾人的形象。
日本的狐狸形象比较简单。狐狸在日本的形象,广为人知的是日本的狐信仰,尤其是狐狸与稻荷神社的关系[4-5]。在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最朴素的狐狸形象主要是狡猾、善于欺骗。这一点在塚本真纪的调查中也有提到,狐狸与狸进行对比,一半以上的人不喜欢狐狸,因为狐狸给人的印象太过于狡猾,坏人形象居多[6]。例如:
個人的な感情を抜きにすれば、それは狡猾な狐を鶏小屋へ招待するようなものだと分かっていたからだ(1)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 BCCWJ. 遠ざかる祖国[EB/OL].[2020-07-13].https://chunagon.ninjal.ac.jp/bccwj-nt/permalink?unit=short&position=PB19_00482,17240.。(『遠ざかる祖国』 逢坂 剛|著)
(笔者译:排除个人感情,就好像是把狡猾的狐狸邀请到鸡窝里一样。)
「最初から信用できない奴だと分かっていた。虎の威を借りる狐なんだ」高井は、いまいましげに言った(2)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 BCCWJ.黎明の艦隊[EB/OL].[2020-07-13].https://chunagon.ninjal.ac.jp/bccwj-nt/permalink?unit=short&position=PB29_00049,15550.。(『黎明の艦隊』檀良彦|著)
(笔者译: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个不能信任的家伙。就像是狐假虎威。)
除此之外,在日语中用“狐狸”形容女性的词语为“女狐”,但是在使用上更多的是表现女人的阴险狡诈,不强调迷惑勾引这一特点,所以在这点上有别于汉语的“狐狸精”。
三、日本文化中“狸”的形象
在日本,外号被叫作“狸”的人在外貌或内在性格上与动物“狸”的特征十分相似。最直观的就是外貌、身体颜色上,因为日本的狸的毛色是棕色的,所以与衣服不整洁,偶尔沾有些茶渍、咖啡渍的,不修边幅、有些油腻的中年大叔有相似之处。狸的肚子是鼓鼓的,两颊长有较长的毛,这样的形象与有着啤酒肚、两颊有些赘肉的中年发福的大叔形象很相近。所以在日本,有这一类特征的男性经常会被起外号叫“狸”。除了外貌上相近以外,性格上的相似也是被起外号的一大原因。日本的很多儿童故事话本及文学作品都有狸的出现,最有名的如『かちかち山』(《咔嚓咔嚓山》)和『ぶんぶく茶釜』(《分福茶釜》),其中描写狸的部分主要突出了狸爱伪装、表里不一的形象。基于狸在文学作品中给人留下的印象,日语中有“狸亲父”(形容有些狡猾、表里不一的中年大叔)这样的词语出现。
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讲,除了狸爱伪装这一形象特点外,可爱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外表上看,狸是耷拉的眼角、圆圆的脸,给人一种无辜乖巧的感觉。昭和十年(1935),京都的陶艺家藤原铁造创造了狸的摆件雕塑,大腹便便、可爱机灵的狸的样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到日本旅行,很多店铺的门口都会摆有这样一个狸雕塑,象征着财富。综合以上种种狸的形象可知,在现在大多数日本人的印象中,狸虽然爱伪装、善于欺骗,但由于其也有可爱愚笨的一面,总体印象上狸并不是完全的贬义形象。
四、中日语言中“狐狸”和“狸”相关外号的比较
《猫城记》(原文):青年们既没真知识,而想运用政治,他们非求老人们给出坏主意不可,所以革命自管革命,真正掌权的还是那群老狐狸。
《猫の国》(译文):青年たちは本物の知識がないくせに、政治を運用しようなんて思うと、年寄り連中に頼んで悪知恵を働かしてもらわないことにはどうしようもないのです。ですから、革命をやるものは革命だけにかかりっきり、本物の元締めは相変わらず、あの古狐どもというわけです。[7]
《陆犯焉识》(原文):出版社发现陆焉识原来是个老狐狸,把出版社利用了,现在他房产到了手,什么承诺都可以毁。
《妻への家路》(译文):出版社は陸焉識は立派な古狸で、自分たちは利用されたことを知った。いま彼は不動産を手に入れたのだから、どんな約束も平然と反故にすることができた。[8]
中国的很多文学作品大多有日语译本,汉语中比喻狡猾的人的称呼是“老狐狸”。以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和老舍先生的《猫城记》日语译本为例,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汉语“老狐狸”翻译到日语中,有译成“古狐”的,也有译成“古狸”的,虽然叫法不同,但同样是形容人的老奸巨猾。在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语料库信息中检索可知,现代日语中其实已经很少使用“古狐”,几乎没有关于“古狐”的语料,但关于“古狸”的例文却有很多。比如“実権は宦官長だの将軍だのという古狸のような側近に握られていました。”(3)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 BCCWJ. 夢幻美女絵巻[EB/OL].[2020-07-13].https://chunagon.ninjal.ac.jp/bccwj-nt/permalink?unit=short&position=LBt9_00086,24340.(笔者译:实权掌握在宦官长、将军等老狐狸一般的亲信手里。)、“チャーチル、トルーマン、スターリンの三人も、レンナーという狡猾な古狸の本心はまだ分りようもなかったのである。”(4)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 BCCWJ. エリザベート[EB/OL].[2020-07-13].https://chunagon.ninjal.ac.jp/bccwj-nt/permalink?unit=short&position=LBr2_00079,79160.(笔者译:丘吉尔、托尔曼、斯大林三人也看不透雷纳这个老狐狸的心思。)与“政治界の妖怪古狸をやっつけて日本をたて直すジャンヌ·ダルクを演じるつもりです。”(5)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 BCCWJ. Yahoo!知恵袋[EB/OL].[2020-07-13].https://chunagon.ninjal.ac.jp/bccwj-nt/permalink?unit=short&position=OC05_02754,2230.(笔者译:我打算做打败政界老狐狸,重建日本的圣女贞德。)等。由此可知,形容人的狡猾一面,狸的形象更符合日本文化,而狐狸的形象更贴近中国文化。
综上所述,在外号中,汉语狐狸的使用范围比日本的使用范围要广一些。汉语中将狐狸的外号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现女人的妖媚,叫作“狐狸精”:另一种主要是表现人的狡猾,而此种叫法又分成两种,表现老奸巨猾的“老狐狸”和耍小聪明的“小狐狸”。日语中对于狐狸相关的外号,在日常的使用范围比中国的要小,日语中没有汉语里“狐狸精”一样的搔首弄姿狐媚的形象,主要是表现女人的老奸巨猾。而且日常生活中,“狐狸”这样的外号用于男性比较多,不像汉语中用于形容妖媚的女人那样普遍。在这里着重要提一下,“狐狸精”作为女性的外号在汉语中贬义性极强,要谨慎使用。
形容一个人狡猾、表里不一时,由于中国与日本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在表达上所选择的比喻对象也就不同,汉语中一般是称作“老狐狸”,而日语中会用“狸”“狸亲父”来表达。因为狸在日本文化中的形象有其可爱、蠢萌的一面,所以在作为外号使用时贬义性有所弱化。因此,中日语言表达中,同样是形容狡猾,贬义的程度上,日语中的“狸”“狸亲父”实际上比汉语的“老狐狸”贬义性要弱。
五、结语
以“狐狸”相关的外号为例,“老狐狸”“狐狸精”等是在汉语中将狐狸的狡猾、狐媚的特征比喻到人的特征上所起的外号。狐狸狡猾的特点是很好理解的,在日语中也有这样的用法,但是狐媚、搔首弄姿的狐狸精形象在日本文化中不太常见。日语中虽然有“女狐”这样的说法,形容对象是女人,但是日语中更侧重狐狸狡猾阴险、谋害人的一面。汉语中更侧重狐狸搔首弄姿、勾引人的一面。而且在外号中,形容一个人狡猾,日本人习惯用“狸”比喻,“狸”更贴合日本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