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高职院校党课培训满意度和获得感调查与思考
2020-01-02陈心远汪慧兰
陈心远,钱 荣,汪慧兰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及职教改革不断地推进,高职院校生源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生党校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办好学生党校,就必须关注党校的受教育主体——参训学生在党校培训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党课培训中的获得感是指参训学生通过党课培训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所感悟到的满足感和正面心理体验,具体表现是学生受到授课教师的影响而产生的思想上的共鸣,以及价值观上的认同及行为方式的同化效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也是衡量党课培训有效性的重要尺度,让参训学生满意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有助于学生将党课培训内容内化为超越其思维定势和狭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调研对象和调研方法
本研究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问卷调查:对参加党课培训的学生采取了分层和分区抽样调查。访谈:通过对学生党校的负责人、党务秘书、辅导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等人座谈,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对象:本研究以江苏省某高职院校参加过党课培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发放问卷401份,回收有效问卷401份,有效回收率100%,确保了调查的有效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学内容安排
1.培训内容安排问题。通过分析某高职院校一级、二级党校历年培训通知发现,课程内容设置涵盖了入党动机、党的基础知识、入党程序、党性教育、廉政、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覆盖面较广。有69.58%受访学生对党课内容安排表示非常满意,但是有59.35%受访者表示由于知识点较多,较难整体把握,有31.17%受访者表示授课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太深奥,不易理解,有42.38%受访者表示党课课时安排偏少。然而某校党校公布培训时间安排,培训内容基本上是在半个月内完成。不可否认的是高职生本身知识结构存在不足和不全,以及在中学或中职阶段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等情况,党校在短时间内将众多知识点灌输和传递给培训对象是不合适的,极容易造成学生对培训知识点囫囵吞枣现象,想弄懂弄通更无从谈起。
2.两级党校衔接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某高职院校一级、二级党校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两级党校培训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重复性较大,知识内容深度缺乏梯度性。对参训学生知识建构缺乏设计,不利于参训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系统学习和建构。
(二)教学形式
1.授课形式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该高职院校党校在教学安排上,以专题党课形式为主,观看红色影片和先进人物事迹为辅,部分二级党校甚至全部以专题党课形式贯穿培训始终。调查发现虽然有71.82%受访者觉得专题党课是最有效教学方式之一,但是有61.1%受访者表示要社会实践教育和党课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可见参训学生对社会实践和培训形式多样化的迫切需求。当进一步询问,党课培训形式存在哪些问题时,有47.88%受访者表示,专题党课培训时学生主动性不强,教育创新形式难以贯彻;有24.44%受访者表示,过于重视和频繁使用课堂讲授的形式。尽管参训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仍然不能忽视高职生特性,党校管理者和组织者以及授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觉性问题,要推行与之匹配的创新教育形式,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不能一味采取满堂灌的形式。
2.培训大班制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党校教学惯常模式是大班制,尤其是一级党校课堂经常容纳百人乃至高达数百人。有36.16%受访者表示课堂人数众多,学习氛围较差。有78.26%的受访者表示在课堂上缺乏互动性。这种大班制培训优点虽然省时省力,但是缺点显而易见,由于人数众多,授课教师课堂管理面临很大挑战,在课堂上对参训学生是否都学懂弄通,难以掌控,大部分授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就离开教室。学生无法与授课老师进行充分交流,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社会实践教学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党校推行社会实践教育困难重重,除了经费难以得到保障之外,常态化社会实践课程安排还需要跟学管等部门协商沟通,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大部分党校管理者和组织者缺乏推进社会实践教育的动力。通过调研虽然发现该校一级党校近年来在推行社会实践教育,但参与人员前提条件是要在党校结业考试获得高分方能取得相应资格,经测算大约10%的参训学生可以前往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由此可知,在党校培训过程中能参与到这类社会实践学习机会较少,而且参与人员范围狭窄,产生的实效性有待商榷。
(三)培训效果
1.入党动机培训的成效性。端正入党动机,是党校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对入党动机培训效果来看,有55.11%受访者表示影响非常大,经过党课培训已端正入党动机,只有1%的受访者表示无影响,对入党动机混沌不清。不过进一步问受访者入党动机是什么时,有54.11%的受访者表示入党动机是提高自身素质,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有43.39%认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追求信念而入党。若受访者回答是事实的话,从侧面反映党课培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的就是认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追求信念而入党的参训学生未过半,利己主义思想仍然不容小视,以此可以看出党课培训在理想信念追求方面仍然要加大力度进行教育;同时有39.66%受访者也表示党校要增加端正入党动机和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
2.社会环境对培训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来源多元化和便捷化,深受社会各类思潮的影响,党校培训受到非常大的挑战。调查发现有35.16%受访者表示党课培训成效性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大打折扣。26.13%受访者表示培训课上的内容与网络传播的内容不符,会产生困惑。这些充分说明学生党课培训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正视网络给高职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党校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的优势,破除网络带来的弊端,更不能漠视社会对党课培训成效性的影响。
3.考核方式对培训的影响。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进行座谈了解到,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党校结业考试,往往依赖于死记硬背,考完即忘记。由于党校考核模式单一和固化,让参训学生进入培训班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他们关注的重点发生了偏离,过度关注党校组织者何时划重点,重点有哪些,如何才能通过考试。然而参训学生通过考试乃至取得高分不能代表党课培训取得非常好的成效。这些在通过对组织员谈话中得到验证,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组织安排对新吸收进入党组织的预备党员进行谈话,预备党员时常会出现基本知识盲点,然而这些基本点都是党校培训的最基本内容。
(四)师资构成(水平)
调研发现学生党校授课教师均是临时聘任,成员主要以领导干部、思政专业教师、辅导员、支部书记和党校工作者(如党务秘书或组织员)为主构成。根据党校公布的授课安排表发现,一级党校授课教师来自各部门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占七成以上,二级党校授课教师安排中层及以上领导往往也超过五成以上。从授课水平情况来看,受访者认为思政专业教师、支部书记和党校工作者排在前三位,有32.18%受访者表示,授课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师生之间沟通不畅。经过了解,有些授课老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因事务性工作繁忙,导致无暇专心备课。有些授课教师非科班出身,加之对学生党课讲授内容缺乏一定研究,导致照本宣科现象比较严重,参训学生对这些授课老师讲授内容不是十分感兴趣。
党校授课教师虽然来源广泛,但是党校缺乏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学生党校管理者对师资团队缺乏统筹考虑,对聘任教师缺乏一定的培训,导致部分授课教师对党校培训的认识高度不够,另外对参训学生特性的认知不全,不清楚不了解参训学生知识结构,在知识传输过程中,导致师生对内容难易点认知不一致,极容易出现唱独角戏现象。
四、讨论和思考
(一)与时俱进,突出培训的针对性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党校,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当下高职院校生源来源多元化、生源质量总体不高、学习能力不强、知识结构不健全、自主性学习能力偏差等情况。学生党校必须要与时俱进,在培训内容安排上,要充分认识到高职生群体的特性,安排培训内容深度不能超出高职生接受和理解范围,知识传输不能求短平快,否则会出现参训学生对培训内容的一知半解、不懂装懂、死记硬背、考完即忘等现象。
高职院校两级党校本是递进和互补关系,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两者之间缺乏联动性,导致教学内容层次性不明,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落实好一二级党校分工协作。在培训内容安排上要有层次性,做到培训内容难易度要有区分度,发挥好一二级党校互补功能,让学生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和梯度性,避免因培训内容重复和深度相似导致学习倦怠。
(二)翻转课堂,增强培训的互动性
党校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党校管理者和组织者要为授课教师要提出相应要求和便利,促使授课教师不断地创新和将先进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党课培训中来。充分利用好现有网络平台优势,如使用比较成熟的职教云等平台,可以将课件上传到平台让参训学生在课前先学习,然后设置讨论题或布置作业让学生先完成,根据平台讨论和作业完成的情况,了解参训学生的知识盲点和熟知点。充分发挥参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其探索知识的欲望。结合平台的优势,授课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师生互动机会,为参训学生解惑答疑提供便利,在互动中了解参训学生培训收获。
(三)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培训成效
通过调查发现参训学生对实践教学形式的迫切需求,这就要求学生党校要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为参训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和感知理论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与环境。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2]。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党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更是参训学生迫切需要的一种教育形式。
校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为党校实践教学铺平道路,党校应主动与学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创造机会,让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参与到校内外社会实践之中,让其充分展示出自己身份和角色,发挥其先进性。通过社会实践,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锻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清楚认识到成为一名党员所承担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学生党校要避免走向单一的专题党课培训模式,要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学机制,真正做到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训模式。
(四)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培训的专业性
教师是党课教学的主体,是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党[2013]22号文明确指出“加强学校党校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建设院(系)分党校。聘请在学生中有影响、有威望的党员教师、党员专家、先进模范人物、离退休老同志充实学生党员教育师资力量”[3]。这为解决党校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指明了方向。学生党校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和一些年富力强的优秀的离退休党务工作者,不断地优化党校师资队伍,增强党校师资力量,让了解学生,了解党课教育的师资力量注入到党校中来,不断地增强学生党校专业性。
学生党校在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前提下,要做好统筹规划,将党校师资培训纳入到学校总体师资培训计划中来,分阶段选派党校的专兼职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和培训。只有不断地提高党校师资专业水平,方能不断地提高参训学生对党校满意度。
(五)加强交流,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党校师生之间交流较之其他课程困难较大,大部分授课教师只负责一个专题,上完专题就走,党校授课教师之间交流困难,师生之间交流更是不通畅。学生党校管理者和组织者要不断地尝试推进党校授课教师集中备课,乃至经常性开展授课教师与参训学生代表进行面对面座谈,了解参训学生在培训中希望学到什么,了解什么,学习存在哪些困难,只有不断地进行师生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才能更好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培训质量,不断地提高参训学生的满意度,使其在培训中有所收获。
(六)改变传统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党校考核模式往往采取一张试卷定结果的评价方式,这种传统模式对于党课培训的弊端显而易见,在调研中发现参训学生对此也是褒贬不一。虽然考分的高低,确实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理论学习效果的好坏,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完全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更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受教育后的进步表现和思想改变,而且极容易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培训过程不听不学,临考前机械性背诵,完成考试通过结业。
党校组织者要和授课教师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云教学平台,提高平时成绩比重,在云教学平台上让每个学生展现自己学习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参训学生点评上课内容,后台给予相应分数,作为综合评价的一部分,通过模式的创新调动参训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训学生在党课评价中的获得感。
结 语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校教育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党校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时代特点和新时代下的高职生的特点,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参加党校培训的学生满意度和获得感,从各个环节提升党校的教育实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党课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我党培育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