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重构

2020-01-02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学区王小林

家长 2020年36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分析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学区 王小林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实施,思维培养已经成为一项重大教学方向,批判性思维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包含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是未来学习的基础。为此,本文结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以及当下小学数学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探究具体课堂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分析

其一,有利于强化学生理性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思想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探索欲望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有助于理性思考,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其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否定、不断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能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掌握数学知识本质的同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其三,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在问题分析上很少深入,而且容易出现偏激现象,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习效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并逐渐学会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分析问题,掌握问题分析规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中学生的学习现状

(一)实践能力欠缺,不会学以致用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知识量的积累,没有在意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再加上直观形象思维的影响,对问题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面对抽象复杂的问题不知从何入手。究其根本在于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在学习中只知道依葫芦画瓢,没有形成个人的见解,对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二)思维能力不强,语言表达不够充分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类型,也是考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应用题求解过程中需要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并分析出两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自己心中所想,充分反映了他们不善于语言表达,没有掌握数学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辨别识记能力强,抽象概括能力差

此类学习现状主要体现在几何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书中出现的概念,辨别基本图形,但分析某一图形的特点时,学生却无法进行简单的抽象概括。为此,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三、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分析

(一)教学目标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学育人功能

其一,数学从“学科”性质走向“教育”性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从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教学,强调对知识本质和结构的阐述,对知识重难点和考点的训练。这种课堂只是让学生习得了知识,并未掌握具体学习方法。在核心素养不断强调的今天,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对人格塑造的重要表现,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理性、自省的学习者、探索者。

其二,批判性思维培养更加注重对数学深度学习的挖掘。数学学科独有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融合了理解、分析、比较、概括、抽象、推理等多种技能,进一步展现了数学的深度学习。因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要与深度学习理论相融合。

(二)教学思路上,以知识的深度构建为主要形式

其一,将知识的意义构建渗透到批判性思维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不需要专门的课程设置,这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综合性的缺乏。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借助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来培养的,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学会如何质疑、论证、反思和决策,将思维与知识构建紧密联系,实现相互促进。以《年、月、日》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一年中有的月份有30 天,有的有31天,还有的有28天或29天,它们之间存在哪些规律?它们和某些数的整除有什么关系呢?提出这一猜想后,学生便会在问题的推动下,主动进行探究并质疑,提升学习积极性,锻炼批判性思维。

其二,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再创造,实践批判性思维。“再创造”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去制造知识,感受走向真理的过程。该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质疑和评价知识。利用批判性思维充当“发现数学”的工具,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此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扮演质询者、论证者、评价者等角色,在角色的不断变化中强化批判性思维意识,掌握问题分析技巧。

(三)教学路径上,确立小学数学课堂新样态

1.重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文化

批判性思维包括德育与智育两部分,而德育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文化的渲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文化的构建。首先,建设开放包容的课堂文化。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需要学生敢于向教师、教材内容、同学发出挑战,勇气、自信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容错机制,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质疑是安全的、有意义的。除了敢于质疑,还要学会遵循其他学生的观点,耐心倾听别人的解释。其次,建设具有理性的课堂文化。

2.重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模式

课堂模式的构建主要围绕批判性思维中的质疑、共解、示例、论证展开,由于文献的限制,本节主要叙述“质疑—共解”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直指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首先鼓励学生敢于对文本、他人观点和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以问题为引导,逐步让学生自我诘问,实现求同、求异、求新的体验过程。其次,在质疑的基础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彼此相互批判,明晰问题,积极参与对话,进一步活跃思维。

3.重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学习有效促进的途径。批判性思维包含态度、情感和技能等方面,课堂评价要注重从这些方面入手,搜集课堂对话,跟踪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精准分析,判断学生是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运用某种批判性思维技能。再结合最终学习效果确定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特征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批判性思维作为现代化人才发展的必备思维之一,不仅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为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了解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价值,从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途径三方面重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思考,逐渐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分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