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哈达民俗文化功能研究
2020-01-02索朗措姆
◎索朗措姆
(中共山南市委党校 西藏 山南 856000)
“哈达”一词在藏语里称“卡达”,“卡”是指面部或嘴之意,“达”是指系的意思。藏汉大辞典中“哈达也称拉日”①。“哈达”其含义是内心纯洁。哈达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从质地来分有三种,分别为内库哈达、索达或中库哈达、外库哈达。《东嘎藏学大词典》中写到“嘎达”才是哈达的最初名字②;总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哈达”这种译法已经约定俗成了。藏族众多礼仪民俗之中,献哈达是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看似简单的哈达礼仪习俗又反映着藏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并且具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功能。
一、宣泄情感功能
“人类社会生活中,个体的生物本能在群体中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无论是肉体行为,还是心里压抑,对人来说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如果不再某种程度上得到宣泄,一旦积郁起来集中爆发,其后果不堪设想。”③有的民俗是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哈达”也不另外。人们借用敬献哈达的机会吟诵各种吉祥的祝赞词,以渲染自己内心的敬重、欢乐、赞美等复杂的情感。
通过敬献一条哈达来表示情感,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时间敬献哈达,也表示不同的内心情感世界。在宗教活动和向菩萨、活佛敬献哈达,表达对信仰对象无比的敬仰和虔诚之心,也希望得到他们的庇佑;节日之际,人们互赠哈达表达同庆,迎送宾客献哈达,表达对来客喜爱之情;拜见长辈、尊师及领导时敬献哈达,表示崇敬、关系细水长流和祝福;婚庆时呈献哈达,表示祝福;在葬礼上敬献哈达,则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亲属的安慰等。因此,一条哈达,承载慰问、哀悼、追思、祝福、敬重等,是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情感纽带。
二、体现身份地位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前西藏官场使用哈达规矩较严格,所用长短上十分讲究。西藏旧地方政府各级官员之间互献哈达,都按自己的官位、身份、名号使用,不能有越轨越礼行为。从敬献哈达的礼俗上也能体现等级制度。旧时给王公贵族和佛像献哈达,双手高举,双腿跪下,举过头顶,也可以通过代理人转献;长辈敬献哈达时,要求躬身90度,双手捧哈达必须过头顶,献到对方手里或放于座前,通过代理人转交亦可;若对方骑着马,将哈达系到马蹄上;同辈之间将哈达送到对方手中或腕上。若对方坐着,就放置前面桌子上;对方是官员,有求于对方时,把哈达竖向敬献在桌面,只是拜见时,依然横着献在桌面;若对晚辈或下属馈赠哈达,可将哈达搭到对方颈顶上或递送到对方手臂上。
从哈达的色彩上也能体现身份地位,比如,传统的习俗之中,只有高僧活佛才可以用黄、蓝、红色哈达馈赠给僧俗之人。
三、集聚福禄的功能
五彩哈达代表着五行,高原的人们喜欢运用五彩的东西来点缀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且对五彩的东西附会了太多的神话色彩,认为它空行母的衣裳。在各种服饰和宗教仪轨中五彩代表着五行,并且赋予了很高的民俗文化功能。在西藏随处可见五彩经幡,五彩服饰。然而只有特殊的仪式上才能摆放五彩哈达,其民俗功能是集聚福禄。在婚庆中它意为五彩祥云降监婚礼,以示吉祥喜庆。作为五彩哈达的象征之物——五彩箭。在望果节上充分展现其聚福禄的隆重仪式。
四、民俗表演功能
哈达作为藏族礼仪中不可或缺之物,敬献哈达的过程就是一个民俗表演过程。根据不同的用场,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氛围,其表演方式也就不同。同样的一个人物,当此人姿态的不同,敬献哈达的方式也就不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敬献哈达时,坐着时哈达折叠成两层放置桌上;站着时,递到对方手。同样是放在桌子上的哈达,只是亲朋好友,折叠成方形,对口向着主人放在桌面上。
在重大节婚庆上,送出祝词后敬献哈达。敬献哈达时,一般的把哈达折叠成两层,用右手抛向左手臂上,向尊者敬献时,先递出右手的一端;别的双手敬即可。
五、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与凝聚力。”④在西藏哈达代表不仅仅是纯洁的无暇之心,还代表着人与人之间源源不断的关系,也是藏族人们对崇高友谊的追求和对长久友谊的美好愿望的间接表达。在社交文化中起到开场白作用,在迎送中一条洁白的哈达送出去,不分新旧朋友,瞬间化解陌生感。
六、反映历史功能
“民俗文化事项是社会活的‘化石’,它记载着社会发展的历史,体现出社会演变脉络的传承上的规律。”⑤从哈达的起源来看,不外乎是藏民族自古以来的白色崇拜所产生。追溯哈达历史发展,它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哈达的藏语称“嘎达”或者羊毛,至今还流传在后藏一带的欢送仪式或节庆之中敬完酒时,在肩上用白色的糌粑点一条线,一般男左女右。还有西藏传统送葬之中送葬经过的路边用白粉拉一条线,认为逝者引路,现在被哈达所替代。除此之外,藏历新年的三十晚上卫藏一带,每家每户从大门至里屋的门楣和梁柱上必须用白粉点缀,尤其厨房里土灶边上画吉祥八宝或者吉祥之语。在广大藏区农牧区每逢节庆时,用一条白色羊毛缠绕在酒具口和门框等。在安多卓仓女儿出嫁之前,如果男女双方已经有爱慕已久,婚前女孩偷偷带到男方家安多语称“卓持吧”,此时,“女方卧室的床上放一坨白色羊毛”。如今为西藏许多地方,客人突然离去或者婚庆上出门不在的家人座位上留一条哈达,具有同样的民俗功能。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哈达”已经成为藏民族礼仪民俗文化之中的一朵奇葩,民间广泛流传着敬献哈达的民俗,但是许多民俗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异,并且发挥着某些民俗功能。
【注释】
①藏汉大辞典,北京:中国民族出版社,第3089页。
②东嘎·洛桑赤列:《东嘎藏学大词典》,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第288页。
③钟静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2.31页。
④钟静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2.30。
⑤陶立璠:《民俗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