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卫领域大作战

2020-01-01策划师薛南瓜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入侵者胡蜂猛禽

策划师/方 迟 图/薛南瓜

前两期,我们分别参观了虫虫和鸟儿的家庭。这些家庭,有些小小的,仅有数位成员;有些超级大,行动起来遮天蔽日。有些生人勿近,容不得一丝一毫侵犯;有些比邻而居,大家和谐相处。有些聚小家成大家,犹如和睦小区;有些内部成员严格分工,好似精密机器。

参观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已经了解到:家庭之外,还有领域(又称领地)。例如猛禽家庭需要广袤的领域来获得食物,否则,猛禽宝宝的成长就会受到威胁;比邻而居的鲣鸟家庭,也保持着“一颈之隔”,互不打扰;白蚁家族甚至有专门的成员——兵蚁来巡视和保卫领域。

看来,领域的事,可不少……

占据领域图个啥?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一个问题:世界那么大,鸟儿和虫虫为什么非要占据领域呢?大家和谐相处不好吗?

领域之战,以食为天

守护花朵的太阳鸟

为了食物,猛禽间战斗不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鸟儿和虫虫也不例外。它们占据领域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足够的食物。这一点在太阳鸟身上体现得格外充分。

太阳鸟生活在热带地区,主要以花蜜为食。它们的领域大小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占有者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因此,食物越充足,领域的面积相对就越小,占有者也就只需要花费更少的精力来巡视和保卫它。如果一个地方的食物特别充足,太阳鸟甚至会放弃占有领域。大家共享美食,其乐融融。

还有一个特别的例子。众所周知,猛禽都具有极强的领域意识。野外的猛禽,往往需要广阔的天地来寻找猎物。如果遇到竞争者,它们不惜一战。然而,在食物充足的动物园里,猛禽却能在同一个鸟笼子里和平共处。

繁衍生息,领域至上

肉食性的蜻蜓稚虫需要充足的食物来成长

“雀中猛禽”伯劳会将猎物挂在树枝上,用以标示领域,吸引雌性

繁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一块环境适宜、食物充足的领域,往往就赢在了繁衍的“起跑线”上。

蜻蜓深谙此道。夏季路过小池塘,我们不时能看到一大群蜻蜓飞来飞去。这时,通常是雄蜻蜓们正在较量飞行速度和技巧,获胜者将占据池塘里最适合产卵的领域,这样更容易得到雌蜻蜓的青睐。

鸟类的情况差不多。别看雄鸟表面上靠着靓丽的羽毛、嘹亮的歌喉或优美的舞姿来吸引雌鸟,说到底比拼的还是领域的质量。领域不够大,吃不饱喝不足,它们哪来的健壮身体一展身姿呢?

保卫领域,各出奇招

既然领域如此重要,保卫它就成了鸟儿和虫虫的“日常必修课”——

保卫领域第一招 专业预警,保卫家族

两只正在交流信息的蜜蜂

随时准备战斗的兵蚁

过着社会性生活的昆虫,会有专门的成员来巡视领域。

蜜蜂中有侦察蜂。侦察蜂除了负责为工蜂指引蜜源外,还会在领域内巡逻。一旦发现入侵者,它们就会扇响翅膀发出警告,并用空中舞蹈指出入侵者的方位。

蚂蚁和白蚁则由家族中的兵蚁来担任巡逻任务。它们那对巨大的蚁颚就专为对付入侵者而生。要是蚁穴遭遇食蚁兽等天敌入侵,白蚁们还会用撞击地面的方式来传递警报,让同伴赶紧逃命。

保卫领域第二招 邻里合作,守望相助

混在白鹭中间的朱鹮(红脸弯嘴)

和谐互助的杂色细尾鹩莺(上)

和壮丽细尾鹩莺(下)

群居的鸟类中虽然没有专业的“预警鸟”或“巡逻鸟”,但成员会共同担负起巡逻和警戒的职责。一旦发现入侵者,它们就会赶紧提醒大家注意,准备共同御敌。这可真是团结起来力量大。

多数鸟儿是三两成群,甚至孑然一身的。这样一来,巡逻和保卫领域就只能亲自上阵了。不过,有些鸟儿想到了跨物种合作的办法。

比如,朱鹮会找白鹭来当自己的“预警鸟”。觅食时,朱鹮会将脑袋扎进水里,东找找,西翻翻。这个时候要是天敌来袭,可就糟了。于是,它们就老是“赖”在白鹭身边,即使时不时被白鹭抢走食物也在所不惜。这是因为白鹭老是抬着头,先观察猎物,再迅速出击,这种方式更容易发现不期而至的天敌。

澳大利亚的杂色细尾鹩莺和壮丽细尾鹩莺食性相同,繁殖时间相近,领地也多有重叠。要是成了邻居,它们也会和谐相处,成为彼此的帮手,共同巡视和保卫领域。

保卫领域第三招 引吭高歌,非请勿近

振翅高歌的雄蟋蟀

你猜,啄木鸟是在抓虫,还是在驱敌呢?

对善于发声的鸟儿和虫虫来说,“歌唱”是警告入侵者的最佳手段。春日的鸟鸣和夏夜的虫唱,在我们听来或许是天籁之音,但在同类听来,无疑是领域主人发出的“警告进行曲”。瞧,雄性蟋蟀的一曲高歌,既能警告其他雄性远离自己的领域,还能吸引雌性的注意,一举两得。

声音警告的范围大,还能有效避免正面冲突,因此,一些不善鸣叫的鸟儿也会用这种方法来警告入侵者,比如啄木鸟。抓虫子时,啄木鸟会发出短暂而有节奏的“嗒嗒”声。要是遇到同类入侵,它们会起劲地快速敲击树木,用一长串“笃笃”声来警告对手。

保卫领域第四招 正面遭遇,“载歌载舞”

耀武扬威的螳螂

雄蟋蟀好斗的天性被发展成一项重要民俗——斗蟋蟀

要是和入侵领域的同类正面遭遇,一场冲突可就在所难免了。这时,主人会警告在先,让敌人知难而退,必要时再大战一场。警告的手段嘛,用“载歌载舞”来形容最为恰当。

比如,螳螂会在对峙中炫耀自己发达的刀臂,张牙舞爪地告诉对方:赶紧离开,我可是很厉害的!对阵的雄性蟋蟀则会拼命摩擦翅膀上的发声器,比比谁的声音更响亮。震动的翅膀就像抖动的纱裙一般。它们还会舞动发达的大颚,随时准备给对手送上致命一击。

鸟儿们的“舞蹈”会充分发挥羽毛的作用。它们昂首展翅,立起羽毛,蹦跳着恐吓入侵者。有些鸟儿甚至会尽力让身体膨胀。羽毛蓬松的样子让它们看起来就像五彩缤纷的球一般。咱们介绍过的雉科鸟类,就很擅长这一招。

争斗中的白冠长尾雉

保卫领域第五招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在胡蜂面前,蜜蜂就是个小不点

擅长诈伤诱敌的双领鸻

一般情况下,面对入侵的同类,赶走也就算了。要是天敌入侵,那可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情了。

面对天敌入侵,昆虫往往会选择逃跑再筑巢。肉食性昆虫胡蜂是蜜蜂的天敌。当发现蜂巢附近有胡蜂出没时,原本计划出门觅食的蜜蜂就会先在巢里躲一会儿,等危险过去了再说。当胡蜂多到无法逃避时,蜂王就会果断带领蜂群弃巢而逃,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这种现象在东方蜜蜂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们都知道,鸟儿筑巢是为了繁衍后代。当巢中有鸟蛋或幼鸟时,即使面对天敌入侵,鸟爸鸟妈们也不会轻易放弃巢穴。它们要么勇敢地尝试赶走天敌,要么想办法转移天敌的注意力。生活在北美洲的双领鸻(héng)父母就会假装受伤来吸引入侵者的注意。不过,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候,鸟儿们也只能放弃巢穴,重新开始。

保卫领域第六招 迎难而上,不屈不挠

被中华蜜蜂“围攻”的胡蜂

论飞行技巧,蜂鸟堪称“鸟中之王”

当然,天敌也并非不可战胜。中华蜜蜂就会用“虫海战术”来对付入侵的胡蜂。它们会聚成一团,将胡蜂包围其中,然后拼命扇动翅膀让团内的温度升高。蜜蜂的生命极限温度比胡蜂的高3℃,因此,胡蜂被活活热死时,蜜蜂们依旧安然无恙。

为了保护幼鸟,生活在美洲的蜂鸟父母会凭借灵活的飞行技巧来对付天敌。它们不断靠近敌人并与之纠缠,或者滋扰,或者围攻。捕食者虽然体型与力量都有优势,但灵活性远远比不上这些特技高手。为了摆脱麻烦,捕食者也只能被迫撤退,放弃眼看就要到手的猎物。

保卫领域第七招 意外降临,领域难保

红火蚁全称“入侵红火蚁”,“侵略性”可见一斑

气候变化产生的宿敌:斑姬鹟

气候变化产生的宿敌:大山雀

在大自然中,有些领域之争却是“意外”,物种入侵就是意外之一。跟随人类蔓延到世界各地的红火蚁更是典型。它们繁殖快,侵略性极强,抢占领域时不将对手一锅端,绝不停手,往往给所到之处的蚁类带来灭顶之灾。

斑姬鹟则是气候变化的牺牲品。它们和大山雀都爱吃毛毛虫,而且都喜欢在欧洲北部的森林里安家。原本,大山雀在冬末春初开始繁殖,斑姬鹟的繁殖期要等到四月。然而,随着气候变化,毛毛虫提前出现,斑姬鹟随之提早繁殖时间。而更温暖的冬天提高了大山雀的存活率,激烈的竞争让它们选择将繁殖期延迟到条件更加适宜的春天。一来二去,二者撞个正着。身强体壮的大山雀占尽优势,斑姬鹟则死伤惨重,家园难保。

动物集结,领域开战

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中,领域之争让更强壮、更优秀的基因延续,让动物们演化出多种多样的生存本领,让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然而,像红火蚁这样的入侵物种打破了领域的平衡,甚至引发生态灾难。对生活在某个领域的动物来说,入侵物种是它们共同的敌人。

可可豆们,你有没有梦想过,有一天成为动物英雄,用科学作指挥棒,用知识作武器,率领由五类动物组成的大军一起征战,保卫它们的领域?

这一切,都能在《动物英雄》的助力下梦想成真!打开《动物英雄》卡牌游戏,去寻找领域之争的解决之道吧!

猜你喜欢

入侵者胡蜂猛禽
猛禽家族
售价68.68万元,全新一代福特F-150猛禽正式上市
3000多只受伤猛禽重返蓝天
猛禽,请使用共享羽毛
防治胡蜂的三种方法
广西胡蜂亚科的种类和分布
“入侵者”来袭
三招轻松治胡蜂
“外星人”入侵档案之隐形入侵者
小行星2014 AA:地球的新年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