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主体”育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2020-01-01徐英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双主体学徒导师

徐英鹏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404)

以2014年由教育部和国务院所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为标志[1],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学徒制实施阶段,教育部先后遴选3 批试点单位,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基础上,开始实践并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能体现校企合作的一种实践形式,由政府指导,学校、企业、行业多方积极参与,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不断深入技术实践技能型人才培育,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共育,切实提升职业类教育的发展质量。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青岛双星橡塑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构架下,对标青岛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共同对2018 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培育,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构架下从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西方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对于学徒制的研究和实践较为成熟,在不同的国情背景下实践模式也有差异,如德国的“双元”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瑞士的“三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配以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制度支持,形成了产与教的深度融合。西方国家通过建立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制度、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参与机制、企校双主体融合训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且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标准,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成熟,培养了大批具有职业素养且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校企合作育人进行探索和实践。“定向培养”模式开始出现,其特点是企业预定,学校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企业不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由学校实施单独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从20世纪末开始,伴随企业转型技术升级,企业由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关注过渡到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订单班”“冠名班”等方式为代表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开始广泛实践,然而,这样的培养模式还是学校为主导,企业被动参与,校企资源互动不足,校企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双方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始试点并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试点开始后,以政府为主导,学校、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以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得到广泛实践。当前,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以国家主导的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既是企业发展技术升级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内涵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站在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做出的总体布局,要充分认识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重大意义。

2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

(1)坚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试点的关键在于积极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成为职业人才培养的主体,现实中校企双方共同的价值取向就是牢固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任务。校企共同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领导机构成员为校企双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工作机构主要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及管理人员,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明确分工与职责,定期召开推进会议和专题会议,搭建起校企互动机制,用完整和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一体招生(招工)、一体培养(培训)、一体考评(技能考核)、一体实习(就业)等关键环节的顺利开展。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以全新的制度体系破解传统路径依赖,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源动力所在[2]。

(2)强化校企双重主体地位。校企联合培养,企业也是作为办学主体,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而从生产实践的角度来看,企业也必须要获得职业教育的支持。所以校企双主体育人就是要企业一定要实质性的参与学生的培养,不仅是为学生就业提供出路,更重要的还要为教师、为课程、为培训,提供联合资源。校企双方要摆脱简单“校企合作”思想误区,职业院校不能将现代学徒制的推行简单照搬“订单班”“冠名班”固有模式,要将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共担共责,明确权责边界;试点企业要充分固化育人的主体地位,发挥育人的主体作用,试点企业所有车间、工位都是学生(学徒)的教室,所有的生产、管理人员都是学生(学徒)的师傅(导师),与试点职业院校科学合理的设计并参与学生(学徒)育才全过程。

(3)建立“双主体”育人机制。一是对于地方行政部门而言,要统筹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建立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多方联动机制;二是对每个试点单位,要建立校企一体化育人的机制,用校企一体化机制保障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等各试点各项任务有序推进;三是建立企业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在学生(学徒)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岗位资源、学校实训资源,对于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建立双导师培养、聘任和考评制度;四是建立校企培养成本分摊机制和学生(学徒)培养管理机制,职业院校和企业要明确双方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责任,明确在培养教育中的分工,做到校企协同共育。

3 基于“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3.1 招生招工一体化的推进

(1)学院与试点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合作培养协议。联合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招生、招工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开展招生宣传工作。采取先招生后招工的方式,首先由试点企业根据生产实际确定所需求的学徒数量,由学校负责招生(招工)计划报送上级教育部门审批;其次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并实施招生(招工)宣传方案,学生入校后,校企共同成立考评组,对申请学生进行面试考核,经面试合格的学生与试点企业和学校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完成学徒试点班级的组建;最后是开展学徒拜师仪式,组织学徒、家长、双导师参加,确定“学生、学徒”双身份。

(2)签订学生、企业、学校之间的三方协议。通过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徒相关的责任,固化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当前我国法律制度框架之下,有效合理可行的“三方协议”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根本制度性保证,通过协议的约束和保障,要求我们学生必须具备学徒学员的双重身份,只有保证了双重身份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对校企实现联合培养的约束力,保障学徒试点的顺利实施。

3.2 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

(1)学校与合作试点企业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试点路径,逐步形成了“校企共育、按需培养、螺旋提升”的学徒(学生)人才培养模式[3]。由学校和学徒试点的参与企业合力完成《教育部、青岛市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宣传招生、考核组班。试点学徒按学期实行由学校和试点企业分段培养,按“理论—认知—实践—跟岗—顶岗—定岗” 思路实现学徒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螺旋提升,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进班级,校园文化进企业、进班组等方式,促进校企文化共进,互通互融。

(2)制定符合学徒(学生)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参与制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按照合作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一体、能力循环提升的教学模式;校企双方联合培养,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两支教学队伍的双向对接,学校和企业两种教学场所的双向对接;将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能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对接,促进学生(准职业人)向企业合格员工的顺利转化。

3.3 灵活教学模式的实践

(1)校企“紧密协同,无缝衔接”教学模式。按照“招生即招工、学生即学徒、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工作思路,校企双方作为育人主体,不断探索和实践校企联合,协同培养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深入落实“双主体”联合育人机制,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学生学徒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教室工位一体化。在教学安排上,按学期制定学徒培养教育教学方案,在学校按专业基础课学习、专业核心课实训、专业技能课考证思路组织教学,在企业按识岗、融岗、跟岗、顶岗思路组织实践,校企高度协同,完成学生到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转变。

(2)增进学徒与师傅的身份认同。抓好“学徒拜师、导师收徒”,在企业选拔和聘请优秀技术和岗位能手担任学徒师傅,组织学徒拜师仪式,师傅既是技能实践方面的导师也是学徒学习、实践优秀企业文化的带路人,能有效解决学徒在实践中的认知困惑,成为学徒的职业导师。学校和企业要定期组织学徒与师傅的研讨座谈会,结合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不同特点,组织校企文化互进、互融活动,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徒试点课程,拉近学徒与企业的距离。学徒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核评价和教育管理,为学生设定符合预期的职业成长通道,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动力[4]。

3.4 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建设

(1)学校和试点企业互聘共用师资。校企双方根据共同制定的人才培育方案,建立双导师聘任办法、评价制订和奖惩制度,按学生(学徒)培养的实际需求制订双导师的聘任计划,对符合选聘条件的导师进行任职资格审核,并与学校和试点企业共同签订聘任协议,组织学徒拜师仪式(导师收徒),制定导师培养学徒的绩效考评办法,调动导师参与学生(学徒)培养的积极性。

(2)建立双导师遴选、聘任和考核制度。学校与合作试点企业联合成立导师/师傅聘任评定委员会,讨论制定“导师/师傅聘任评定聘任程序”并制定“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导师聘任标准”。导师(师傅)采用学校和试点企业合作培养模式,合理规划双导师的培养方式,制定培养方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选定专业骨干教师到试点企业进行定期的实践培训锻炼,强化在实操中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建立联合攻关课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在学校设立企业导师培训室,定期开展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等相关问题的培训,加强对于企业导师的培养,提高企业导师的理论教学能力。

3.5 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设

(1)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制度。围绕招生招工一体化、学徒管理办法、构建课程体系、双导师团队、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重构了10 多项规章制度,形成现代学徒制制度细则汇编。

(2)学校与合作试点企业共同制定学徒管理办法。明确双方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共同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共同对学生(学徒)实施评价和考核,在实施中,以企业既有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相结合,融于企业员工考评体系,使评价体系做到细化、量化、系统化。对于学徒的管理,校企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检查和解决实训教学的运行和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共评共育,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5]。

3.6 多方协同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

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成败需要有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运行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这是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必要保障。学校和试点企业要联合建立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和质量控制机制,也可请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参与,强化过程管理,保障学徒试点的顺利开展[6]。

学校和试点企业对学徒的评价和考核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共同制定岗位实习考核标准,合理设计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等细则,如制定《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学徒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转为员工(毕业)制度》等。根据学徒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岗位需要,组织学徒考取符合岗位标准的职业资格证书。

猜你喜欢

双主体学徒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魔术师的学徒
V eraW an g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爱情导师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