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需求的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
2020-01-01单吉明史瑞刚
单吉明,史瑞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1 本地综合传输承载网发展现状
在5G 传输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基础建设工程量较大,且存在一些移动运营商暂未解决的难题,因此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综合传承网目前所应用的仍然是4G网络架构。4G和5G网络传输在基础构建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若在5G传输网络构建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网络架构,虽然可以提供各项通信服务,但是其质量以及工作成效方面并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另外,如果采用多层次化的结构,会加大网络管理的负担,还会存在结构建设不合理的问题,致使无法满足大众对于网络传播速度的实际需求。
2 面向5G需求建设本地传输网络的重要前提
2.1 做好综合部署与设计工作
在现阶段,要以传输承载网对于工作量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传输网的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创新,同时还要充分掌握在设计网络运输结构期间对设备的要求,以确保设备在网络运输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推动5G网络传输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对网络架构的全部过程进行设计,创新网络传输的模式,加大对前期建设工作以及后期维护工作的重视力度,结合实际工作量以及网络架构对所使用的器材设备对成本进行估算,以确保实际成本与估算成本相符。在进行业务创新以及网络结构优化时,要从技术层面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关注PTN分组在各个项目的表现情况,以确保提升信息服务的水平。
2.2 科学匹配与创新网络关键技术
为了解决网络传输普适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需要对PTN设备进行升级,以扩大设备的存储容量。在进行设备更换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以及成本因素,还要结合网络节点的情况,采用分批升级的方法来修改网络协议,并对动态路由以及QoS保障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同时要充分掌握各种参数,详细了解PTN设备的内部结构,对IPRAN和PTN网络技术在组网的过程中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三层功能技术对二层隧道进行替换,对于PTN设备层级组网结构方面存在的缺陷可以利用Diff-Serf 技术来解决,在QoS基准下对网络传输质量评判基准进行设定,充分掌握IPRAN以及PTN网络技术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结合5G网络建设的实际需要做好本地网和干网的对接。
3 面向5G需求的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的具体路径
3.1 传输架构建设路径
第一,重点做好区域划分的工作。以联通网络规划建设为例,其区域划分主要包括县区级的汇聚区,乡镇级的综合业务区,住宅区域及楼宇级的非住宅区域,其中,楼宇中的宽带、集客、室内专业划分在综合业务区。伴随着5G站点布设密度的增大,无线、传输、宽带网络随之布设增加,其在接入层面的融入度增大,统一度增强。在乡镇综合业务区上,等同于无线在ABC类网络划分。在市区县城区域的综合业务区划分上,基于微网格的细分,使得无线大网网格与宽带、集客、室分保持相同,而对于楼宇的全面化覆盖为重点场景,占据较大比重。
第二,重点做好机房的布局工作。在汇聚机房、核心机房、综合业务接入机房三类机房的选择上首先注意使用面积、电源容量等要件。倘若在站址密集的城区,应当综合业务接入点目标数量进行适当增多。倘若属于写字楼、体育场馆等集中区域,还应注意到CU、MEG下沉情况,对接入点进行新建,或利用原来的综合接入点。
3.2 光缆资源建设路径
3.2.1 主线光缆接入路径
第一,在建设宽带时,要兼顾室分。如果是大型楼宇,一般会把一二级分光设置在楼宇层内,其主干光缆主要是采用小芯 数。室分要把每层楼或者隔层楼的RRU拉到某个楼层的集中器侧,同时应考虑到室分制式纤芯的较大需求量,在设置室分楼宇内到楼下光交主干缆时,要选择24 芯以上的纤芯。而考虑到宽带以及小芯数的专线接入需求,应保持楼层内主干缆的纤芯在48芯以上。当前,5G用户数量逐渐增多,进而应按需增设主干光缆芯数。应将较大型号的配线箱设置在楼层分光器位置,构成星型结构,这样能够同时满足室内以及专线需求。
第二,在对宽带进行建设时,应注重对专线进行合理设置。要考虑到分散式场景的需求,在建筑外接入一二级分光宽带,对于比较大的、具有分散性 的高密度区域,应主要采用线型接入方式。考虑到未来云网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对于末端用户而言,其在增加传输设备时,应注重对旧宽带光纤资源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变成环形,同时确保选择的纤芯,其纤芯数末端在6芯以上。确保传输 2 芯组网、集客 1 芯接入,而 且还能保护 5G下沉的传输设备。在设置环路时,对分纤应按照独享的方式进行,以减少接头损耗,具体应结合接入楼宇分布情况选择光缆心数。基于此,可在末端形成微环型以及微星型结构,以降低纤芯浪费。
3.2.2 配对光缆和主干环路布局路径
测算结果显示,在主干环路上,单综合接入点拉远数量为10个5G 移动站点,对纤芯有较大的需求量,因而需要增设配对光缆,同时应用跳纤形式,避免出现过多的环路占用情况。同时,要结合具体的环路容量扩容需求,找出较为密集的区域,对二级主干环路进行建设。
3.3 传输设备建设路径
3.3.1 智能化、弹性化分组传输设备
第一,为支撑5G回传承载,对IPRAN 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或者直接重建。对于核心聚会层采取的措施是以扩容为主,如果槽位不足,要对槽位接入能力进行优先升级,不能升级的直接更替。在采购低密度板卡时,要对其质量进行重点管控,避免后期使用出现问题。在接入层,重新建设IPRAN2.0设备,以机房架构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科学进行组网;第二,为节约成本,捆绑端口时可以运用旧资源。如果汇聚层链路流量阈值相对偏高,可以进行流量扩容处理,采用10GE链路捆绑的方式进行升级;第三,对SDN做好同步部署工作,尽快实现管理智能化。
3.3.2 业务化、颗粒化OTN传输设备
为实现ODUk、VC4 、Packet进行统一交换的目的,可以采用OTN传输设备提供相应支持。统一对MSTP网络进行管控,并利旧MSTP网络进行无缝衔接。在随着5G网关以及MEC数量出现增多的趋势,针对OTN系统要相应加大宽带的颗粒度以及分组以太网功能。如果使用的是100G OTN系统,本地网要全部引入该系统,以实现5G业务回传以及时间方面达到同步的目标;若5G传输网络建设在重要城市,则要以核心节点的配置为核心,重点调整ROADM的波长,并做好对TSDN试点工作的调整,便于进行后期维护。若面对的是10G OTN系统,要注重其是否存在可利用的冗余资源,做好充分挖潜,若板卡已经腾退,可将其使用在业务量比较小的乡镇组网,这样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还能对县乡波分系统进行补充;另外,对于重点城市区域中的100G OTN网,在对其进行开通时,应注重同时设置PeOTN功能,以实现对刚性管道专线业务以及大颗粒以太网的更好承接。
4 结束语
在5G建设初期,主要是以流量扩容为主,随着技术的变革,则其发展逐渐演变为25GE、50GE甚至100GE网路,在逐渐发展成熟时,则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网路。而伴随切片技术的成熟发展,则可在核心层以超400GE组网的背景下实现高效率的5G三大场景建设。针对5G组网提出的更高的链路传输要求,要进一步契合5G建网需求,优化传输解决方案,积累各种基础网络资源,深入探究更为科学高效的组网策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