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水乡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20-01-02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心幼儿园翁英

家长 2020年13期
关键词:沈周阳澄湖水乡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心幼儿园 翁英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的启蒙场所,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课程游戏化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大自然是活教材,是最好的课堂,也是孕育教育智慧的源泉。我园坐落于阳澄湖畔,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文化深厚,素有“姑苏娄门外第一镇”的美誉。近几年,我园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本地水乡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活动,让水乡资源充分融合到幼儿园课程中,真正实现课程游戏化、生活化。

一、发现精彩——挖掘、利用水乡本土资源

阳澄湖镇是一个集沈周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繁华之地。幼儿园在课程资源的挖掘上,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出发,依托地方资源优势,用心去发现、挖掘一些可开发和利用的水乡本土资源,让这些资源成为孩子可以学习和发展的载体。

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本土资源的收集:自然资源、美食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家乡自然资源有农作物、蔬菜种植园、太空莲、小桥流水;美食资源包括阳澄湖八鲜、湘城老大房麻饼、爊鹅等,其中阳澄湖大闸蟹是闻名中外的人间美食;“沈周文化”是浸润江南山水灵秀和苏州人文气息的独特地方历史文化:沈周墓、沈周书画、沈周精神都是幼儿园宝贵的课程资源,另外湘城老街、观桥、粮仓等也是小镇具有一定历史的地方标志;民俗文化资源也是丰富多彩:打连厢、扭秧歌、舞龙、挑花担等。通过挖掘这些丰富的水乡本土资源,然后进行梳理分类,形成“湘城幼儿园资源分类统计表”,并将健康又利于幼儿发展的资源筛选出来,结合幼儿发展需求、立足幼儿兴趣点,再将这些资源进行加工、整合,把水乡本土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有效地将其整合到课程教学中,使课程内容实现了生活化、游戏化。

二、凸显特色——打造水乡特色的园所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资源,能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是深远持续的,对于幼儿的影响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将水乡本土资源融入环境,使幼儿园环境体现水乡文化的底蕴,富有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并且根据南北两楼不同风格来进行创设。南楼三条走廊布置凸显了“沈周文化”这一特色,主要以写一写、画一画为主,有亲子脸谱吊饰、扇子挂饰、水墨画作品吊饰等,走廊墙面上的作品都是出自幼儿之手,笔法虽稚嫩但很具有观赏性。北楼走廊创设为“原生态”水乡长廊。一楼用扎蟹的线编织了一张张渔网,上面布满了幼儿在手工区绘画而成的螃蟹、甲鱼、田螺、虾等图片,仿佛碧绿的湖水中穿梭游行了成群的螃蟹、鱼、虾,充分展现了阳澄湖的特色。二楼走廊是用芦苇杆编织而成的一个个造型独特的吊饰,用蟹壳脸谱与丝瓜筋进行了装饰,浓浓的乡味立马显现出来。三楼走廊则用贝壳类布置成了一片阳澄湖的湖景风光。这些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能时刻感受到水乡生活的美好,他们在这种乡土风情厚重的校园里可以更加接近自然,感受花、鱼、阳光以及自然的美好。

三、巧用资源——创设水乡本土特色的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的创设也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所在,围绕课程幼儿游戏化建设,基于“儿童视角”的环创理念,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创设、改造、调整,为幼儿创设一个多层次、多样性且具有选择性及自由度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围绕“沈周文化”创设了极具特色的“沈周轩”,并组织幼儿定期在沈周轩里活动,每个班级也创设了“沈周水墨坊”,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南北两楼的连廊——“阳澄湖韵”是幼儿园的特色长廊,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介绍阳澄湖特色,根据幼儿游戏需求,分别以“房”“船”和“水产”为主体开设相关游戏区,并为幼儿提供多种相关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设计、制作,发展动手能力、想象力。连廊尽头开设了“画师湖小农庄”“蟹王市场”“湘城麻饼店”几个区域。“小农庄”一直是热闹非凡的,每到秋季,孩子们会带很多农作物——玉米、棉花、红薯等,幼儿不仅能欣赏,还能了解到秋天的特征,并能参与其中,剥玉米、数花生、磨面粉等都很受孩子欢迎。这些游戏区域的设置,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手工制作,充分妙用了材料,体现了游戏与环境的互通,让孩子们体验水乡生活快乐的劳动场景。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户外环境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是生态的、自然的、可选择性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幼儿能与环境积极互动,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让童真在自然中绽放。幼儿园南操场一角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创设了野营区、攀爬区、迷宫区、生活区、沙水区等富有乡野之趣的游戏区域。那一排排竹篱笆、一张张竹梯、一个个土灶头特别受孩子欢迎,他们穿梭在游戏区域内,充分感受到了生活化游戏带来的快乐。缤纷果园、开心农场、阳澄饲养区里孩子们种树摘果、种菜摘菜、养小兔、养小鹅,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给他们创造自由想象、大胆探索的空间。

四、立足创新——生成生活化的园本课程

游戏化的课程能使幼儿乐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因此,开发生活化园本课程非常重要。生活化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有效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使教师对课程资源有新的定位和认识,教师角色从“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设计者”。在幼儿园原有园本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审议课程,结合幼儿发展需要及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整合完善,逐渐生成了富有我们幼儿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如以“桂花”开展的主题活动:金秋十月,幼儿园的桂花树竞相开放,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幼儿也被桂花的香味吸引而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桂花的形状、闻其花香,并和幼儿一起说一说桂花的用途,一节生动的科学课就此产生,幼儿也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又在区域当中引导幼儿用水墨画、蜡笔画的表现方式画出了一幅幅桂花图。在生活区,教师还和孩子一起探讨了桂花的用途,制作了桂花蜜、桂花糕。围绕桂花,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构建了自己的认知结构,激发了探知欲望,增强了动手能力。桂花美不胜收,也将成为幼儿心中美好的回忆。此外,幼儿园的“螃蟹”主题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美术《秋蟹肥》、美工《蟹壳脸谱》、音乐《螃蟹歌》、健康《小螃蟹,大闯关》。区域游戏“蟹王市场”里,幼儿可以模仿养螃蟹、钓螃蟹、扎螃蟹、卖螃蟹等,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阳澄湖蟹王市场人们忙忙碌碌劳作的微场景,既提升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成功感,又让他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文化,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在生成课程中能善于发现、分析孩子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就此一些符合我园特色的课程一个个生成:“香香的青菜”“太空莲的秘密”“湘城老街”等等,在主题确立后,我们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内容,渗透各年龄段的教学当中。这些主题活动也为构建我园园本课程奠定了基础,构建了框架。

水乡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无处不在,挖掘大自然所赐予的资源优势,利用这些资源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养料”,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发展,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审美力、思维能力。让幼儿从小认识本土资源、爱上本土文化,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快乐时光充满他们的童年。

猜你喜欢

沈周阳澄湖水乡
阳澄湖的品质!看“秋螯”大闸蟹品牌的十年成长路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沈周&唐寅:佛系老师与跳脱徒弟
沈周油画作品
水乡哪里美
江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富春山居图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