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LEPT分析
——以信阳市郝堂村为例
2020-01-02李书覃刘子初杨苗苗张子莺
李书覃,刘子初,杨苗苗,张子莺
(1.信阳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 河南 信阳 464000;2.利物浦大学 地理与规划学院, 英格兰 利物浦 L693BX)
1 引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我国正逐渐成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和复苏的重要一环。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以及维护粮食能源安全等内容在后疫情时期刺激经济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增加赤字规模、扩大政府投资等主要措施,促使在疫情中受到冲击的行业尽快复苏[1]。旅游业是具有“无烟工业”美称的非生产性新兴经济部门[2],但因其天然具有的脆弱性、敏感性等特点,旅游业也成为服务业中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3]。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4]。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有农家乐、古村落、度假村等,呈现出规模小、分布散、服务半径短等主要特征,因此其客源单一且固定[5]。在防疫工作常态化的后疫情时期背景下,乡村旅游能够在满足游客基本旅行需求的基础上,有效缓解大规模、长距离的游客人员流动所导致的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工作压力[6]。
基于上述背景,一些学者指出我国旅游安全与危机管理中存在不足[7-9],另一些学者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影响、策略、机理等方面进行讨论[10-13]。刘德谦教授指出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在其疫后的恢复发展中要侧重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近地旅游模式,并充分发挥休闲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方面的重要拉动作用[14]。上述研究对于后疫情时期旅游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但对于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讨论不够深入,也未能对具体美丽乡村的乡村旅游试点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案例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SLEPT分析法,以信阳市郝堂村为研究区域,进行后疫情时期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案例研究。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豫南大别山区是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核心地区,也是我国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重点区域之一。郝堂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西边紧邻浉河区,南边与罗山县接壤,是豫南大别山区的典型旅游扶贫村[15]。郝堂村全村面积约为20.7km2,人口约为2300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等,特色作物有莲藕、葛根和猕猴桃等。郝堂村山林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拥有近万余亩的茶山、板栗园和原生态林园,先后被列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及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
2.2 研究方法
PEST分析法是宏观环境的定性分析方法[16]。PEST分析需要在掌握大量、充分的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扩展形式主要有PEST-SWOT分析法[17]、SLEPT分析法[18]、PESTEL分析法[19]等,上述方法在企业管理与国际商务、技术经济与区域发展、旅游管理与资源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考虑到社会因素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本研究中使用SLEPT分析法进行乡村旅游发展的案例研究。SLEPT分析法(Social Legal Economic Political Technological)从社会、法律、经济、政治和技术的5个因素出发,能够对行业经济发展现状与管理进行客观、准确、详实的深入分析[20]。疫情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只有厘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找准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乡村旅游的定位,把握疫情背景下的“危”与“机”,才能不断发现短板弱势、改革机制、强化内涵、抓住机遇、转型升级,最终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3 SLEPT分析过程
3.1 社会因素分析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应当从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议事协商和村党组织领导等方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21]。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基层中的治理体系仍然是“自上而下、上传下达、层层落实、承保责任”的单轨治理模式[22]。从理论渊源上来看,“美丽乡村”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一以贯之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治理”是“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并为建设“美丽乡村”的运行机制提供有效保障。
郝堂村能够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庄发展为如今的“美丽乡村”试点,除了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与共同努力之外,更离不开其自身科学完善的治理。在当前郝堂村的乡村治理中,形成了“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专家协作”的良性协同治理格局,在这个治理格局中既有主动参与的部分、也有被动引导的内容,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郝堂村乡村基层组织和村干部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各项举措,村民也能够充分理解并支持政府工作,从整体来看郝堂村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还是较为完善的。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期,尽管郝堂村的基层组织与村干部仍然将疫情防控作为重要工作重点,但这些防控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在具体落实中是否存在“一刀切”的懒政思想,仍有待进一步讨论。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没有意识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其自身生产生活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也没有认识到疏于疫情防控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部分地摊、小店以及农家乐餐馆在没有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就急于开张,且未能对游客就餐或停留后的餐具、用具、屋舍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消毒,这些都是未能合理安排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现。
3.2 法律因素分析
202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23],《草案》指出各级政府应支持特色休闲农业、乡村康养旅游等乡村产业发展,国家鼓励和扶持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要积极培育乡村的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如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草案》立足于当前我国多数法律仅适用于推进城市法制建设的现状,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支持,适当弥补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乡村法治方面的短板。
总的来看,《草案》的出台与法律的正式颁布、落实之间仍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期,且《草案》只是为将来一段时期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指明了一个大致方向,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美丽乡村建设仍然缺乏相应法律的指导,即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无序、混乱的现状。我国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各项工作的主要参考仍然是2018年1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4],《实施意见》也存在着诸多比较简略、不细致的内容,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也较为有限,因此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后疫情时期的郝堂村应当从加强管理体系化、制度化建设的角度出发,重点加强风险管理和保险,做好应急预案储备:一是做好风险管理,对可能到来的疫情复燃或其他突发事件进行充分的预估与评测,尤其是对可能造成的各项损失进行合理演算;二是通过商业保险等渠道做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在突发事件中能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并及时有效止损;三是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如重视消防意识宣传、增加人员技能培训、增加应急物资储备等。
3.3 经济因素分析
乡村为旅游产业应对疫情冲击提供了回旋空间,乡村旅游具有的“抗危机”作用也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世界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由“出口”逐渐转向“内需”,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和带动交通、饮食、游娱、购物等诸多直接相关产业和康养、展销、培训、园林等众多间接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乡村旅游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多、种类全、涉及面广,能够拓宽广大农户就地就近就业的渠道,对吸纳乡村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有着重要作用。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郝堂村的乡村旅游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疫情期间游客数量急剧减少、旅游项目悉数取消,如上元灯谜、元宵舞狮,以及春节假期晚宴等活动都无法举办,乡村旅游的经营收入基本为零;二是疫情期间“一刀切”“层层加码”的防控措施使得大多数商户、农家乐无法运营,“封路”“封户”等极端措施屡见不鲜,商户的进货与销售渠道均受到极大影响;三是危机意识淡薄导致在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缺失的现象,郝堂村的乡村旅游产业抗风险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或不足。
后疫情时期是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时期,也是郝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25]。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将成为郝堂村村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能够为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其中既有农民、商贩等就业岗位的增加,也有向导、销售、服务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就业机会的新增。当前郝堂村乡村旅游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乱象”,其发展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产业的基础仍较薄弱,结构仍不完善,基础设施与人才队伍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因此,对于郝堂村而言,后疫情时期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能否把握好当前的机会,直面挑战,也成为郝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
3.4 政治因素分析
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国家政策为郝堂村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强劲助力。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能否在年底实现城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关键指标,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的优惠政策。此外,《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等政策性文件的相继发布,也彰显了国家对发展豫南大别山区这一革命老区的充分信心与大力扶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级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出台一系列文件积极应对。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关于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战胜疫情稳定发展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加快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国家文旅部、省文旅厅从疫情的防控和复工复业等方面着手,对旅游产业在疫情各个阶段的举措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也为郝堂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活动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后疫情时期,郝堂村应当继续实行“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专家协作”多方共治的治理模式:由政府、村民、社会和专家分别作为郝堂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引路人、当家人、监督人和策划人,以建成更加和谐的美丽乡村。此外,乡村治理受国家与地方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就郝堂村而言,虽然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其在乡村治理方面的效率和水平不高,精英合作、选举规范、民主集中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26]。
3.5 技术因素分析
2016年1月,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重要内容[27],为“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可行路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能否积极学习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就表明能否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广大乡村开展“三农”现代化活动,不仅仅是当前乡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
乡村旅游中的技术主要包括智慧农业、乡村电商与物流、智慧景区与智慧旅游这三个方面。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智慧农业是必要基础,乡村电商与物流、智慧景区与智慧旅游分别是其有效保障和重要辅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电商与物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联结城乡的重要路径——大量生鲜果蔬等农产品由此渠道进入城市,保障了城市的有序运行,而城市的资金、技术等部分也对乡村起到了反哺作用。同时,大量积压在乡村的滞销农产品,也能够通过各种惠农的新型电商模式寻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进而起到及时止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期,智慧农业、智慧景区与智慧旅游等新兴技术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智慧农业能够敏锐感知市场需求,并依据消费者习惯进行分析,提供突出个性化与差异化分销模式,进一步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智慧景区与智慧旅游能够帮助旅客主动感知并获取景区咨询,使旅游行程的安排与计划进入网络实时互动阶段,对游客偏好的收集也可以有效减少宣传中的盲目和低效投入,使得景区与旅游宣传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
4 结语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乡村旅游产业也不例外,在此期间河南省乡村旅游活动几乎停滞。考虑到乡村旅游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做好后疫情时期的防控工作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次疫情也促使我国乡村旅游产业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在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后疫情时期,广大游客的旅游需求也为乡村旅游行业带来了机遇,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也迎来了较长的复苏时期。本文以SLEPT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信阳市郝堂村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后疫情时期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案例研究,实质上拓展了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内容,丰富了SLEPT分析法在乡村旅游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后疫情时期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日前,我国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发表观点:“后新冠旅游不是复苏,而是振兴”[28]。我们不应当将乡村旅游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全球疫情完全结束后的市场复苏和反弹,必须“正本清源”——重新认识乡村旅游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补齐乡村旅游中的短板弱项,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