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展研究
2020-01-02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丰山中心小学宋志波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丰山中心小学 宋志波
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情景再现,借助情境将抽象的知识点逐渐现实化,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点,将对知识的认知和自身情感有机结合,这样的模式有助于教师更直接地达到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学好道德与法治尤为重要。
一、情景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和方式,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点的距离,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搭建交流平台
想要更好地开展情景教学,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采用声画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三)反思自身行为
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时,教师往往会利用实际事件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了解,不断地自我成长、自我反思,不断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
二、情景教学法在课堂的具体实践
(一)通过活动情景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教师在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年龄。受到知识层面的影响,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动手,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较为笼统,学生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竞赛、小游戏等活动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活化、充满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通过表演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紧密相关,课程是围绕着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编排的。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限于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实际生活多一些联系。并且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则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和感知,也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表演情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探索并深刻地理解知识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我们的家》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前将教室布置成“家”的模样,用来模拟“家”的场景,并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和家人相处的照片,进行场景布置。同时可以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然后让学生分组去表演和家人相处时的场景,或通过个人讲述的方式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和家人相处的事情,让学生在模拟场景、讲述自己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人的温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做好课堂管理,适时地引入知识点,表演情景教学方式明显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景教学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因素,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捕捉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以调整或推进。而音乐情景就是教师借助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共鸣,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活化、有活力,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做好课前准备,精心选择和设计与课程相关的音乐。
例如在“伸出爱的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使用课件播放残疾人的照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然后教师可以创设“单手系红领巾”“戴眼镜”的活动,通过自己动手学生会发现残疾人生活不易,为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奠定了基础。教师趁热打铁播放《感恩的心》,会加深学生的心中感想,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好的问题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采用问题情景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并提升核心素养,应用价值极为显著。因此,教师应重视这一教学方式,进行认真研究。在设计问题时结合学生及教学实际,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问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想要运用好问题情景,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问题设置的智慧,为学生设置好良好的问题氛围,激发求知欲,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在各个学科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事业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问题也是需要恒久探讨的话题。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还有很多方法,仍需各位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