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教材中的古文教学策略初探

2020-01-02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小学校嵇月娥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白话文古文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小学校 嵇月娥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了解古代文化的有效途径。2017年部编教材统一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把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编入其中,从三年级起就有古文学习,三年级到六年级共有16篇古文。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可是,在我们眼里情文并茂、简洁凝练的古文,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却深奥难懂,让他们望而生畏。所以,如果给予恰当的方法指导,这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运用恰当的朗读方法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学习古文更多是感受文言文表达,朗读的功夫一定要到位。教师一般会采用范读、领读、引读的方法,对学生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样的训练是枯燥的,不能唤起学生对古文朗读的欲望。所以,在朗读训练与指导上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又切合文本内容的朗读方法。

学生对白话文比较熟悉,朗读也很容易。其实很多古文也有相对应的白话文,教师可以先出示与古文相对应的白话文,让学生先读白话文,然后教师读古文,这样学生阅读古文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如教学《精卫填海》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读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然后告诉学生这个现代白话文故事是根据《山海经》里《精卫填海》的内容改编的,这样学生对这篇古文就不陌生了,愿意亲近它,读起来就兴趣盎然了。这样的方法可以用于很多古文的导入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还可根据文本内容开展有趣又有效的朗读训练,如教学《司马光》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人物活动,采取如下有趣的朗读方式。

师:群儿——

生:戏于庭。

师:一儿——

生:登瓮,足跌没水中。

这样,学生在一问一答中不但体会到古文的有趣,同时对文本理解也有帮助。

还可以采取演读、猜读、辩读、配乐读等方式,如《王戎不取道旁李》《自相矛盾》可以用演读的方式;《学弈》可采用猜读的方式;《两小儿辩日》可采用辩读的方式;《少年中国说》可配乐朗读,读得声情并茂。小古文朗读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要用之合理,行之有效。朗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节奏、语调、重音,做到字正腔圆,还要读出文章的情感、韵味、气势、神态,把对文章的理解用恰如其分、抑扬顿挫的语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努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美读”境界。

二、运用灵活的理解方法

小学生在古文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古文后面会有几个注释,学生能理解单个字词的意思,但仅凭几个字词的意思,不能对整篇古文有准确、透彻的理解。研究发现,指导学生理解古文也是有方法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留”,就是保留原文词语。如“王戎七岁”,就直接保留;“梁国杨氏子九岁”,可稍改变“子”的意思再保留。“换”是替换词语,如“群儿戏于庭”,这里的“戏”可替换成“玩耍”,“庭”可替换成“院子”,这样的方法在古文中比较常用。“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太白感其意”,意思是李太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了,这样的方法在初中的古文学习中常用到。“增 ”,就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如“取之,信然”,意思是“路人把李子从树上摘下来一尝,果然如王戎所说,是苦的” 。有时还要“删”,就是删去不译。如“孰为汝多知乎”的“乎”不译。在古文中常有一些字的意思虚有,要让学生慢慢积累体会。

三、提高品味能力

文言文和白话文不一样,它蕴含着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肯定少不了品。一般要先品语言,反复诵读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字词来推敲语言,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或精妙,或有趣。如《司马光》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皆”字用得很妙,可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勇敢。《杨氏之子》中“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家之禽。’”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的风趣和机智。到了高年级,往往还要让学生品思想,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受思想感情。如教学《伯牙鼓琴》,让学生感悟到鲍叔牙和钟子期的真挚友情。在高年级的古文学习中,还要品手法。文本中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抒情,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提高他们阅读古文的能力或审美鉴赏的能力。有时古文学习中还要品作者,可以借鉴古诗学习的“知人论世”方法。如教学《少年中国说》时,可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处境品内容,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对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刻。

四、课后拓展延伸

阅读和写作是整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古文为范本尝试多种形式的写作。如教学《自相矛盾》时,可以让学生把这篇古文改写成白话文,通过想象加上一些情节或画面。可以先讲给同桌听,再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小古文的内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还锻炼了想象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延伸了知识,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拓宽了学生学习古文的视野。

还可以在学完一篇古文后,补充相关的篇目来让学生比较着读,如教学完《司马光》后,可以介绍《曹冲称象》让学生读一读,再和课文联系起来,感受古代神童的智慧。教学《伯牙鼓琴》后,可拓展《管鲍之交》,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挚友谊。像这样的拓展阅读可用在每次的古文教学后,这样就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学习古文的深度,也会慢慢增加他们学习古文的信心。

总之,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是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断钻研与探索。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养的教学手段,让课堂“简约、智慧、有效”,学生乐学、会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其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白话文古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精卫填海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精卫填海
黄侃:外国书是硌脚的皮鞋
胡适巧推白话文
精卫填海
胡适妙解白话
现代白话文底子中的文言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