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症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析
2020-01-01莫亚玲张剑霄孟艳张古英赵德运
莫亚玲 张剑霄 孟艳 张古英 赵德运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约有30%以上的住院患儿为CAP,同时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常见原因,严重威胁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1]。CAP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有些伴有咳痰和胸痛,而有些患儿没有,前驱症状主要有鼻塞、咽干、咽痛、头昏等,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其前驱症状的发病率为30%~65%[2]。CAP的致病原因主要有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在地区、社会经济、年龄、季节、性别中,CAP的病原体分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3-4]。由于许多地区缺乏及时、有效的病原学检测手段,病原学检测阳性率较低,约有20%~60%的患儿致病原因不明,从而治疗成本及效益受到影响,因此,了解CAP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对患儿的合理治疗具有积极作用[5]。另因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CAP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以往报道中,石家庄市地区CAP患儿发病及病原学分析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对石家庄地区CAP患儿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感染类型分布,整理报道不同感染类型CAP患儿细菌分布,为C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指导临床,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将研究报告呈现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CAP患儿1047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6]中的诊断标准:或有发热,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转移,下胸壁吸气性凹陷,湿性啰音,呼吸困难,经胸部X线或螺旋CT检测肺部炎性浸润,部分患者存在选择性肺血管造影。其中男571例,女476例,最小年龄1个月,最大年龄14岁,平均年龄5.52±2.43岁。患儿家属均同意且配合调查随访,并取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 标本采集
所有患儿入院后,抽取静脉血2mL为血清标本。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对患儿口腔进行清洗,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无菌吸痰器采集痰液,将痰液标本于2h内送至微生物室中进行培养。
2 病原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呼吸道病毒、肺炎支(衣)原体IgM型抗体,试剂源自日本富士,为SERODIA-MYCO Ⅱ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将痰液放置于沙保氏等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放在培养箱子进行细菌培养鉴定(35℃,5%CO2)。
三、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1047例CAP患儿主要临床症状
CAP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以中高热、咳嗽、干咳为主,构成比分别为62.18%、47.18%、37.15%(见表1)。
表1 1047例CAP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构成情况比较[n(%)]
二、不同感染类型分布情况
1047例CAP患儿共检测出641例患儿的不同感染类型,混合性感染以肺炎支(衣)原体为主,占比56.01%。不同感染类型CAP患儿的性别、年龄、季节分布中,男女性别间的感染类型分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岁、1岁、2~5岁、6~14岁间的感染类型分布差异明显,季节春、夏、秋、冬间的感染类型分布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得出:支(衣)原体、混合感染性2~5岁、秋季最多,病毒性、细菌性<1岁、冬季最多,年龄、季节间感染类型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分布情况(见表2、3)。
表2 不同感染类型CAP患儿构成情况比较[n(%)]
三、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细菌感染中肺炎链球菌最高,占比32.47%,其中1岁以下儿童细菌感染最多,痰细菌培养检测结果详细情况(见表4)。
四、不同感染类型CAP患儿人群分布
支(衣)原体感染CAP患儿散居儿童占比70.47%(253/359),病毒性感染CAP患儿散居儿童占比72.63%(69/95),细菌性感染CAP患儿散居儿童占比76.62%(59/77),混合感染性CAP患儿散居儿童占比69.09%(76/110),不同感染类型CAP以散居儿童为主,远高于幼托儿童、学生及其他儿童(见图1)。
表3 不同感染类型CAP患儿的性别、年龄、季节分布情况比较[n(%)]
表4 不同年龄CAP患儿痰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分布情况[n(%)]
讨 论
CAP是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中毒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肺部湿性啰音和管状呼吸音等呼吸道征象,并有胸部X线片的异常改变[7]。研究报道,CAP是在院外由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多种微生物所引起的,如果诊治不及时,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长发育[8]。另外,CAP是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对于患儿的发病原因不能确定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因为抗菌药物选择的不正确以及使用的不合理,增加治疗成本,影响患儿的治疗疗效[9-10]。因此对患儿的CAP临床特征、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可对患者做出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图1 不同感染类型CAP患儿人群分布
研究指出[11],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在我国儿童CAP中最为常见,且易出现混合感染。本文研究中,CAP患儿混合感染约为17.16%,其中支(衣)原体混合感染最多,在混合感染中达到80%以上,与上述结果相吻合。CAP患儿中支(衣)原体最多,所占比例为56.01%,说明支(衣)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较大的地位,对临床中选择正确药物治疗具有参考作用。临床资料及文献中,5岁及以下儿童的CAP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2~5岁儿童支(衣)原体所占比例最高,夏秋季节多以支(衣)原体感染为主,春冬季节多以病毒性、细菌性感染为主,秋冬季节中儿童CAP感染类型最多[12-13]。本文资料中,男女比较病原体分布差异不大,而近一半的2~5岁儿童为支(衣)原体感染,夏秋季节约60%的CAP儿童为支(衣)原体感染,春冬季节约70%的CAP儿童为病毒性感染,约60%为细菌性感染。说明性别在CAP感染类型中无影响,秋冬季节是儿童引发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在治疗CAP患儿时,医生应注意季节、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患者对症给药。本文资料中,约有80%以上的5岁及以下儿童发生CAP不同感染类型,说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增强,因此发生CAP的几率逐渐下降,尤其是病毒性感染,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95例病毒性CAP患儿中,6~14岁的患儿仅有3例(3.16%)。
另外,肺炎链球菌在细菌感染所占比例最大,在发生感染后,可能会引起支气管肺炎,在5岁及以上儿童中最为常见,且年龄越小发生肺炎链球菌细菌感染的几率更高[14]。肺炎克雷伯杆菌俗称肺炎杆菌,也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当机体出现抵抗力降低时,肺炎杆菌从呼吸道进入肺内,使患者出现感染。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细菌感染中,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占细菌感染的首位和次位,且1岁以下儿童约为60%,与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5]。这表明在细菌感染中需要着重关注1岁以下儿童,且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感染细菌,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正常情况下,儿童CAP细菌感染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主要是因为细菌性感染与居家卫生条件有关,而一般来讲,发达国家、城市地区的居家卫生条件都要优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16]。本文资料中,CAP不同感染类型的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幼托儿童其次,且散居儿童为幼托儿童的3倍左右,学生和其他儿童较少。提示可能是儿童的成员传染及周围环境传染是CAP的重要传播来源,因此需要注重儿童在家庭中的清洁及饮食,防止出现病原感染。
综上所述,石家庄地区CAP患儿病原菌中支(衣)原体最为常见,细菌培养以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针对病原菌进行治疗,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