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建古琴文化技艺传承平台的策略
2020-01-02肖牡丹
◎肖牡丹
(文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国古琴艺术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古琴文化技艺的传承方式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最初的宫廷传承、琴派传承、家族宗亲传承演化为当今的雅集、琴社、琴派传承,“虽有薪火相传,但未见蔚然之势”,这是当前古琴文化技艺传承的现状,也可以说是其窘境。武汉是知音故里,琴台乃古琴圣地,“伯牙子期因古琴结知音”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上也已经流传了三千多年。我们应认清当前非遗古琴文化技艺传承的严峻形势,积极拓展非遗古琴文化技艺校园传承的新路子,由政府主导,联合高校等其他社会团体,共同搭建古琴文化技艺传承新平台。
目前,就笔者课题涉及的洪山区区域范围为例,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内开设了全院公选课,也有一些高校成立古琴社团,聚集古琴技艺爱好者,小范围内传承古琴技艺,传承路径思路好,但整体局面未打开。基于目前实际,洪山区政府与其辖区内高校联合,古琴文化技艺传承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如下:
一、加强非遗古琴师资队伍建设
非遗古琴进高校,师资队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高校师资中相应的古琴老师非常少,且即使一些学校开设有古琴公选课,但由于“硬件软件”的缺乏,很多重在理论阐释,而实际的古琴技法传授则很少,使得古琴技艺传承流于形式。因此,非遗古琴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首当其冲。具体筹备工作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论教师”由高校现有教师担任,教授学生古琴文化基础、音乐常识等;“实践教师”则通过从社会引进非遗古琴传承人的方式,特聘这些非遗古琴传承人进高校担任实践教学老师,教授学生地道的非遗古琴演奏技艺。
二、编制非遗古琴系统教材
当前非遗古琴相关教材非常缺乏,一是由于流传下来的史料甚少,二是由于非遗古琴传承人普遍重实践,很少花时间来对其演奏技艺等以文字化的形式加以整理保存,或者成书。三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下现在少有学者专门从事此项教材的编制工作。非遗古琴进高校,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一重任,高校科研工作者与非遗古琴传承人联合,将非遗古琴技艺以文字化的形式编制成合宜的书本教材和音像教材,双管齐下、配合使用。有了这一教材“蓝本”,高校非遗古琴文化技艺传承才能有“本”有依,同时做到规范,高效。
三、开设古琴公共选修课和网上课程
“非遗进高校、进课堂”作为当前非遗项目传承的有效途径,承载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的古琴艺术,在解决好非遗古琴师资队伍建设、合宜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方案优化等前期工作后,各高校应适时开设出古琴技艺全院公共选修课,配合课程课内学习,还可以邀请古琴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古琴展演与讲座等系列活动,并加强指导各高校的非遗古琴艺术社团成立、运行等工作。另,教学工作中应不断改革授课理念,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改进教学模式。高校与古琴非遗传承人合作,可以建立网上古琴技艺学习平台,针对非遗古琴的教学特色,可以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微课、微视频等发布到校园网上,提供优质古琴技巧训练和古琴曲欣赏,在校学生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都可以上线自行观摩学习。采取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非遗古琴可以增加其吸引力,增强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更好地拓展非遗古琴文化弘扬渠道。
四、筹办高校文化艺术节古琴专场大赛活动
2019年11月,由洪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由洪山区文化馆,文华学院人文学部、基础学部,以及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古琴文化研究所协办的武汉市第十五届高校文化艺术节古琴首次专场在洪山区文体局一楼小剧场成功举行。高校学子奏古琴,知音故里遇知音,此次大赛有利推进了具有武汉特色的古琴文化、知音文化在武汉高校学子中的传播和传承。以此作为序幕,政府与高校、其他社会团体合作,未来将继续扩大影响,发动更多的高校、更多的高校古琴爱好者,积极融入到每一届的高校文化艺术节古琴专场大赛活动,不断提升参赛作品的品质,打响品牌。
五、筹备成立“高校古琴知音艺术乐团”
随着古琴进高校工作的稳步开展,当古琴学子们取得了一定的演奏和演唱水平后,可以筛选出较为优秀的古琴技艺习得者,筹备成立“高校古琴知音艺术乐团”,定期进行预定曲目的排练,为参加校园艺术活动、社区、景区活动、公益演出等做准备,让这些学子们成为古琴文化技艺保护主体的真正行动者,进一步在社会上推广古琴艺术。
六、开展非遗古琴进社区系列活动
非遗保护主体,不单单是项目传承人本身,更重要的,还需要在政府的引导、组织下,充分发挥民间保护组织、社区群体的积极作用,在普通大众中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民共识。非遗古琴传承,也可以由政府组织,开展系列的非遗古琴进高校、进社区交流活动,拓展非遗保护主体,提升民众对古琴这一“雅”术的认识。
七、推进古琴文化产业建设
随着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遗古琴也可以探索文化产业化的路子,让非遗古琴“接地气”,进入民众生活。具体做法上,如高校古琴知音艺术乐团、各高校的古琴社团,可以与一些旅游景点、旅行社合作,排演一些优秀古琴作品,进景点参与商业演出,让游客欣赏到非遗这一“雅”音。还可以开设古琴技艺体验馆,让游客亲身体验古琴演奏的一些基本技巧,提供摄影留念等。另外,也可以给游客提供网上体验的机会,突破场地的限制,将演出视频进行网络销售。
当下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原有的生活方式已被解构,古琴艺术作为一门“雅”术,要想真正传承下去,必须走高校教育传承这条新路子。坚持政府引导、高校联合、社会联动,合力打造古琴文化技艺传承新平台,非遗古琴文化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才能尽显“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