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物理实验教学 着力核心素养培养
2020-01-02
(广东省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广东 湛江 524002)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他们对物理学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同时他们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研究内容也感到困惑。因此,对初中生动手能力、探索意识、科学态度的培养早做规划,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有益。立足物理实验教学,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自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改变“以书为本,辅以实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加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的数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关于教材中“光沿直线传播”演示实验的处理,笔者的做法是: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考虑实验条件。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提出了十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如让激光在喷雾中、肥皂水中、果冻中传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在完成设计后,有的学生到实验室借实验仪器,有的学生自制了实验器材,使实验更有创意、现象更明显。
(2) 在学生实验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应改进实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实验过程的各个方面,如设计方案、仪器选择、实验步骤、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和评价,真正进入科学探究的状态。例如,电阻测量的实验可以使用不同的装置、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电路,常用的方法有伏安法、置换法、等量替代法等。
(3) 在课外小实验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做课外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小型实验和小制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初中阶段可以布置学生做的小制作有:自制乐器、潜望镜、小孔成像、照相机、量筒、天平、密度计、小鸟入笼、土电话、水果电池等。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还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过程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有多种形式,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展示、评估、交流和合作。一旦学生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探究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时,首先要求学生猜测,并给出猜测的理由。然后,让学生用教材中给出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音叉的振幅不容易观察到,我们可通过什么现象比较振幅的大小?(2)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什么器材做实验,现象会更明显?(3) 还可以设计哪些不同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同一问题?最后,学生们很好地完成了探究实验,提出了几个新的探究思路,并学习了“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弹跳的幅度,推断出音叉的振幅。
3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实验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必须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重视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的液体压力差产生的,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切下塑料可乐瓶的底部(瓶颈的横截面直径略小于瓶口直径),将一个乒乓球放入瓶中,然后往瓶底倒水,有少量的水从瓶口流出,但是乒乓球不上浮,教师提问:乒乓球受浮力作用吗?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此时,让学生用手把瓶子的下半部捂住,再观察,结果发现:乒乓球上浮,直到漂浮在水面上。同学们很好奇,认为这个时候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乒乓球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同学们此时都在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他们很快就明白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创设实验场景,自然引出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要求,目前大多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为厂家所生产,但有些教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制作,这样做的好处为:一是教师用废旧材料制作教具,在课堂上进行小实验,让学生参与物理教学过程,增加了师生互动;二是弥补实验仪器的不足,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并不神秘,我们可以用瓶、罐来学习深刻的物理原理。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自制乐器:用硬纸板管、针头和软木塞制作口哨,用小石头制作石笛,用多个玻璃杯、水和木勺制作玻璃木琴,用纽扣、螺帽、回形针、小塑料颗粒、干豌豆等制作一个拨浪鼓。
5 在实验教学中形成求是作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需要从事实中寻求客观规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不能更改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用天平和量筒等测量液体密度时,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有学生以玻璃杯中的盐水为研究对象,先测量了空玻璃杯的质量,然后在倒入盐水后测出总质量。当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量体积时,因为杯底和杯壁有盐水附着残留,测得的体积比实际的盐水体积小,造成误差。学生对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报告中,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 结语
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