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2020-01-01张鑫凝

文化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志存高远家训子女

张鑫凝

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不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传统家训文化在传承中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纽带作用,其中丰富的德育思想为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以及理想人格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经济社会急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特别是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深入挖掘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资源。本文将从时代意义、丰富内涵与现实启示三个维度探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以期助力相关工作的开展。

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立足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吸收借鉴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具有非常突出且现实的时代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美德

自先秦时期至今,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孕育出了经世爱国、保国安民的爱国情怀,志存高远、勤奋好学的立身之道,谦恭宽厚、尚德贵和的处世之道,敦亲睦邻、勤俭持家的社会风尚,重义轻利、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这些恰恰都是中华传统家训文化的集中体现。借鉴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特别是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优良道德传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深化对家庭德育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中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1]党的十九大后,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受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西方的不良思潮侵入我国社会,信仰不坚定、诚信缺失、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的现象和思潮不断侵入,家庭德育缺位,人们的道德情况不容乐观。在新时代背景下,汲取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深化人们对家庭德育的认识,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重大。

(三)有利于推进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

批判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美德,也有利于推进社会风气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需要千千万万个家庭重视家庭德育的建设,我国传统家训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思想,挖掘其中的优秀资源用于当今的家庭教育,能够更好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打基础。

二、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资源

(一)修身维度的德育思想

1.志存高远

志存高远是我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人的精神指南和重要基础,只有明确人生的最终目标和志向,才能不畏艰难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我国传统家训文化十分重视志存高远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这段话强调了志存高远对于成就学业的重要作用。曾国藩也曾强调过立志的重要性,在家书中曾经提过“勉君子应立志”,并着重论述了志存高远的重要性,如“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4],流传已久的“岳母刺字”的故事更是我国德育中教导子嗣立志高远、建功立业的典型事例。

2.读书有品

在我国传统家训中,训诫子孙读书好学是修身的重要内容。《袁氏示范》中说:“大抵富贵之家,教子弟读书,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圣贤言行之精微。”[5]这句话应该解读为:富贵人家想要自己的子弟勤奋好学,固然是为了考取科举,但更多的是要他们学习圣贤的言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增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我国传统家训中,激励子孙读书的训示比比皆是,但更多的是强调读书要有“品”,“有品”即是通过读书能够更加明事理。

3.以德为本

在传统家训文化中,“德”是修身的一个核心要素,历代家训总是反反复复强调“德”的重要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伦理而已。”[6]由此可见,德是一个人生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宋代大儒朱熹曾说:“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7]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品德、有德行的人,即使是年纪比我小,我也会尊重他;若是品行不好,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也不会与之为伍。这句话强调年岁资历绝非看重一个人的首要条件,有德有品更为重要。

(二)齐家维度的德育思想

1.父慈子孝

“父慈子孝”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对子女慈爱以待,做子女的更应该孝敬父母,重点强调了孝。孝,可以有五种意义:一为孝敬父母,以善相待;二为爱护身体,扬名省亲;三为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四为顺应亲意,绝对服从;五为忠孝两全,移孝忠君。我国古代家训普遍强调孝顺的重要性。颜之推《颜氏家训》的曾说“孝为百行之首”[8],认为孝顺父母应在各种品德中被列为首位,充分说明了孝顺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兄友弟恭

“兄友弟恭”的意思是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团结友爱,长幼有序。我国古代家训对兄弟关系的训诫比比皆是。《颜氏家训》有专门撰写关于兄弟关系的篇目,对兄弟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9]兄弟是不同的个体,但为一母所生,有相同的血缘关系,应该互相敬爱。宋代的宋洵也在《安乐铭》中有过关于兄弟关系的表述:“兄弟同胞一体,弟敬兄爱殷勤。须要同心竭力,毋分尔我才真。”[10]可见,兄友弟恭在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勤俭持家

我国传统家训中对勤俭持家多有涉及,勤俭节约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各个朝代的家训作者对这一美德都有重要的论述。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11]陆游《放翁家训》认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12]意思是说,天下的事情,常常由于勤俭节约而成功,也因为奢侈浪费而失败。因此可见,勤俭持家在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德育思想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

三、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我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资源对当今丰富完善新时代德育理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具有启示借鉴价值。

(一)创新发展新时代德育理论

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创新发展新时代德育理论的必然环节。正如《中国家训经典》一书中列举的历代出色的家长,如周公、孔子、诸葛亮、颜之推、李世民、范仲淹、司马光、袁采、史可法、曾国藩、孙中山、毛泽东、傅雷等,他们的存在无疑验证了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成功。当然,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地看待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创新发展新时代德育理论,也要剔除传统家训中一些不合理的思想,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读书致仕、愚孝愚忠等。

(二)优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传统家训十分重视对子女品行道德的塑造,并且把道德教化渗透到对子女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也使得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在我国现代的德育中,应该批判继承我国传统家训中的以德为本的价值观念,优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把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优质德育思想资源渗透于高校授课的全过程,同时可以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如开展国学讲堂、参观国学教育基地等。

(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如今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无法达到理想的家庭教育效果,我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德育方法则可以为当代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借鉴。在家庭教育内容上,一是要教导子女懂得尊老爱幼、孝顺长辈,同辈之间相互关爱,不攀比嫉妒;二是要提高子女的修身能力,不仅要培养子女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更要使子女明白读书明理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方法上,一是要注重发挥传统家训文化中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对子女提出要求时,自己要首先做到;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子女能够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猜你喜欢

志存高远家训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志存高远马到成功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志存高远,放飞梦想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食堂火了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