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文学文化教学模块建设研究
2020-01-01薛海燕
薛海燕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教学部,江苏南京 210031)
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一直是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者们从社会学、教育学、二语习得等方向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朱汇(2020)指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脱离等问题,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资队伍配置等解决方案。刘蕾(2020)、张励亢(2019)指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有必要培养高职英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者们公认高职英语教学亟待改革,但是鲜有研究者就高职英语文学文化教学模块建设进行研究的。
1 教学模块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凝聚着中国智慧的中国技术、中国产品要走向世界,需要有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风土人情、能使用国际通用语言传播中国文化的人才[1-2]。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不通,语言支系较多,影响各国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不具备英语语言交流能力,无法担任国际事务交流使者,因此,人才供给侧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英语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要积极开展英语教学研究,努力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强化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满足国际合作大趋势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3]。为了更好地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必要进行高职英语文学文化教学模块建设,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用英语传播本土文化的能力和使命感。
2 教学模块的主要内容
我国高职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将语言教学与文学文化教学孤立开来,英语课程设计的重点为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忽略了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功能,脱离了英语语言的文化语境。在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发展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基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高职英语文学文化教学模块宜采用必修加选修,通用英语、行业英语和文学文化英语相衔接的英语课程设置方法,以利于在高职院校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所提出的“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4]。
2.1 “通用英语”——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别
“通用英语” 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练习是基础;英语教学素材多围绕西方的日常生活、 文化习俗和人物故事来编写,利用这些素材,在听、说、读、写中加入文学文化教学,同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是英语教学的升华。
2.1.1 语言适应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不能像英语专业那样分语音、语法、词汇、文化和文学等不同的课型,但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学习这些,扎实的基本语言能力是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基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等内容的积累,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以及语法规则,能用口语和书面语来分析情况,处理问题。
在掌握正式英语语言的基础上,高职英语教学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培养他们对不同区域带有地方口音的口语以及书面语的适应能力,比如,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些国家虽然采用英语为官方语言,其人民讲英语都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有的发音吞吞吐吐的,有的个别元音发音不同,在书面语上也与一般的英语语法规则有一定的差异。让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就接触这些国家的英语能提高学生的语言适应性,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顺畅地跟“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交流[5]。
2.1.2 中外文化表达差异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方法,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人汇报、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教学,讲授句、篇等不同语言层面及其深层文化内涵,渗透文化意识,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中外文化表达的差异。
由于中外文化存在差异,交际双方如果缺少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交际就无法实现。比如,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颜色符号的感知就不尽相同,颜色词结合了国家文化、 民族世界观及宗教信仰,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佛教盛行的国家,红色是生命和创造性的色彩,黄色被誉为最崇高的色彩,代表超俗。而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白色象征纯洁,深蓝色是尊贵的色彩,红色象征基督的血和神的爱,黄色则被认为是叛徒犹大的衣服颜色,是卑劣可耻的象征。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黄色使人联想到沙漠,干旱,是死亡的象征。“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通过通用语言英语来交流,高职英语教师在讲授例如上述颜色词等文化蕴意浓厚的词语和文章时,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使其充分理解文化差异所蕴含的深层思想内涵[6]。
在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可以因势利导,利用课文中的文化因素,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和模拟生活场景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培养对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认识。例如我们在讲授《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册第三单元“Naming Customs”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PPT 展示等方式比对中国与日本、 非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给孩子起名字的习惯:在我国,人们对名字颇为讲究,俗话说人如其名,女孩子多用柔美的名字,而男孩子则多有阳刚的名字。中国孩子的名字一般有父母或祖辈起,政府干预较少。在日本,男女的名字在汉字上有一些约定俗成,女性一般不会用“介”“佑”这样典型的男性汉字;在名字的选择上,户籍法规定人名必须采用常用、易懂的字,包括假名和法律规定的常用汉字表和人名用汉字表里的汉字。在埃及,孩子们没有姓氏,他们的名字是由父辈、祖辈、曾祖辈的名字组成的,最多的名字里面可以包含六七代人的名字。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拓宽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命名习惯,在自主学习中了解不同文化人物名字的不同内涵。
2.2 行业英语——学会表达中国文化
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各个专业领域的高职毕业生不仅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更需要了解、热爱并用英语传播母语文化。高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平等意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实现平等双向的双赢交流。对于专技人员来说,除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也需要宣传推广行业发展文化。
2.2.1 传统中国文化
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技术人员难免要介绍中国的饮食、衣着、社交文化。以饮食文化为例,如逢新春佳节,中国人民都要吃饺子、年糕。热情好客的中国技术人员肯定会邀请“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同事、合作伙伴共享美食。这时候就需要介绍饺子、年糕的特殊含义。比如,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年糕因为谐音“年高”,有一年更比一年高的意思。总之,我们的高职英语学习者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与各方人士交流感情、和谐沟通。
2.2.2 行业发展文化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将自己的专业技能、 所在行业的发展介绍给“一带一路”国家的同行和友人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能开展行业英语的教学。比如,笔者所在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其轨道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轨道交通行业英语》,包括了中国铁路行业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能帮助学生积累铁路相关词汇和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以课文为基础,收集相关行业信息,练习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确确实实培养了学生的行业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了学生表达中国铁路行业文化及其优势的能力。
2.3 文学文化选修课——学习各国的文化
通过大一两个学期在通用英语和行业英语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英语文化和行业职业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与英美文化有显著差异,所以高职英语教学模块中还应包括“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人文知识方面的选修课,帮助学生学习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学文化知识。
以印度尼西亚为例,印尼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不能用左手拿东西给他们。进入清真寺等圣地,一定要脱鞋;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时,切忌摸小孩的头,否则对方会翻脸。和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谈话或进别人家里都要摘下太阳镜。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对方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民族各异、宗教多样、 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其文学文化内容精彩纷呈,任何一门教材或者课程都不可能穷尽,所以高职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 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丰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各国文化意识。教师还可以运用任务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切分成多个项目,鼓励学生在课堂外通过网络资讯或微课等形式进行自学或文化素材搜集运用,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分享,有效提高自学能力与语言运用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其他形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块除了必修的通用英语、 职业英语和选修的文学文化课程之外,还可以灵活构建第二课堂、开展对外联络交流。
第二课堂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营造良好的异文化氛围,通过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在教学楼内的教室、走廊、实训室等张贴“一带一路” 相关内容,以及英语文化宣传资料等方面的海报,使学生对“一带一路”建设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定期举办英语文学文化讲座、电影节、话剧节、文学文化知识竞赛等丰富的英语二课堂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了解文学文化知识,实现英语第二课堂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营造浓厚的多元文化传播氛围。
对外联络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际交流,通过参与“英语角”等实践性文化活动,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高校学生建立良好的笔友关系,来提升自己的英语交际和运用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办学地的外企中具备丰富跨文化交际经验的专家,到校为学生讲解跨文化交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和交流技巧。
3 结语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肩负着适应和对接“一带一路”新经济形势下语言应用环境的艰巨任务。因此,各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合理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块。通过明确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