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共享发展的哲学反思

2020-01-02李佳娟陆树程

关键词:成果理念群众

李佳娟 陆树程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所谓共享,包含共有、分享的含义。共享发展,既意味着人们对发展成果的共同分享、享有,也意味着对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面临的风险进行共同分担,成果共享与责任共担是共享发展的基本内涵。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的逻辑应答和理论回应,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进入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共享发展的实现,而在追寻共享发展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重大现实问题需要破解。科学认识和把握共享发展,需要在深刻理解共享发展哲学意蕴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追寻共享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而按照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中实现共享发展。

一、共享发展的哲学意蕴

共享发展理念规定着我国发展的未来方向,是我国发展的目标指向和价值旨归。从新发展理念的整体看,共享发展理念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有机统一;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看,共享发展理念是我们党以群众史观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体现;从共享发展理念本身的内涵看,实现共享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其一,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价值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1]200,而其中共享发展最能体现人民立场,它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发展是共享的前提,没有发展就没有共享。以创新促发展,发展才能可持续,创新发展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共享发展本身就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人民群众共同享受、享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发展成果,这实质上要求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实现平衡地、协调地发展。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内在包含着对生态领域发展成果的共享;没有生态领域成果的共享,不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共享,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共享;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共享绿色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开放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繁荣、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本身就包括让人民群众共享在开放发展中所创造的成果。因而,将共享发展理念放置于新发展理念的整体中进行认识,才能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充分认识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其二,共享发展体现我们党人民至上的群众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发展历史。在追寻共享发展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分享发展的成果,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逻辑。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发展各项事业的内在要求。共享发展所依赖的主体,不是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而是所有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认同是共享发展理念得以落实的思想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11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而提出的,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决定了共享发展的理念不仅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而且能够通过共享成果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信服。人民群众是共享发展的实践主体,时刻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的体现。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19无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以实现共享发展为必经过程。人民群众既是实现发展的依靠力量,又是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体。共享发展的全民性,强调在党的带领下一个都不能少地走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正因如此,共享发展理念体现和彰显着我们党人民至上的群众史观。

其三,共享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活动受客观规律制约和人类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改造世界是考察人类活动的两大尺度。这两大尺度实质上要求我们在认识共享发展问题时,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共享发展合乎怎样的发展规律和满足什么的发展目标,来进行分析。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表现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四个方面[4],这实质上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全民共享、全面共享是共享发展的目标追寻,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则是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共享发展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建设中才能实现共享。共建是共享的前提要求,没有共建就没有共享。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肩负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责任。每个人只有在共建的过程中共同承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共同分担发展进程中解决矛盾与困难的责任与办法,才能在共建的过程中共享成果。共享的“共”包含“共同”的意蕴,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协作性、可持续性,即人们遵循共建发展、渐进发展的客观规律,共同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共同承担发展责任,并为最终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追寻共享发展亟待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实现新发展理念的方向指引,在追寻共享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国仍面临着现实中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理念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发展差距,值得我们深思。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旨在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社会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并指明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仍会出现诸多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与实践反思,才能促使共享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其一,少数享有问题。追寻共享发展理念,就其覆盖面而言,强调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部人先富裕起来并且率先享有发展成果,而另一部分人尚未能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这与全民共享的目标要求还存在差距。需要明确,在现阶段强调共享发展成果,不等于所有人都要同步共享、同时共享,而是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强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等于先富起来的人群和地区就不需要承担实现共享的责任,而是要在支持、带动以及帮助后富的或者还没有富起来的地区和人群的过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理解共享先后性的同时,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全民性问题。逐步缩小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差距,才能促使共享从少数走向全民。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 660万人,[5]这一数据会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而不断减少,但是也说明我们追寻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仍然任重而道远。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 251元,农村居民则为14 617元,相差24 634元[5],这说明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诚然,城乡之间的差距需要在先富带后富的进程中逐步解决,但是,即便就城镇居民而言,也存在一部分人先享有发展成果的问题,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率先享有更多发展成果。因而,在我国共享发展的实现程度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目前在追寻共享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少数享有问题,亟待破解。

其二,片面共享问题。共享发展,要让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共同享受物质发展成果、政治权利、精神文明成果、民生、生态环境等一切发展成果;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各个领域的发展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对各领域发展成果的享受情况是不均衡的。一些地区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出发展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在精神文化领域、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短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合法生态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2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35.8%,虽然较2017年有所提升,[6]但是不达标的城市数仍然相对较多,人民群众尚未完全享受到生态文明的发展成果。总体而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共享在逐步落实,但是精神文明成果的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的共享仍需进一步追寻。

其三,不劳而获问题。在追求共享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人出现了“搭便车”的心理,只想享受,不愿劳动,甚至想依赖别人的劳动实现自身富裕,这与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价值追求严重不符。同时,应该明确的是,这里所指的不劳而获问题,是那些有能力进行劳动而不愿劳动的“能劳而不劳者”,而不是指丧失劳动能力不得不依赖社会救济的“不能劳者”。在社会主义国家,残疾人、高龄老人等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体,是我们共享的主体之一,不是不劳而获问题的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残疾人脱贫539.2万人,[7]充分证明了我国实现了残疾人发展成果的共享。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2]689但这里的“共享”不是一部分人进行创造,而另一部分只享受不劳动。没有全员参与的全员共享便会陷入平均主义的误区;没有全员共享的全员参与则无法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些贫困地区,所存在的不仅仅是物质贫困问题,更是精神上的贫困问题,很多人不仅不想脱贫,反而认为即便是自己不劳动,政府也会进行扶持,这种以“等、靠、要”为表现的不劳而获心理就会滋生依附社会发展的寄生虫,既不利于社会公正,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对于这些能劳而不劳的群体,我们仍需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是我们在追寻共享发展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难题。

其四,急于求成问题。一些人在追寻共享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过于看重共享的结果,一味地追求对发展成果的享受,而忽视了共享的过程以及在追寻共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种急于求成的问题,既忽略了共享发展的渐进性,又遮蔽了人们对实现共享发展的责任共担性。共享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便能够实现的,在追寻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风险、问题与挑战,这需要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分担责任、承担责任,尽自身所能为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并循序渐进地推动共享发展的实现。面对共享发展进程中的困难,一些人不是选择分担责任,而是既急于享受共享发展的成果又因为困难的出现而否定共享发展的科学性。这些急于求成问题的存在,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未能在困难面前分担责任的表现。在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共创发展成果、共担发展责任的过程中实现共享,是遵循共享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必然要求,急于求成和逃避责任只会违背共享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只有共同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分担责任,才能不断促进共享发展的实现。

三、追寻共享发展存在问题的唯物史观解读

在实现共享发展的进程中,对已经出现的现实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尤其要追寻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我国共享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生产力水平尚未达到实现共享的程度,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解与落实不到位,直接原因是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其一,生产力水平尚未达到实现全面共享的程度。少数享有、片面共享、不劳而获、急于求成等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尚未达到实现全面共享的程度所决定的。共同富裕伴随着共享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实现而逐步实现。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新事物不断产生和旧事物不断消亡的过程,共享发展更需要在经济社会动态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共享发展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具有渐进性的特征,遵循渐进发展的规律,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在追寻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不断积累、创新和超越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渐进性是由这一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共享发展伴随着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实现,在共享发展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也必然呈现社会发展的渐进性,而共享发展所追寻的共同富裕目标则决定了经济社会在实现共享的过程中逐渐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进而逐步破解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其二,一部分地区的共享发展意识相对不足。一些地区在追求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等、靠、要”等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意识到共享是需要依靠自身的劳动进行创造而逐步实现的;一些地区出现先富不愿带后富的问题,也是由共享意识缺失导致的。共享是全民的共享,这需要先富的人有带动后富的集体主义意识;共享是全面的共享,这需要一些地区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中统筹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发展成果共享;共享是在共建基础上的共享,要以劳动光荣为导向,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以共建促进共享发展的实现,同心协力推动国家发展。共享发展不等于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实现共享发展,是一个由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并逐步趋近共同富裕目标,朝着共产主义目标前进的过程,有了这种共享意识,才能真正创造条件实现共享发展。共享发展的实现,不是间断式的而是持续式的,持续发展既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又有助于在渐进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追寻共享发展的目标,要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逐个目标、逐个阶段地去实现;共享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与挑战,要在人民群众共同分担与承担下逐步 破解。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8]270我们要通过不同阶段 的“量”的积累为最终“质”的飞跃目标做准备,在持续的“量”的积累基础上,实现共享发展的“质”变。

其三,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唯物史观认为,事物的变化处于一个必然的、永恒发展的过程中,事物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这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和分析问题。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共享发展的真正实现,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在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措施,进而保证共享发展的逐步实现。当下追寻共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体制机制,而是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为共享发展的实现保驾护航。这无疑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来逐步落实的。无论是少数享有、片面共享还是一部分人不劳而获、急于求成的问题,都需要在体制机制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有所回应,进而逐步缩小共享发展理念与当前我国追寻共享发展理念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间的差距。“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9]109正是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才导致我们追寻共享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对的机会不平等、权利不平等、规则不平等现实问题。在共享发展相关制度从不完善走向完善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现实问题出现,而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才更加有助于我们在破解问题的过程中创新体制机制,追寻共享发展。

四、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破解共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共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追求共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缩小理念与现实的距离,进而实现平衡而科学的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一个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螺旋上升过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促进发展的动态平衡,就是要在处理各方关系的过程中,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使其达到新的平衡。这要求我们在追寻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理念与现实的平衡、局部与整体的平衡以及改革与发展的平衡。

其一,实现理念与现实的平衡。理念是现实的反映,对现实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现实是理念的依托,对理念的发展具有推动和实现作用。共享发展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客观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正是由于目前尚未实现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我们才更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导向,逐步在发展进程中朝着共享的目标前进;反之,也只有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和一些领域存在的不公正问题才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发展理念与发展现实状况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距离,正是在逐步缩小两者距离的过程中,才能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处理好共享发展理念与尚未实现充分共享之间的现实的关系,是追寻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重点解决各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进而解决少数享有、片面共享和不劳而获等现实问题。习近平指出:“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216把“蛋糕”做大,实质上强调了全体社会成员要齐心协力谋“发展”,共同肩负发展的责任,共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而把“蛋糕”分好则要求人民群众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将“蛋糕”做大、分好的过程,实质上是在不断缩短共享发展理念与尚未实现充分共享的现实之间的距离,促使理念与现实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实现平衡。

其二,实现局部与整体的平衡。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局部辩证统一,既要重视部分,又要有全局观。共享本身就具有全民性、全面性、共建性和渐进性,这意味着实现共享发展要从局部出发,逐步实现整体的共享。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群、一部分行业和一部分领域先发展起来,是实现整体发展和整体共享的基础和动力,而最终实现所有地区、所有人民群众、所有行业和所有领域对发展成果的共享,是局部发展和局部共享的最终目的。共享具有公共、共同、分享、享有、分担的含义,实现共享就是要实现整体意义上的成果共享与责任共担。没有整体共享的实现,局部的共享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反之,没有局部共享的实现,整体共享也就失去了现实支撑。在追求共享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是要以整体共享为目标,以局部共享带动整体共享的逐步实现。邓小平指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10]166这实质上是从整体共享发展成果与局部共享发展成果的角度出发,强调以局部发展驱动整体发展。共享发展不是整体的跨越式、同步式、同时式的发展,而是局部共享逐步地扩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为实现整体的共享,重点解决关乎人民美好生活的贫困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生态问题等,正是建立在部分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基础上的。以局部共享驱动整体共享,使得共享的实现更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彻底性。

其三,实现改革与发展的平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必然要进行改革,这内在地要求我们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是改革的核心要义,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则改革也将失去意义。实现改革与发展的平衡,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依托。共享发展的实现离不开深化改革的有序推进,实现共享发展,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既不能为了发展而进行没有章法的改革,也不能为了改革而忽略了发展大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各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仍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在改革的深水区进行攻坚克难。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11]38以问题为导向,有助于我们更具针对性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面对我国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尤其要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中所出现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一定意义上,在改革中破解难题的过程就是实现共享发展的过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而发展的价值旨归是全体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共享是改革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也只有以共享发展为导向,在改革与发展的平衡中才能始终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五、追寻和实现共享发展的时代意义

实现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逐步破解我国在追寻共享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助于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逐步完善政府支持共享发展的职能,进而以我国的共享发展带动全球共享目标的实现。

其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共享发展本身强调人们对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平等共享以及对发展进程中出现困难的责任共担,体现了社会公正。习近平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1]200,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共同承担发展的责任,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并逐步接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才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共享是共富的载体,追寻共享是现阶段我们在追寻共富长远目标的过程中能够率先做好的准备工作。新时代是我国由“富”而“强”的时代,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共享发展理念的逐步落实,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共享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作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的。

其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人民群众作为共享发展的主体,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参与共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政府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提供必要的平台、机会并制定平等合理的规则、制度等,才能保证人民有序开展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充分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充分运用公共权力进行资源、机会、平台的有效协调和有序配置,进而“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12]96。在追寻共享发展、实现共享发展以及解决共享发展进程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中,政府既不能什么都管,又不能什么都不管;既不能做全能型政府,也不能做无能型政府,否则就会陷入越位、缺位、不到位的误区。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就业问题、社会救助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政府应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3],进而以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为人民参与社会建设提供基本保障,为共享发展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因而,在追寻共享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支持并推进共享发展,有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新时代政府治理效能。

其三,美美与共,促进全球发展和全球共享。共享发展不仅仅强调我国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享,更在国际社会倡议共商共治共享。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大同社会”“和合共生”的境界。孔子所倡导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4]83-84,孟子所主张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5]291-292,实质上就是一种共享思维。今天,我们在国际范围内提倡共享,可以实现以中国的共享发展引领和推动全球共享。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生共荣发展理念,世界各国在经贸、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与中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只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更要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共享发展建立在人类社会以共同的价值目标为引导,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就意味着全人类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人类社会应该在共生共荣中实现共享发展。习近平指出:“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1]540这实质上将共享发展的理念运用于国际社会,是以共享发展的思维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该何去何从,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共享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共享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切入点和宽广的发展平台。

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群众史观,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逻辑必然,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通过理念与现实、局部与整体、改革与发展的平衡,逐步破解追寻共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少数享有、片面共享、一些人不劳而获、急于求成等现实问题,才能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促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承担解决发展难题的责任。实现共享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序推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完善政府对共享发展的引领支持职能,也有利于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下,以共享发展凝聚国际社会发展共识,展现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大国担当,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成果理念群众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多让群众咧嘴笑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