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和翻译探讨
2020-01-01赵斌
赵斌
(湖北省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使对相同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去理解,也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看法和结论,这主要归结于不同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理解能力,这还是在同一国家或社会中,那么在不同国家,跨文化的视角下,人们又对同一事物有着怎样的理解呢?显而易见,一定是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我们都知道西方有着较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那么在鉴赏的过程中,人们又会有着怎样的解读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多部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以供参考与借鉴[1]。
1 外国文学作品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不同的国家流传,这是因为文学是相通的,是人们抒发感情的工具,蕴含着作者的感情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现实生活,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同国家的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能感受的异域风情,这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量的涌入中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升华了人们的精神境界[2]。为了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相关人员在翻译作品时也极为精益求精,希望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极大地考验了翻译者的水平。为了尊重原著,翻译人员就不能受限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水平,所以其应该了解外国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当前社会,翻译领域普遍存在着对外国文学作品跨文化意识不够重视的问题,所以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还是有待提高。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逐字翻译,它既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一种跨文化、跨思维方式的重要工作,翻译人员应最大限度地还原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与民族特色,既要考虑大众审美,注重艺术美感,也要保证文学价值,促进文化交流,使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外国文化得到正确的传播,所以,在外国文学作品鉴赏与翻译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与翻译者的翻译能力息息相关,在跨文化意识的要求下,翻译者不但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还要考虑到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以及大众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文化差异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跨文化意识需要从思维、语言、行为等方面不断斟酌,使读者能充分了解文学作品中的场景与行为。跨文化意识是对翻译者的最高要求,其在自身理解文学作品后,还要根据两国文化差异,对艺术作品中的语言与行为进行正确的加工与处理,保证文学作品独具异域风格,也能适应本国人民的鉴赏习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要求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敏感度,这样才能处理好文化差异带来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差异。只有认识到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才能提高艺术鉴赏与艺术作品翻译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吸收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与精神境界[3]。
2 结合外国文学作品谈鉴赏与翻译
2.1 外国文学作品初级鉴赏
在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首先是阅读,也就是认识里边的字,了解这些文字的表面意思。而想要真正读懂文学作品,还要加入自身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理解能力会受到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看待事物也有着不同的标准与角度,而且往往容易加入个人情感,从而没有办法做到客观地看待事物,每个人的观点也没有办法得到统一。所以,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如果你不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就没有办法正确的理解文学作品,还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从而产生了歧义。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作者独特情感的抒发,它描绘了作者生活的实际社会环境,是对人们真实的生活环境的介绍,如果你没有办法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性,就没有办法真正做到文学作品的鉴赏。相反,如果你具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从兼容的角度,跨文化的视角去理解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阅历[4]。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这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文学作品翻译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学作品的鉴赏情况与翻译工作密不可分,翻译水平越高,则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越高。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准确、恰当、严谨的翻译。语言工作者的工作比较特殊,它需要工作人员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不仅是文字的传播,还有民族文化的传承,彰显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与特色[5]。翻译者不但要做到对内容的准确表述,最大限度地还原作品的艺术性,还要根据大众审美水平,使读者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更好的接受文学作品中的内容。
2.2 外国文学作品中级鉴赏
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被拍成电影,这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使广大民众都记住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理。《阿甘正传》这部作品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讲述的是一个先天智障的小男孩福瑞斯特·甘通过不断坚持、努力,用坚定的信念最终创造了多个奇迹。这个故事里,最著名的一句台词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如果你不亲自打开尝尝,你永远不知道它是什么滋味。”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也是西方文学作品普遍特点。很多中国读者在理解这一句话时有疑惑,为什么把人生比作巧克力而不是其他东西呢?这就需要结合美国当地的文化了。在对西方的文化有一定了解后得出结论:原来西方的巧克力大多数都是一件24 块,而且有24 种味道,种类很多却没有标识去提醒顾客,所以你只有打开后尝过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在了解这一文化背景后,是不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加深了呢?
比如,《老人与海》这部文学作品,其最突出的地方是老渔夫圣地亚哥与鲨鱼在海湾中搏斗的场面,尽管故事是悲剧性的,但是老人的身上却体现出人性永不服输的精神:“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作者对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画面进行大量描述,虽然老人的大鱼被夺走了,但是其搏斗的过程中那“超人”的毅力与永不言弃的精神却是谁也夺不走的。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作者海明威笔下所有“硬汉子”的代表,也是西方文化中冒险精神的象征[6]。
《简·爱》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幸福的独立女性形象,传达了西方社会强调女性地位以及人格独立的西方文化特色。在理解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当时社会背景,那时英国是西方头号工业大国,但是妇女在社会中依然是依附地位,女人的生存目标是嫁入豪门,而自谋生路的女性会受到社会强烈攻击。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简·爱》传达出对当时社会的反抗,对人类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爱情是建立在精神平等基础之上的先进思想[7]。
2.3 外国文学作品高级鉴赏
翻译水准是影响文学作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相当于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将文学翻译概括为10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他强调翻译的最高境界是:“音美、形美、意美”。所以,文学翻译不但应该从语言学,还要从美学、社会学等方面同时展开,并尊重外国民族的文化、民俗、精神,做到最大限度的包容性。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汉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汉字的丰富底蕴。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经典之一,作品中塑造了shylock 这样一位唯利是图的奸商,但是在翻译“shylock”这一英文单词时,不仅考虑它是剧中人物的名字,还要考虑它多代表的意义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从而展现出该英文单词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其中有句经典台词是:“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这在翻译的时候就不能够直译,因为“To be”代表动词不定式,而且包含着“成为、存在、是的”等多种意思,如果缺乏对整部作品的准确把握,就无法很好地翻译这一句子。如今对这一经典台词的认同度较高的译文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准确地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由于中西方语言在修辞、语序、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译文的艺术感染力,应尽量贴合原文所在国家的语言习惯,还要了解文学作品创作背景下特殊的社会与文化环境,这对翻译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8]。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鉴赏外国文学作品时,如果没有事先对西方文化进行准确的解读,就没有办法准确地传达出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翻译者不光需要对文字进行翻译,还要从跨文化的视角下传达出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与精神。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往往“南辕北辙”,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影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绊脚石,相信随着我们外文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不断积累,一定会使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走入大众视野,从而更好地提高民众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以及艺术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