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的《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0-01-02黄毅彪林燕萍叶国盛侯大为丁丽萍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茶学应用型茶叶

黄毅彪,张 渤,林燕萍,叶国盛,侯大为,丁丽萍

(1.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夷学院响应国家的政策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着力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工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创新实践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1-2]。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在“应用”二字。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当前武夷学院是闽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茶学专业是武夷学院的特色和优势专业,也是学校唯一的国家级特色专业[4]。茶叶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产业,随着近年来茶产业快速发展和茶文化在全世界的广泛普及,茶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掌握传统茶学的知识与技能、又具备经营与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社会产业需求侧之间存在的错位,引起了各界的关注[5]。对茶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应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现象。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践环节较弱,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背离。本文针对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革考核方式,培养茶叶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 课程目标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茶学专业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先进的管理思维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茶学的课程体系中地位凸显。课程教学不仅重知识,更重应用,并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6]。课程性质为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学、生态学、社会学、市场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涵盖内涵包含茶叶企业的组织建构、生产运作、战略设计、市场营销到国际化经营等。同时,还紧密理论联系实际,对茶叶深加工、食品安全、技术创新、品牌经营、企业文化乃至供应链管理等管理焦点与现代管理方法在茶叶企业中的运用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与介绍。课程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培养应用型茶学专业人才。

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1 优化教学内容

已有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7],在制作教学PPT和实际上课时,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升华和重新安排,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尽可能的加入实践性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案例进行辅助教学,并且还要根据时代和学科的新动态新变化加入最新的内容,保证前沿性和前瞻性。目前茶产业快速发展,涌现了鲜活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案例,如熹茗、高建发茶庄园、艺福堂、茶里、因味茶、喜茶、古茗、和颜悦色等。如通过编写的喜茶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实践案例喜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一)注重产品的研发。研发队伍由老板亲自指挥,开发好喝的茶饮料。(二)通过控制供应链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三)喜茶的整体空间设计与茶密切相关,充满灵感和禅意。(四)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喜茶会经营核心用户的社群、定期做线下活动,包括内容推送也强调风格的拟人化和互动。喜茶也会跟一些跨界的品牌合作,只要传递的是青年文化。这可以让用户对品牌的印象更多元、更有新鲜感,让用户可以持续关注。茶饮料市场发展迅猛,开发的茶饮料新品更具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使用了许多新概念、新工艺和新原料。可现有教材的实践案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组织教师收集并编写新鲜实践教学案例,并通过讲授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前瞻的眼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升学生前瞻性的综合实践能力。

2.2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首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有规划的定期派老师和学生前往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到优秀的茶叶企业进行参观,讲授茶叶企业成功与失败案例、当前茶叶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茶产业的技术瓶颈等[8]。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企业的需要,并参与茶叶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活动。根据学校和茶与食品学院发展规划,茶学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平台优势、地域优势和科研优势,有计划地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茶与食品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茶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撑度较高。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做中学、做中教”的现场教学新模式和“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的现场学习新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其次,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践课程有效开展的保证和基础。而讲授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的教师大部分为刚从大学院校毕业或者待在学校缺乏社会交流的年轻老师,理论水平普遍比较高,但总体上实践经验略显不足。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因此需要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校内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有以下措施。第1,鼓励教师到茶叶企业与茶叶相关行业单位挂职。如我校积极鼓励教师进企业挂职,到产业一线去了解人才需求、科研需求,从而使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最终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第2,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年轻教师通过各平台提供社会化服务有利于促进茶产业经济的发展。如我校教师通过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项目的开展,有利于解决茶叶企业品牌、营销、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中国乌龙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项目主要有乌龙茶新产品开发、乌龙茶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研究、乌龙茶产业链延伸及拓展、中国乌龙茶消费与市场拓展研究、中国乌龙茶产业带构建研究。第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或关注各项茶学、营销学、管理学相关专业会议。如中国茶业品牌盛典、中国茶业科技年会、茶学学科组会议、中国市场营销年会、中国管理学年会。

另一方面,实行双导师制度,增强教学团队的实践水平。校内、校外导师通过凸显各自的优势,可以使本科生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学生在校内可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并且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使综合学习能力得以提升。而校外导师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所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得以应用和检验。二者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茶与食品学院在引进的时候注重选择那些在茶业领域影响力强,并且较强的敬业精神及奉献精神。茶与食品学员的校外导师主要有王莉莉、杨丰、陈懿芳、朱陈松、范永平、陈志雄、梁天雄、徐浩、杜海生等。校外导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推行双导师制度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茶学学生的事业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树立“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5]。

2.3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需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将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茶展销活动并提交调查报告,或让他们参加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实战经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应用能力。大型茶叶展会活动为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优质的实践平台。如在武夷山定期举办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武夷山茶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策划、宣传等环节,使学生习得实践能力,拓展茶叶产业视野,锻炼茶叶企业需要的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吃苦敬业、团队协作、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的精神。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新媒体资源。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令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者转移注意力到手机上,使得教学效果低下。在茶叶企业管理学课堂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方法包含辩论式教学法、情景展示、课堂翻转、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将学茶学生提升到主体位置,教师进行辅助和引导,强化课堂交流和互动,形成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灵活应用新媒体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10]。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范围广、形式多、传播速度快。可利用微信、qq等工具在课前将新媒体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自行学习,做到让学生先学后教。利用微信、qq等工具捕捉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讨论。另外,网络视频学习课程在高速发展,主要有高校的慕课、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爱奇艺课堂等课程[11]。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堂中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选择相关教学视频要注意视频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性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声音和图像要有活力,视频播放时间不宜过长。并且播放前要提前设置相关问题,播放结束后及时提问。改革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新媒体资源,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

2.4 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应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卷面成绩,难以体现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应完善考核机制。增加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的比重。传统考核方式对于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多样化的考核项目、包含期中测试、课堂笔记、文献汇报、案例搜集与分析。在作业的布置上注重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茶企业经营管理的热点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问题。另外在考试的试题设置上注重提供热点素材,注重考查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3 结语

武夷学院是闽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在地方强力推进新一轮茶产业发展和学校积极推进示范应用型技术大学建设的背景下,茶学专业需要转型发展。茶学专业努力做好专业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努力培育专业特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受到多方面的制约[12]。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课程围绕武夷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总目标,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茶叶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已成为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当前具备较大优势的农业产业之一。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第四部分“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内容中,明确提到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茶产业。需要发展特色产业,需要实践应用能力强的茶学专业人才。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变革,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强化实践环节、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革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信心,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改善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有效提高茶学学生的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茶学应用型茶叶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茶叶通讯》简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