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析

2020-01-02张春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张春梅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092)

文章结合实践调研与分析,从认识提升、机制完善、阵地建设等方面探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以期在正视现状的同时,帮助普通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形成系统的教育思维,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1 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

文章随机选择了301名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自编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问卷均达到100%。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对意识形态教育的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形式、内容、队伍、综合评价等方面。文章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检验,综合而言,普通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同,但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来自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看法基本趋于一致,大多数同学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二者所占比例达94.0%,但仍有部分同学认为“没必要”或“无所谓”开展不开展,这部分数据多来自于大学一年级学生。

1.2 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单一且效果不好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公共课(占比52.5%)和班会(占比51.8%),其次是专业课(占比25.9%)、党支部(团支部)集中学习(占比20.3%)、社团活动(占比18.6%)。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调查对象都认为这些方法主要集中于讲授-接收的方法,“教学效果不好”(占比68.8%)。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当前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单一且效果不好”。

1.3 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思想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及学习、社团或组织活动制度、信息安全教育与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多倾向于理论层面,虽有一些社团或组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并未突显出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价值。有62.8%的调查对象认为,意识形态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内容取向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有53.8%的调查对象认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是学习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且高年级大学生人数在该选项上的占比要大于低年级学生人数,同时,高年级大学生还普遍认为“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脱离生活与学习”。

1.4 意识形态教育者之间沟通协作甚少

目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队伍的主要构成人员是班主任(44.9%)和任课教师(43.5%),另有辅导员(20.3%)、同伴(17.9%)、指导教师(17.3%)、学院分管领导(16.6%)、学生干部(10.3%)等构成。尽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构成多样,但调查对象普遍反映,各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甚少,各主体主要结合岗位工作职责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而没有统筹意识形态教育体系、有序分工实施。另外,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之一的辅导员,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未能充分展现其价值,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两课”科任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2 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及其成因

2.1 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

对于大学生而言,意识形态教育能深刻地影响其后继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意识形态教育是必要的,但是仍有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必要”,其中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缺乏系统的理解与引导,对意识形态教育的认识水平较低,虽然出勤率高,但实际参与度较低,内化不充分。

另外,未能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等都是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源于我们的意识形态教育还有待改善。

2.2 各种意识形态教育形式未形成合力

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除了“两课”课堂、班会等教育形式外,还有各种研讨活动、社团组织、网络平台等,但彼此之间缺乏统整,功用发挥不充分。第一,研讨活动、竞赛或比赛活动多浮于表面,多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和理解,学生鲜少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形成学习共同体,更难以形成共同体所具备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第二,意识形态教育没有广泛、有机地与信息科技结合,各种新媒体的使用多局限在通知发放、学习资料分享等层面,利用网络技术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第三,网络信息管理的不健全使得一些不良信息严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给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挑战。一旦缺乏引导,大学生将会在庞大的网络信息冲击下缺乏理智判断,并致使他们成为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者、扩散者、受害者,危害意识形态的整体安全。

2.3 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与实践链接不紧密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主要以任课教师(“两课”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鲜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当前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并未将实践学时要求作为学习评价的要求之一,只要学生完成相应的理论课时学习及考试,就可以取得学分。虽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冲抵学分或在评优评奖中有优先资格,但因为缺乏体系,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以至于大学生提交的各种实践证明参差不齐,难以采用统一标准一一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大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3 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析

意识形态教育要从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地位出发,促使教育的宏大叙事与学生的微观生活相结合,凸显意识形态教育在解答学生困惑中的价值,回应学生个体的个性关怀与价值判断,展现时代背景与生活学习的相互关联,既要关注理论,也要鲜活接地气;既要符合社会发展,也要融入学生的现实世界;既要注重知识讲授,又要关注启发性与思考性;既要提升各部门、各主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理性认识,又要切实抓实抓小抓细,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衔接;既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改革,依托技术手段做实意识形态教育,更要完善意识形态教育体制机制,建设专兼结合的意识形态教育队伍,激发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育人功能。

3.1 全面认识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高校作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担任着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样板区的角色。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既要提高思想认识、抓好任务落实,还要提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意识形态教育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结合起来。其次,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还要肩负起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责任,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凸显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第三,意识形态教育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具有内隐性和个体性,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应率先模范,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结合,循循善诱,关注意识形态教育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持续的学习中不断提升。

3.2 依托互联网开展意识形态教育

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话语平台,社交网络成为现阶段人们交换资讯与信息的重要场所。各种APP、公众号等新兴媒体闯入大学生的生活,打破了传统媒体在大学生信息获取方面的垄断性,构建了新的影响大学生成长的思想舆论环境。高校应积极挖掘新兴媒体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价值,赢得话语权,进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握思想舆论的主导权,主动创新、合理使用、适时引导、有效管理,将大数据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引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现数据汇总、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引导大学生跳出“固定思维”模式,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筛选及甄别能力,打通问题意识与意识形态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加强理论基础与现实问题间的衔接。

3.3 构建多部门多主体有效协调的教育机制

意识形态教育队伍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的保证,而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各级党委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体和领导力量,它保证着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以及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方针、原则和方法。因此,各级党委应提高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纳入工作日程,定期研判、定期总结。鼓励大学生积极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理论性的意识形态教育转化成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相联系的信仰价值体系。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还须依靠社区、街道、附近学校、机关等各单位、各部门群众的力量,创设良好的意识形态教育环境,促进意识形态教育的全面开展。

3.4 挖掘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教育价值

首先,党团组织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可通过以党建带团建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价值,激发大学生参与意识形态教育的内部动力,增强党支部与团支部的联系,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学生群体对意识形态的认识。

第二,巩固班级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地位,发挥班级的教育功能,为学生营造意识形态教育“实践微基地”,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促进意识形态教育的潜移默化。

第三,整合“两课”课堂的主渠道价值,引导学生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促进学习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引导学生善于通过“两课”课堂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拓展专业课课堂的隐性教育价值,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两种形态,显性教育如黄钟大吕,注重通过旗帜鲜明且直接外显的教育活动让受教育者接受教育;隐性教育则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形,关注通过间接及内隐性的教育活动,将教育渗透在各个环节中,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第五,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开学第一课”,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紧扣时代脉搏,丰富教育内容和载体,既要落实落小落细,又要躬身践行体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党(团)组织、主题班会、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筑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用积极、乐观、向上、充满希望而又可行、务实、有意义的意识形态教育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