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宣传普及途径建设
——以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为例
2020-01-02郭永芬
郭永芬
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步入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基本成熟,而认知发展、情绪管理、社会经验等方面尚在发展中。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沉重的学习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引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如何积极预防和快速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维护师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使危机损害降到最低,是学校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
我校积极践行上海市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危机预防与干预的“HELP”模式,整合区域资源,拓展宣传普及途径,全方位构筑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第一道防护墙。
一、普查建档,跟进支持,助新生积极适应初中生活
新生是危机预防关注的重点人群。进入初中,新生不仅需要适应新老师、新同学、新班级、新的环境,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新的考核评价方式、新的成绩排位等。因此,新生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1.一人一档。
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顺利、更健康地适应初中生活,学校每年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心理档案了解、梳理每位新生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自我评价、个人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期待、目前存在的困惑与需求等,及时排摸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潜在的危机,对家庭结构不完整、自我评价过低、家族中有心理病史等情况的新生分类归档、重点关注。同时,借助心理测评系统开展新生心理筛查,依据不同危机预警程度,结合学生心理档案情况,开展相应的危机预防宣传普及活动。
2.贴心卡。
学校为每位新生制作贴心卡,卡片的一面印有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功能、地点、开放时间、预约方式、联系方式以及校外心理咨询机构的联系信息,让学生知晓心理援助的校内外途径与联系方式。心理健康教师指导学生在卡片的另外一面填写个人调整情绪、处理心理困惑的方法以及身边的心理支持者等信息,引导学生关爱心理健康从构筑自我的支持系统开始。
3.同伴辅导。
同伴具有相同的成长经历、成长背景,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理念,更容易达成心理辅导中的“共感”。当“拥有和别人一样”的体验时,便会产生“我们”的感觉,这种经验感受的分享,可增加彼此的理解与支持。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成熟,中学生更多地关注自我在同伴群体中的形象,同伴影响力也逐渐增强。基于此,学校建立了高年级学生心理志愿者队伍。新生同伴辅导活动中,学生志愿者以过来人的经验帮助新生解决如何融入新的班级、如何提升成绩、不喜欢现在的老师、初中校规太严格、食堂饭菜太难吃、看不惯班里的某位同学等困惑。在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新生慢慢调整心态,逐步适应初中生活。
二、心理助力,从容应考,促毕业班学生顺利跨越
中考和高考是学生生涯的关键事件,也是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为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与理念,学校每年都会与中心合作开展“心理助力·从容应考”——徐汇区大型考前公益心理辅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名师讲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健康中心各功能室放松体验等多项内容,为毕业班学生构建强有力的心理危机预防生态系统。
1.名师讲座。
中高考是每个家庭的大事,父母紧张、焦虑在所难免。名师讲座主要面向家长,内容聚焦新中高考政策解读及应对策略、毕业班学生心理特点与需求、特殊时期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在缓解家长压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助力学生从容迎考。每次活动都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名额基本都会被“秒杀”,甚至吸引了八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家长的参与,他们希望提前了解、及早预防,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与心理支持工作。
2.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面向学生,采取自愿报名、自主参加的方式。学校根据学生报名时填写的心理困惑的类型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团体,由中心邀请上海知名心理专家担任团体心理辅导的主持人。活动形式包括心理游戏、戏剧创编、角色扮演、涂鸦绘画等。在同伴共鸣以及心理专家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充分表达、释放自我、相互理解、彼此支持,增强应考的信心。
3.个别辅导。
学生心理问题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具体问题,个别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疏解困惑、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更新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激发学生求助的意识。毕业班学生的压力不言而喻,无论成绩高低,各有各的困惑,如成绩不佳的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产生全心投入但成效不佳的抑郁苦恼;成绩优秀的学生,忧患意识强烈,容易出现过度焦虑情绪。同时,源于家长、老师的期望与不理解的压力也会诱发学生的不良情绪。中心积极整合资源,邀请沪上经验丰富的一线心理专家、心理医生,通过“医教结合”的方式,更全方位、更有效地为学生与家长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支持与帮助。活动中,为每位专家安排独立的辅导空间,营造安全氛围,保护学生和家长的隐私。
三、多措并举,家校合力,助全体学生健康校园生活
1.心理活动月。
每年的心理活动月都是全校师生期盼的节日,也是呼吁师生关爱心理健康的重要时机。活动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普及、宣传和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提升学生自助互助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2019年心理活动月的主题是“享·心‘晴’故事,聚·成长能量”,指导学生根据自我成长中的某件事,让学生在写故事、讲故事、编演心理剧、心理采访等系列活动中自我探索,积聚成长能量,提升抗逆力。再如,2018 年心理活动月主题为“危·机,我们的成长”,心理社团成员以“解忧杂货铺”的形式,收集学生的成长困惑,邀请各年级的心理健康教师、朋辈心理辅导员为学生答疑解惑。之后,心理社社长汇总、梳理学生的心理困惑,提炼有效应对的理念、策略,作为杂货铺的“商品”宣传分享给全校学生。
2.心理课与微讲座。
心理课与微讲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宣传普及的重要途径。学校六七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心理辅导课,八九年级每月开设一次心理微讲座,内容围绕学生的发展性问题,通过心理游戏、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启发学生建立寻求心理援助的现代健康意识。
3.线上宣传。
学校依托中心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宣传体系,长期开展线上心理健康宣传普及活动,为学生构筑全面、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如,中心“汇心”公众号以板块化的形式推送心理书单、经典案例分析、心理健康宣传绘画作品、微视频、心情故事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设“帮助”专栏。学生、家长、教师可通过公众号一键呼叫中心24 小时心理咨询热线,预约线下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中心的线上宣传和求助是学生喜欢的方式,帮助学生随时处理成长困惑,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4.教师培训。
学校定期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相关专家,开展以“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为主题的培训,指导教师学习学生心理危机的知识,了解诱发心理危机的因素,掌握危机识别技术。心理健康教师定期与班主任会商,为班主任的谈心工作提供咨询与指导。
5.家校合力。
家长作为监护人,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能够识别孩子的某些问题是不是心理危机。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危机知识,学校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小型家校共同体活动,依据学生共同的问题类型(如,电子产品依赖、拒学等),通过案例研讨、读书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指导家长了解孩子遇到的问题,掌握应对的方法策略;家长沙龙活动邀请心理健康教师、优秀家长、班主任,就中学生的共性问题、危机现象进行讨论、分享,指导家长了解校园危机类型及其对孩子的影响,增强家长帮助孩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