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及其时代传承

2020-01-02

文化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治国家风传统

龚 娱

一、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建设,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内涵丰富,主要涉及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完美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

(一)修身之风:尚品崇德,慎独自省

个人是组成家庭的基本元素,家庭的兴旺发达离不开个人的发展进步。换言之,良好的家风文化同样离不开个人修养的提升。因此,修身之风就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第一层内涵。修身要求做到尚品崇德。在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中,修身的关键就是品德。道德品德是每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根本,道德优劣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如《颜氏家训》就强调把“增益德性,敦厉风俗”[1]作为读书治学的关键。修身也要求做到慎独自省。修身之风包含诸多观点,但核心最终还是落在慎独自省上。慎独认为,即便是无人独处时,也应遵循道德准则;自省则是强调随时随地自我反思。慎独自省是个人修身的核心准则,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如《宋史》所述:“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2]

(二)齐家之风:孝悌为本,夫妻相敬

众所周知,家庭是靠家庭成员维系的,家庭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基本单位。人一出生便进入到“血浓于水”家庭关系之中,进而构成一种“割舍不断”的特殊情感。因此,齐家之风就构成了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第二层内涵。齐家讲求孝悌为本。中国人自古重视孝道,孝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是中华传统核心道德。在传统观念中,父母对子女有生养之恩,子女对父母应行“孝悌”之道。如《大戴礼记》指出:“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3]所以,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齐家之风,在很大程度上讲求营造一种“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孝悌氛围。齐家也要求夫妻相敬。在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中,夫妻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处理夫妻关系展现出了传统家风文化的精妙之处。中国人讲究夫妻和睦,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动人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处世之风:以和为贵,诚实守信

以和为贵、诚实守信铸就了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处世之风。处世讲求以和为贵。中国崇尚“和”文化,“和”不但用于治家之中还用于处世之中,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中的处世之道。传统家风文化认为,以和为贵是家兴业旺、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如庞尚鹏告诫后人:“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4]处世也要求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家风向来注重诚实守信的培育。在传统家风文化中,诚实守信有着重要地位,每个人自出生起就被告诫为人处世讲求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如《曾国藩家书》指出:“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5]也就是说,只有心怀诚实守信,才能打动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治国之风:清正廉洁,精忠报国

国和家是一个辩证联系的统一体,家是国的基本内容,国是家的最大延伸。因此,研究家风必然离不开治国内涵。中国传统家风文化除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还涉及治国之风。治国必须清正廉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国体现在为官之道与治国之方两方面,这两者的核心就是清正廉洁。为官治国的清正廉洁有以下要求:一是要求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保持为官公正,防止徇私枉法;二是强调用人唯才唯德,避免任人唯亲,防止贪污腐败;三是突出立身处世以身作则,提升治国为政能力,真正在其位谋其职。治国也必须精忠报国。自古至今,爱国主义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血脉之中,始终熔铸在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不论是古时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还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这些例子都很好地展现了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

二、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鲜明特点

中国传统家风文化深深熔铸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重视道德教化

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向来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这就导致道德教化成为其重要现实手段。道德教化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感化,二是潜移默化。就教育感化来说,中国传统家风文化注重通过传统教育实现文化的传承及发展。从古至今,伦理道德教育常常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出生后,父母长辈便对后代后辈进行道德教育,无论是语言传授还是身体力行,都是教育感化的表现和手段。就潜移默化而言,中国传统家风文化重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中国传统家风除了教育感化外,更深层的还是潜移默化的实践感染。传统家风文化往往蕴藏和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父母长辈的言行举止对子孙后辈的影响和感染往往是最为深刻的。因此,父母长辈通过实践行动,以无声的形式影响后辈道德品行,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根深蒂固的。除此之外,这种潜移默化还包括家庭文化的感染和渗透,如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文化等对后辈的熏陶等。

(二)强调哲学涵养

中国传统家风文化旨在教育后辈怎样修身、齐家、处世、治国,其中必然涉及丰富的哲学思想理论。无论是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汉代以后的“独尊儒术”,中国哲学发展轨迹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强调哲学内涵,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是顺应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中的修身之风、齐家之风、处世之风和治国之风无一不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儒家强调的“百善孝为先”“修、齐、治、平”等既是哲学思想的展示,又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突出哲学方法。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实质上是潜移默化的,这一功能很好地体现出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如道家讲求“顺其自然”,传统家风文化的这种“柔性”教化方式无疑就是道家哲学方法的实现应用。总之,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哲学意蕴,充分突出丰富的哲学涵养。

三、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时代传承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基本单位,家风是个体接受道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当前推进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时代传承势在必行。

(一)强化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家风的生存环境逐渐缩小,传统家风的现实作用也被不断忽视。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意识缺失。因此,必须唤起并不断加强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意识,更好地推动传统家风文化革故鼎新。一是家族内部组织开展族谱修订工作,在加强家族血缘的情感认同的同时,加强家族成员的家族认知,强化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家族内部可以定期举行宗祠活动,组织成员开展缅怀先祖活动,弘扬家族优秀美德,不断加强家族的交流与联系。二是当地文化部门开展家风文化知识竞赛,在良好的风气倡导下,实现“以赛促学”,从而加强当地群众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认识,促使群众主动学习家风文化内容,增强其文化知识素养。三是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尤其是网络媒体,加强对家风文化的宣传,定期开展家风文化专题学习,在群众中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提升、实践应用的良好氛围。

(二)丰富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方式

当今时代,传承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还要不断创新传承方式和手段。一是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主流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其社会影响力往往是最广泛的,发挥好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对于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大有裨益。文化部门可以借助主流报纸、杂志宣传一些典型事例,对先进典型人物进行专题报道,弘扬传统家风文化的思想内容,强化社会公众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认知。此外,文化部门还可以通过主流电视台进行专题采访,开辟访谈栏目,围绕传统家风文化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大力宣传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时代意义。二是利用好互联网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增强时效性。互联网媒体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显著优势,用好互联网媒体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文化部门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推广有关传统家风文化的内容,充分根据用户偏向实现信息的定向推送;并且创新推送形式、丰富推送内容,增强受众接受度和黏性,不断引发社会公众的积极反响。同时,文化部门应充分发挥“网络大V”与“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传统家风文化的知识问答,引发正面舆论宣教效应,促进相关知识的推广普及。

(三)注重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资源的应用

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资源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物质基础,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应用,是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一是做好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资源的保护。当前,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资源存在被丢弃、流失等现象,开展保护工作势在必行。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确保文化资源保护有法可依,对破坏传统家风文化资源的行为进行惩罚,实现文化资源的制度保障。此外,新闻宣传部门应开展好传统家风文化资源保护宣传工作,定期举行线下文化普及宣传工作,以提高社会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二是做好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文化部门应当牵头组织开展传统家风建设活动,深入挖掘优秀家训内容,组织优秀家训学习与应用活动,在全社会发挥优秀示范作用。同时,社区及村镇开展优秀家庭建设活动,推举优秀模范家庭代表,以模范家庭带动传统家风文化学习热潮,使公众真正参与活动。另外,学校组织师生参观古代优秀家风文化遗址遗迹,以便加深师生对古代优秀家风文化的理解。

猜你喜欢

治国家风传统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