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强化大学生美育中的“乐”感

2020-01-02杜心格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育音乐学生

杜心格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产品设计学院,上海201800)

1 音乐之美及音乐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不仅被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所喜爱,同时,也以一种具体的、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着。这种不同于说教和灌输的意识形态可以促进受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增强其人文素养,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我国自古就有“乐教”,乐教的优势在于其与生俱来的亲和力——音乐能陶冶情操、传播正能量。儒家经典《乐记》这一重要文献中曾论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也。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这里所表达的就是音乐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知晓礼节、调和情感,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精神气质。

音乐教育表达出来的思想和内涵,以美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一边感受音乐的魅力,一边逐渐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在欣赏音乐作品、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丰富个体的内涵,改变个体的认知。有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后,也会利于思想观念的培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自身素养。

2 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2.1 音乐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阵地,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区。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其程度、深度、成熟度是不一样的。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助力这种“爱美之心”,让爱美之人进一步懂得为什么爱美、爱什么样的美和怎样爱美。音乐作品既体现生活的状态,也揭示生活的发展规律,正所谓“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欣赏了不同的音乐作品,或者欣赏同一作品的不同演绎,通过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和呈现形式而形成的概念认知和形象把握与传统的知识教育所达到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用教科书式的语言试图解析音乐和节奏一定是枯燥的、空洞的,甚至是不知所云的,如果辅之以体验式的环节,那么,在音乐情境中体悟出来的对于音乐和节奏的理解则是具体的、妙不可言的。偶尔欣赏一次交响乐或许不得要领,但在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并渐进性欣赏的过程中,慢慢就会捕捉到“交响”与独奏所不同的和谐感和整体美,进而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和人文素养。

2.2 音乐教育有助于升华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音乐以其悦耳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净化人们的心灵,同时,音乐本身又具有浓烈的情感表达色彩。音乐史和人类文明史充分表明,无论是个体发展还是群体发展,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环境的不同所带来的审美差异乃至精神面貌、生活质量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更懂得美,文明社会成员较之未开化族群更善于塑造形象和经营生活,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音乐”元素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或喜欢音乐、亲近音乐的个体通常被认为气质形象更佳、姿态更优雅或更有生活情调,其原因也不言而喻。

音乐是入耳的,但最终应该是入脑、入心的。如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样,能够发现美的耳朵也是“稀缺资源”。音乐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辨别、捕捉和鉴赏“好声音”、好作品,对入耳的“乐音”进行处理并经由大脑“处理器”重新编码形成文档,以随时调出,随时回放。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的价值和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因为音乐作品可以利用个体差异,展现不同的生活现象。学生对各类音乐作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既能掌握当时的历史人文知识,又能增加对不同知识体系的认知。

2.3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美育的落脚点在于审美创造。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在懂得美、会审美的基础上,学会发现美和创造美。区别于可视的、有形的文学、绘画、舞蹈等形式,音乐通过无形的旋律、节奏、声音的强弱等来表达情感,虽然在观感上没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可识别度高,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恰恰为欣赏者创造了更多、更大的想象空间。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一边感知美,一边对音乐表现出的美的形象展开联想,并结合表达的内涵进行情感的二次创作,激发自身的审美创造力。

心理学认为,音乐能“渗入人的心灵,激起人们无意识的超境幻想,并为大脑的神经活动提供丰富的良性刺激和锻练”[1]。音乐教育课程用刺激听觉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大脑,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学生也会把在音乐教育课程中形成的审美创造力运用到其他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擅长演奏小提琴的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他的科学成就很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来。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 音乐教育在高校的实践路径

3.1 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性以及音乐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将“美育”写进教育方针,2010年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2]。近年来,高校美育工作逐渐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意见》等系列文件。2016年8月,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工作,教育部和一些省市的教委、教育厅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3]。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是渐进的过程,必须立足平时,追求长效。基于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音乐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3.2 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改革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当前,很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应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教材,加大对于音乐教学设备等基础条件的建设和升级。要合理选配师资,配齐、配强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拓展,提高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和全面素养。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水平。

在教学管理层面,将音乐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明确学时和学分,使音乐教育课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在课程体系建设层面,采取灵活性、多样性、可行性原则,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的兴趣或需求改良课堂环境,完善课程设置,开设乐理、声乐、器乐、音乐鉴赏、音乐实践等课程,建立学生与音乐的广泛联系和高频率互动,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激活艺术灵感,激发创造力,促进其专业学习的进步。

参考国内英语等级考试和体能测试等,对音乐教学质量进行统一的考核测评。以学生个体为单位,以等级考试为方式,对掌握程度各不相同的大学生进行音乐素养测评。将音乐类社团活动、音乐类比赛等实践活动纳入教育考核体系,对应学生在校时期的学分。课程改革应以全体大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其审美创造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宗旨,有计划、有目的地编选音乐教材,优化音乐课程相关内容,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3.3 营造良好校园音乐文化氛围,以“第二课堂”丰富“第一课堂”

如果说音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第一课堂”,那么,“第一课堂”之外更加广阔的时空就有望成为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可以考虑将音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规划中,使学生在有滋有味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接受熏陶,促进其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优秀艺术院校观摩、参与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艺术展演活动等,加强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

除了比较日常的校园歌手大赛、器乐比赛等,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普及性的系列音乐知识讲座、音乐大师课,或是举办校歌、班歌创作比赛,开展音乐主题班会或沙龙等等。在学生社团日常管理上,加大对音乐类社团,如合唱团、民乐社的培养力度,安排专业音乐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固定活动场所,争取更多的交流、培训和参赛机会。

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可以在图书馆、展览馆开设专门的音乐图书区,利用珍贵的音乐文物以及各类史料开设音乐主题展览区、音乐知识学习区等小型陈列馆、博物馆;同时,强化对学生的音乐熏陶,学校广播站增加音乐专栏、校园网关联相关音乐知识网站,普及音乐相关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接受网络歌曲,也能够鉴赏更多有意义的音乐作品。

3.4 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释放音乐教育的塑造力

用音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要注意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用愉悦的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通过音乐,让学生从客观事物的状态去感知作者的主观心理活动,触摸到作品的真实情感内容,帮助他们更用心地去体验音乐要素,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其次,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学生感兴趣的点着手,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和音乐类型来引导他们了解音乐,欣赏音乐之美。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比较薄弱,可以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启迪学生用音乐语言表达心意,表述情感。如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可以在课堂或是讲座中带领学生们欣赏关于歌颂祖国的优秀歌曲,同时教学生演唱,最后以歌唱比赛的方式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同学并予以表彰。

另外,可通过校歌传播等形式开展校史教育和学校精神培育。2014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举措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以校歌创作为契机,以校歌传播为途径,培养大学生树立大学精神。此举很有创意,也很有可推广价值。可通过征集反映学校历史和学校精神的案例,在总结整理之后谱曲写词,做成校歌并制作成MV,号召全校师生广泛传唱,并做好后期宣传工作,发表在“学习强国”等载体上,以音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开展校史教育和爱校教育。

猜你喜欢

美育音乐学生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
聪明的学生等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