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冷却在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温度控制中应用
2020-01-01张耀华
张耀华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 550000)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凭借施工速度快、成本小、技术要求低等优点,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坝体体积较大,混凝土材料产生的热量会引起坝体内部发育裂缝,对坝体防渗产生不良影响。为降低坝体内部应力场,采用水管冷却技术成为目前最常用、效果最佳的方式之一。
1 工程概况
位于贵州省境内某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平均坝高43.6m,坝顶长142m,坝顶宽6.0m,坝底宽38.2m,总库容595万m3。 主体混凝土碾压量5.7万m3,防渗和垫层1.38万m3。 为防止坝体内部产生较多裂缝,设计采用冷却管技术对坝体主体施工进行温度控制。
2 碾压混凝土内部应力分析
2.1 温度应力分类
2.1.1 自生应力
当混凝土部件边界无多余约束条件时 (静定结构),若其结构内部温度呈线性分布,则不会产生温度应力;若内部温度呈非线性分布,会因为结构本身相互约束而产生应力,该应力叫作“自生应力”。当混凝土逐步冷却时,因表面温度低于内部应力,表面收缩量大于内部,会表现为拉应力,而内部表现为压应力,两个应力呈平衡状态,如图1[1]。
图1 混凝土内部自生应力分布
2.1.2 约束应力
当混凝土部件结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约束时(超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无法自由变形而导致的应力叫作“约束应力”。 当坝体混凝土浇筑时会受到坝基和两侧山体的约束,此时就会产生约束应力(如图2)[2]。
图2 混凝土内部约束应力分布
研究表明,在静定结构中,混凝土部件只产生自生应力;但在超静定结构中,可能会同时存在自生应力和约束应力,且相互叠加。坝体混凝土结构是典型的超静定结构,因此两类温度应力相互作用是引起坝体内部裂缝的主要原因。
2.2 碾压混凝土材料热力学参数
碾压混凝土材料由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水泥存在水化热现象。主要涉及的热学性能参数包括:导温系数a、导热系数λ、比热с、密度ρ。 关系式如式(1)[3]。
2.2.1 导温系数a
主要受骨料参数影响,包括种类(石英岩>白云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用量、容重、温度、含水量等,一般a与骨料温度、含水量呈反比关系;与容重、用量呈正比关系。 a的值范围在0.002~0.006m2/h。
2.2.2 导热系数λ
主要受混凝土影响,与混凝土的容重、温度、含水量等参数呈正比关系,λ取值范围在8~13kj/(m·h·℃)。
2.2.3 比热c
与周边温度有着较大关系,关系曲线如图3:
图3 比热与温度关系曲线
由图3可知,比热随着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温度40 ℃时,温度值最大[4]。
3 水管冷却技术主要参数
混凝土热力学参数受多种内部因素影响,目前无法通过改善配料参数来控制混凝土内部应力,只能依靠人为措施进行控制,其中水管冷却是当前混凝土温控防裂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3.1 冷却管布置形式
本项目冷却管采用高强聚乙烯管,直径32mm,管壁2mm。 结合其他工程经验,冷却管在水平面设计采用“蛇形管圈”布置形式,在剖面图上呈“梅花形”布置,如图4,默认每根冷却管的影响范围是一个正六边形[5]。
图4 冷却管布置形式
3.2 冷却管间距
冷却管间距包括水平和垂直间距,设水平间距a,垂直间距b,在应用时一般设计水平和垂直间距相同。结合其他工程经验,设计3组间距进行对比分析:1m×1m,1.5m×1.5m,3m×3m,其他条件均一致(浇筑温度17 ℃,通水流量24m3/d),通过温度传感器数据绘出不同方案曲线,如图5。
图5 水管间距对碾压混凝土内部温度影响
由图5可知:
(1)在0~10d时间段内,碾压混凝土内部温度维持在17.5 ℃,但在12d左右集中直线大幅度上升,分别飙升至24,27,30 ℃左右.
(2)在12~17d时间内,内部温度均出现了小幅度下降情况,但之后出现温度回升。
(3)随着时间增长,内部温度在逐渐降低,最终分别降至21,23,27 ℃。
根据温度曲线分析,3 m×3m间距对温度控制较差,剩余两个间距方案整体温差在4 ℃以内,但对成本有着极大影响,因此综合分析,本项目采用冷却管最佳间距1.5m×1.5m。
3.3 冷却管长度
冷却管长度也是影响冷却效果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工程经验,单根冷却管越长,冷却效果越差。 但是单根冷却管越短,会增加材料、施工、供水系统等成本,因此必须兼顾冷却效果和综合成本[6]。 本项目冷却管长度预选方案有200,250,300m,在其他条件一致前提下(浇筑温度17 ℃,通水流量24m3/d),对3个方案通过温度传感器数据绘出曲线如图6。
图6 冷却管长度对碾压混凝土内部温度影响
由图6可知:
(1)在0~10d时间段内,碾压混凝土内部温度维持在17.5 ℃,但在12d左右集中直线大幅度上升,均飙升至30 ℃左右。
(2)在12~17d时间内,内部温度均出现了小幅度下降情况,但之后出现温度回升,此时3个方案温度相差较少。
(3)随着时间增长,内部温度在逐渐降低,最终均降至26 ℃左右。
经过观察曲线趋势综合分析,整个过程3个方案效果基本相当,但随着时间增长,200m管方案的优势逐步显著,因此本项目设计单根冷却管长度200m。
3.4 冷却管水温和流量
(1)水温直接影响管路的吸热能力,其中水温不得太低,因为过大温差会使水管周边混凝土产生较大拉应力,进而造成裂缝问题,一般要求冷却水和混凝土材料之间温差控制在20 ℃以下,本项目碾压混凝土材料温度在17 ℃左右,设计冷却水水温在5~10 ℃。
(2)冷却管流量越大,冷却效果越好,但循环水系统运行成本也越高,设计3 个预选方案:15,20,24m3/d,曲线图形如图7。
图7 冷却管流量对碾压混凝土内部温度影响
由图7可知:
(1)在0~10d时间段内,碾压混凝土内部温度维持在17.5 ℃,但在12d左右集中直线大幅度上升,均飙升至28 ℃左右。
(2)在12d时,温度均出现显著下降至26 ℃左右,三者温度相差较小。
(3)12~30d,温度又出现一个小幅回升,达到27 ℃左右。
(4)随着时间增长,内部温度在逐渐降低,最终均降至23 ℃左右,其中15m3/d和24m3/d相差1 ℃。
经过观察曲线趋势综合分析,整个过程3个方案效果基本相当,但随着时间增长,24m3/d流量方案的优势逐步显著,因此本项目设冷却管流量24m3/d。
4 结语
(1)通过分析碾压混凝土材料的热力学参数,可知其内部热量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只能通过人为手段去将内部热量尽快散发。
(2)本项目通过利用冷却管技术技术带走碾压混凝土内部热量,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内部裂缝的产生。但是水管冷却技术若参数设计不合理,则会加剧裂缝的产生,给坝体防渗带来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