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何以为家
2020-01-02整理圆活
整理|圆活
家是成长的摇篮,家是感情的港湾,家是心灵的栖息地,家是精神的乐园,家和万事兴。和自己的家人团圆,是很快乐、值得珍惜的时刻。本期“觉性科学”的学员君杰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他的母亲洪海是一名43岁的项目经理,他的父亲智祥是一名46岁的图书馆管理者。这个家庭从表面上来看,房子、车子、孩子都有,感觉是很圆满的。可是孩子不听话、夫妻争吵不断,让这个家庭成员之间貌合神离,家庭几乎支离破碎,且看他们是如何通过认识自己的内心问题重新挽救整个家庭。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收获永恒的快乐。
什么是安全感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提出了“基本焦虑”的概念,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个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当父母对儿童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支配,对儿童个人缺乏真诚的指导、缺乏令人信赖的温暖,使儿童负担过多的责任或不负责任,偏袒、隔绝儿童同其他孩子的交往,使儿童在充满敌意的氛围中长大等等,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
君杰如是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从小与父母分离
君杰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他的话不多,特别是在家里的时候总觉得好像很不自在,心里有些情绪积压着,和父母也没办法沟通。他说:“这可能跟以前父母对我的陪伴很少有影响。比如有一段时间父母跑装修房子的项目,我一个人放学以后也没有带钥匙,就在以前家门口的小区里面等待,等到天黑他们才会回来。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上小学,然后慢慢长大,可能这种感觉就慢慢藏在心里,长大以后就没有再那么依赖父母,渐渐觉得不需要父母了。”
父母之间经常吵架
小时候君杰最怕的就是父母吵架,他说:“妈妈是一个很刚烈的人,遇到什么事情都比较独断专权,基本上都得听她的。如果和她的意见、观念有什么不同的话,她就会发怒、指责。他们吵架过程中有无限的负面情绪都会传递到我身上。所以说吵架受伤的不止是他们,这种负面情绪一定会对我有影响 的。”
父母经常打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君杰的父亲智祥一直觉得非常愧疚:“现在回想一下,确实原来对待他没有什么方法。原来就是不吃饭都是打,成绩不好也是打。现在想起来打得很厉害,跟他谈了之后他也不怪我们。可是我想起来还是很愧疚,那时候我们都年轻。”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对世界的敌意
当父母用上述方式来对待儿童时,儿童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基本敌意。但由于儿童自身的渺小和无助,儿童又必须依赖父母,因而必须压抑对父母的敌意,这种压抑的直接结果导致儿童把敌意投向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使儿童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危险,这就导致了不安全感的产生进而转化为基本焦虑。
在外表看来,君杰这个孩子似乎和和气气的,但这是他愿意向别人展现的一面。其实在心底里,他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容易动怒的人,君杰说:“我也是最近才觉察到自己很容易发怒。比如一个出租车司机只能收现金,但是我只有支付宝或者微信可以支付,我心里就有种想和他吵架的感觉。其实事情都很小,但我脾气不太好,比如说容易发怒、容易和人产生冲突,小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举止传递给了我,然后我就慢慢形成了这种性格。”
洪海如是说:亲子教育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
在亲子教育方面,洪海承认自己是失败的。在这个状态中大家都是痛苦的,孩子也很痛苦,家长也很痛苦。但是痛苦的根本原因一直找不到,找不到怎么办?不能这样子一直下去,因为人生还要继续,还剩下这么多年,大家还要在一起。洪海说:“如果天天是这个状态,真的是最难受的时候,想死的心都有过。你就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一种绝望,因为找不到出路。你想要幸福,你也想给他幸福。但是这种幸福到底在哪里?我们不知道。”
后来洪海就去寻求方法。在2015年她看到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她就知道了修复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方法一定是往内走,不是往外找了。首先从看到问题开始,问题的根结在哪里,这个是很重要的。其实一切问题的答案就在心里,洪海说:“我们不是说看到表象,假如说孩子的一次考试可能没考好,你就只是看到他的分数,但是你没看到它背后的原因。慢慢我就体会到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意识到只有通过觉察来了解自己的心,才能够看到问题的核心,那么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也会相应地出 来。”
“孩子,我们为什么会打你?”
如今,洪海终于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她说:“其实我看我们身边好多的家庭,父母亲都有一些相似之处。我们过多地把自己缺失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想从孩子身上得到弥补,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你想象中优秀的状态。我曾经希望孩子学业一定要很优秀,然后表现要很好、很乖巧,反正方方面面是我想要的状态。这个塑造的过程,其实对于一个真正自由自在成长的孩子来说,你就会给他很多的限制和打压。我们在塑造他的时候,他就受到了强烈的排挤。他没有办法去跟你抗衡的时候,要么就是沉默,要么就是爆发,所以冲突是不断的。”
“孩子,我们为什么会吵架?”
关于家庭之间的矛盾不断,洪海觉得还是自己的问题比较大:“我在家里的主导性非常强,什么都要做主,就把先生的话语权、决定权都剥夺掉了。在这么一个状态中,起初恋爱的时候他还可以迁就我,结婚初期他还可以谦让我。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观念,我们就长期在一个冲突的状态中。我们结婚后,基本上每个星期都大吵大闹,两三天就小吵小闹,因为家里一把锁没修好就暴跳如雷,可想而知我们的生活状态有多糟糕。”
洪海16岁就参加了工作,最早是在一个工厂里,工作三班倒特别辛苦。看起来她是一个外刚型的女人,但这是硬扛出来的状态。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太喜欢应酬的人,但为了要去找项目,她必须去跟人打交道,而且打交道的都是一些男性,就这样逐渐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女汉子,但她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很想有个靠山的,只是自己不知道。她说:“我内心很想依靠他,但是他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我却全然地否定,因为我又想做一个女汉子,我把他的一切权利给剥夺掉。自己给自己挖了很多坑。”
“孩子,我们为什么不在你身边?”
洪海并非不想陪孩子,只是因为她的原生家庭就一个女孩,没有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所以她从小就在自己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定要强大,等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好家。在她眼里拼搏就是照顾家的表现方式。她说:“种子种下了以后就一直伴随着我的整个人生状态。原来是为了要为父母出头当家,结果我成家以后,在我的小家庭里这个角色也没有办法扭转过来。我把自己搁在了一个位置上,就是我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回顾自己的原生家庭,洪海觉察到了那些她想要去掩盖的童年往事。原来,她6个月的时候离开了自己的妈妈,被抱养到了湖北,离开了亲生父母到了养父母家,这才是她一直想要变得更为强大的真实原因。其实很多真相我们从未曾发 现……
洪海如是说:与生命和解
本来剑拔弩张的三个人,如今相处得越来越放松。洪海说:“曾经我给孩子的都是要求,所以孩子特别不理解我,这是肯定的。如今我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放松,另一方面也对我身边的家人放松,不过多去要求了。从我学习完课程以后,大家都是向内而走了。”
曾经洪海是这样一个人,她反复地问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赚钱是为了什么?如果赚钱是为了过这样的生活,那么这样的生活她过得怎么样?自己开不开心?幸不幸福?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从她心里冒出来。当得不到答案的时候,她开始寻求方法。她就觉得自己要休息一下,起码停下来找找答案,找到人生中真正能够让她安住、踏实的一个生命状态。
而如今,她终于找到了答案:“现在的状态可以说是内心的一种平和,在我和家人身上都有体现。紧张不是说没有,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是会有。但是我们都很清楚了,现在不会一下子卷到自己的情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