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传播路径
2020-01-02霍伟
霍 伟
(信阳农林学院 文学艺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影视传播的必要性
1.1 是新技术条件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选择
进入新时代以来,影视传播集声音、画面、影像等多种符号于一身,较传统单一的书籍、实物、讲解等传播方式更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震撼,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传播效果更佳。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影视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视频网站、IPTV、手机电视等多种新媒体形态应运而生,影视传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契机,已成为知识建构、文化交流、教育宣传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形势下,借助影视传播来传承、发展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激发传统文化活力、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的智慧选择。
1.2 是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当今时代,国际社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基于军事、经济等硬实力的竞争,更是基于综合国力的软实力的角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视传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国际舞台上,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例如,一些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情感的影视作品,如《听风者》《金陵十三钗》《建国大业》《战狼》《长征》等,通过影视传播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精神信仰和真诚热烈的爱国情怀,对宣传中国国家精神、展现国家形象、传播国家文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些蕴含中国元素与中国品格的影视作品,如《少林寺》《卧虎藏龙》《英雄》《霸王别姬》等,将传统美学思想、民族精神完美融合,使得具有艺术穿透力的中国式书写呈现于世界视野,展示了中国的文化理念、道德标准、文化资源,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1.3 是影视传播提升内涵、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真正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影视传播的内涵。“影视产品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内容为王,靠作品本身的艺术品质说话。”[1]中国影视作品与传播必须要从内涵上下功夫,才能体现价值引领,彰显文化自信,实现长足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影视传播提升内涵、实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影视传播提供了素材与灵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有诸子百家的睿智,王侯将相的气魄,才子佳人的浪漫,也有忠孝天下的豪迈,光明磊落的胸怀,波澜壮阔的改革,自强不息的拼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也绚烂多姿:恢弘巍峨的宫殿,气贯长虹的江河,玄远智慧的太极,博大精深的功夫,蜿蜒游走的书法,独具魅力的风俗,丰富多样的文学经典等,都为影视创作传播提供了素材与灵感。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影视传播提供了精神支撑。目前,中国影视作品数量可观但质量堪忧。很多作品形式乏味,内容空洞,盲目追求娱乐效果,忽略了精神品质的传播与展现,给予不了受众审美体验,传达不了人文精神,成了一次性消费品。如果能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以恰当的方式熔铸在影视作品中,无疑将会提升影视创作与传播的内涵与品位。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的路径
2.1 树立正确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理念
第一,树立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走向大众的理念。优秀传统文化不应一味按照精英模式进行传播,而应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引发大众的共鸣,引领他们认知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自觉的文化传承与弘扬意识。还要注意,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应深入把握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从受众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传统观念、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传播方式,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传播效果弱化的情况。第二,树立良好表达、有效表达的传播理念。目前,中国影视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并未做好良好表达和有效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宫斗剧”为例,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传统的语言文化、服饰文化等,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并未得到合理彰显与恰当表现。剧作“精心设计‘宫斗’情节,恶化了现实社交生态;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了克勤克俭美德”[2];剧作弱化了对大众正面的精神引导,让传统文化在这里走了形,变了味。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方面,则存在着中国国家形象未准确清晰地展现,影视作品创造力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良好表达和有效表达的理念,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结合受众实际情况,定位好国家精神与国家形象,革新思维,运用恰当的方式,精准有效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2 培养现代影视传播人才
第一,对于影视传播类教育来说,首先,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前沿影视理念与创作方法,丰富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专业内涵。其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环节。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在电视台、制作公司、影棚等场地经受历练,丰富实践经验。再次,提升学生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技术的能力。学习数字技术及软件开发与运用技术,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掌握搜索、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技巧,努力成为影视产业的高端技术人才。
第二,提升影视传播从业人员的传统文化素养。目前,众多影视剧出现了称呼误用、成语错用等差错,有些随意篡改甚至歪曲史实,部分影视剧沉溺于勾心斗角的“阴谋论”而美其名曰“励志”,这反映了一部分影视传播从业人员传统文化素养亟待提高。首先,要依托影视类高校,开设传统文化专业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其次,影视从业人员要创造机会,深入领会优秀传统文化,为制作和传播更好的影视作品打基础。
第三,提升影视传播从业人员的语言素养。随着中国影视传播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影视“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这对中国影视传播人员的语言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传统译制机构和语言类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与输出,给予适当的资金帮扶和政策支持。激发社会各领域的语言人才力量,增强影视译制尤其是小语种译制的能力。逐步推进影视剧翻译和译制配音的国际化水平。
2.3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的法律保障体系
第一,要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文化市场主体和传承主体与客体之间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文化主体在进行文化生产和相关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的合理性、合法性、有序性。注重影视作品的版权保护,对于涉嫌侵犯版权的影视作品,要下大决心给予严厉打击,加重惩罚性赔偿,鼓励创新,给原创作品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空间,减少纠纷、摩擦及冲突对立,形成良好的国内国际著作权保护信誉,逐步增强中国影视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法律体系框架内有序化、规范化传承。
第二,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还要通过立法保障文化安全,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通过文化渗透侵蚀优秀传统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感,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承,营造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和谐氛围”[3]。
2.4 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路径
通过拓展互联网传播平台,丰富传播路径。“目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面对双重环境:对外是全球化的语境,对内是代际之间不同的需求”[4],因而,要根据时代内容和受众心理,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审美趣味、生活方式、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以寓教于乐、生动鲜明的方式来加以传播。积极探索适合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的线上平台,如打造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站,开辟相关栏目,发布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微视频等,或者面向社会征集影视作品加以传播。创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微信公众号,提升民众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鼓励他们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通过举行大型活动的方式召集民众制作有水平、有新意的优秀传统文化动漫,民众在主题策划、材料搜集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自觉传播传统文化。此外,公共设施中的电子大屏幕、公共网络平台等都可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的途径。
2.5 注重影视作品的营销运作,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效果
影视作品也是一种供大众消费的商品,对于商品而言,如何被受众(尤其是国外受众)广泛认可、接受,并产生持久的传播效果,其营销运作至关重要。首先,营销要走入良性循环,影视作品的质量是核心。作品内容上要注重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形式上要重视画面的完美、表演的精湛,内容与形式上的专业与细致为营销运作夯实了基础。其次,重视对影视衍生品的开发。近年来,故宫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推出了许多以“故宫”为元素的衍生品,从手机壳到万年历,从“朝珠耳机”、“朕亦很想你折扇”到系列化妆品等,都让众人眼前一亮,在营销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也启迪了传统文化的影视传播要重视衍生品的开发与利用。影视剧的拍摄地点、演员服装、饮食文化等都是影视业与商业紧密结合的关键点,可以将影视拍摄地包装成旅游景点或建成主题公园,也可以将剧中人物的服饰进行展览或将这些元素融入服装设计、装饰设计,还可以将剧中人物形象打造成游戏、动漫角色等。可以通过资深媒体拉成宣传矩阵,助力影视作品的宣传,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跨界宣传,实现影视作品与生活、艺术、时尚等多领域的融通。作为十年来最成功的原创动画IP之一,“小黄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风靡全世界。生活中各种品牌都与小黄人有跨界合作的产品,麦当劳的小黄人套餐、优衣库的小黄人T恤、共享单车ofo等,不仅为电影造就了声势,又为其他产品赢得了更多关注。这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传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式方法。此外,资本是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的物质保障,要千方百计加大影视传播的资本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全力支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传播工程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