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2020-01-02钟艳萍刘海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价值观思政

钟艳萍 刘海池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民族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环节,对维护各民族平等和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1]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民族高校思政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民族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当前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也是思政课自身发展的需求。

1 深化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民族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二者有机结合既有助于推进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也有助于培育和践行各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政课是民族高校对各民族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平台,帮助各民族大学生完成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目标。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实质是帮助各民族大学生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实现自身觉悟的提升,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最终达成知行合一,进而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

深化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联系时事热点,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结构,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各民族的特色,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明道德实践活动,激发各民族大学生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强化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和培养少数民族思政课教师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力军;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力争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校园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集中体现出建设什么样国家、建设什么样社会与培养什么人的价值目标,要求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设计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结构,结合民族地区或民族高校思政课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规划实践教学体系,确定实践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由此,根据各民族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状况,结合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和践行情况,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们解决疑问,走出困惑,也有助于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2 加强民族高校思政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入挖掘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的特色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各民族大学生维护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优秀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民族高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有其特殊性,民族高校大多数位于民族聚居区或者是偏远的边疆地区,各民族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对称性、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宗教和民族意识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大学生在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深刻影响。这些影响给民族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加大了难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族地区或民族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加强地方和高校联系,结合民族高校的地域特点、民族分布特征和民族特色等因素,强化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各民族大学生组织和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配合学校和社会各级机构和组织的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结合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的具体情况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实践活动。

在民族高校,以各民族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阵地,结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正确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实践,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如,鼓励各民族大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围绕各自的民族特色,以维护民族团结为核心,推进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少数民族的重大纪念日、重大的民族节庆日和民俗活动日等为切入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实践活动;也要时刻注重将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和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内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色资源,打造民族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品牌的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和倡导各民族大学生深入到社区生活和服务中去,参加志愿和公益活动。争取在各民族大学生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提高各民族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服务群众的精神,真切的认知和体会生活,锻炼意志,升华认识,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国家和地区情况的了解和把握,培育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如,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4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各民族团结一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各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各民族的爱国将士驰骋疆场,浴血奋战,共同谱写了全民族抗战的壮丽凯歌,改写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找回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通过思政课实践活动,采取参观纪念馆、听退伍老兵讲故事、看爱国影片等形式,经过直观感受,让各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协作,共同繁荣;通过思政课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回溯家乡变迁、深入社区等活动,经过认知提升,让各民族大学生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族地区社会的更加稳定,经济的飞速发展;通过思政课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进行交流、讨论、明辨等方式,经过情感积淀,让各民族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情怀,凝聚强大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探索民族高校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的作用已不容忽视,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冲破了地域之间的壁垒,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扩大了知识传输的途径,拓展了思想交流的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握互联网的主控权,消除其消极影响。民族高校思政课也要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导进步和健康的网络文化,探索民族高校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实践教学的网络平台,创新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网络空间,开展虚拟实践教学,鼓励各民族大学生自觉学习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网络空间浩瀚,网络资源丰富,如何把控和运用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民族高校思政课的虚拟实践教学中,要提倡教师注意将网络精品课程和名家讲坛带入网络虚拟实践教学,组织各民族大学生观看和研讨,写出真实的观后感。提高师生的网络技术,根据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的特色资源,建立红色爱国教育网站,及时解读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教师和大学生收集和梳理课程相关资料,设计和录制自己的网络课程,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课,提升自我实践能力。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师生时刻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既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及时答疑,也能够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大和宽度,创新实践教学。在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于电脑软件或手机APP等工具,保障各民族大学生克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参加到网络实践活动中,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实践教学是民族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既有助于各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也有助于推动深化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思政课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