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仁爱思想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1-02门元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仁者仁爱儒家文化

门元元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46)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和人民的精神活动变化都凝聚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而儒家文化更是其中最重要、规模最大的一项。儒家文化反应了人民精神追求的变迁,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1]。中华民族的哲学理念绝大部分都来自儒家文化,其中仁者爱人思想更是儒家乃至民族文化的精髓。本文主要以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探讨仁者爱人在其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1 儒家仁爱思想界说

仁爱是儒家文化中的精髓,仁是道德规范,爱是道德内涵。仁爱之心的内容包括忠恕、克己、孝悌、自爱等等[1]。道德至上是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所谓道德至上,是要求人们能够“爱亲”、“爱众”、“爱万物”,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友爱、对老师尊敬、对陌生人报以善意。同时还要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既要反省自己的缺点,也要表扬自己的优点。身怀谦逊之心,对身边万事万物报以尊重、友善和热爱。

现代社会尽管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与改变,但其核心的儒家仁爱思想与传统的和谐精神依然璀璨耀眼不曾改变。和谐是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价值体系,社会的稳定进步需要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和谐相处,和谐精神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其进行指引与领导,帮助其不断完善,儒家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思想。儒家文化自春秋诞生,于汉朝发展壮阔,此后成为统治中华历史的基本文化。儒家文化内涵深厚,可以自动吸收外来文化并消化纳为己用。儒家文化发展至今,其内容在不断的更新,逐渐适应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应该从下一代抓起,也就是从教育抓起。医学生作为掌握国家人民安全健康的人群,其思想道德水平必须处于高位,才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因此将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融入医学生的日常教育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个人品格,增强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能够在进入工作后,依然以仁爱之心对待病患。

2 儒家仁爱思想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1 有助于医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孝悌”二字是仁爱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孝”是对父母、长辈、师长的态度,“悌”所要面对的除了兄弟姐妹,还可以延伸为同学、朋友、同事等与自己同龄的人。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少一个敌人就是多一个朋友[2]。社会是一个网状结构,社会资本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当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时,就会拥有竞争优势。然而数据表明,医学院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满意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网,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需要对医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改变。将儒家文化融入到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能够从多方面提高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对他人的尊重。摒弃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学会对他人尊重、友爱。

2.2 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对病患的关爱之心

社会是人的集合,因为人类的群体生活才会出现社会这个词语,人是脱离不了社会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学家与哲学家亘古不变的研究课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医者可以通过各种高科技仪器对患者进行精确的诊断,这种诊断方式理性而又冷漠,导致患者经常觉得看病的不是医生而是仪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患者与医生之间关系冷漠,人文情感缺失,医患关系紧张。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爱思想对于医者来说,不仅要求其通过医术拯救病人,还要给予其充分的人文关怀,体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高科技仪器对于医者而言只是一种检查仪器,在此基础上,医者更应该重视患者的心情,把患者当做是身边普通的人,对其进行问候、诊断,而不是高高在上,令行禁止,将自己置于上帝的位置,主宰病人的生死。

2.3 有利于医学生严于律己

前文提到仁不仅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对自己的仁体现在自律上,只有先对自己有所要求,自律、自信、自强,才会有能力和精力对他人施以仁爱,在面对是非时,有自己所坚持的正确既直观、能够明辨是非与善恶[3]。对于医学生而言,“仁”字是对自己行为活动的一种规范,根据“仁”的准则去做事,才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医学生对自己的“仁”是时刻反省自身,是对自身有高要求、是明确自己廉洁行医的为人准则。遵循“仁”的准则,医学生应当谨言慎语、严格要求自身,既要努力学习医学药理知识,也要在闲暇之时,阅读文学、历史等人文书籍,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完善个人的人格品质,使自己具备仁爱之心,量变引起质变,最终使整个医学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 儒家仁爱思想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3.1 以仁者爱人思想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仁者爱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个仁者的转变过程,将医学生培养成一位仁者是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育者要首先起到引领作用,以自身的行为身体力行的为学生做到示例,关爱、照顾医学生。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医学生以人为本的意识,做到爱人、爱众、爱万物。医学院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仁爱思想为主,在这里需要明确主动爱的人是谁,被动接受爱的人又是谁,即突出医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所应该承受的责任与义务。当医学院的教育工作者以仁爱之人的身份出现,承担起爱人的责任时,医学生就需要成为被动接受爱的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教育者通过自身的行为去感化医学生。当医学生习惯接受爱的时候,再对双方的角色进行转换,让医学生从被爱的身份转换至爱人的角色中,将从教育者处得到的爱与学习到的爱人的能力继续传承下去。整个过程中,教育者要时刻谨记医学生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既要给予医学生爱,也要传授医学生爱人的能力,利用各种教学活动人让医学生感受到爱、并愿意主动释放爱、创造爱。

3.2 以仁者爱人思想转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行为,思想教育工作者通过成年累月的反复教学,对医学生进行有方向性和指向性的思想改造[4]。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依托于儒家文化中的仁者爱人思想,其中又可精炼为以人为本四个字,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变。首先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模式由原本的单向性灌输教育改为双向性沟通教育。医学生从年龄上来看,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主体性不断增强,对照本宣科的传统教育有抵触心理,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一特点,改变教学模式,以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代替原本的灌输式教育。其次是教育行为可以更加大胆。尽管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时,还是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学质量严重降低。其中较为明显的因素就是安全问题,学生的教学应该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这一思想桎梏了教育者的步伐,使教育者不得不罗列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的行为。最后,教育工作者还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大环境进行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在信息接收时更加迅速便捷,但与之而来的是,未经筛选的信息会大量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其中不乏一些负面信息。对于学生而言,由于缺少社会经验,他们很难去辨别消息的真与假,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误入歧途。此时,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到这种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鞭策教育,教会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学生在面对蜂拥而入的信息时,就能够很好地辨别哪些是好哪些是坏。综上而言,“仁者爱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以自身对学生的爱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被爱众学会爱人。

3.3 以仁者爱人思想优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远远超过先天优势。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教育成果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大的是整个社会风气,小的是医学院内部氛围。儒家文化认为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会成长出不一样的秉性是因环境的差异。对于人来说,后天的教育环境往往重于先天的天赋,所谓勤能补拙,环境有时候能够决定一个人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因此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环境非常重要。教育工作者在拟定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时,要将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考虑进去,打造一个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的风气决定着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学生往哪个方面引导,也是检阅教育成果的实战场地;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基地,在这里学生能够接受最全面最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这三个环境都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学生就能够快速的从前人的精神中汲取智慧,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实现仁者爱人的要求。

4 小结

医学生作为掌握国家人民安全健康的群体,其思想政治水平决定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优秀医学人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应该着眼于当下,从小事做起,培养医学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敬老师、对陌生人报以善意的习惯。利用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能够很好地达到上述目标,仁爱思想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将仁爱思想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帮助医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仁者仁爱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仁者爱人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仁者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仁者爱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