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河南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1-01杨茜
杨 茜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郑州 450044)
0 引言
信息化时代使得原本只存在各种媒介中的数据迸发出更加惊人的价值的巨大的信息,也因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度[1]。人类已迈进了一个深度挖掘数据内在信息和利用价值的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高校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既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大数据得以发展的推动者。河南省高校若能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大量数据以及信息资源,在教育与研究的工作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顺应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1 河南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探究
1.1 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河南省高校教师在拥有了较高专业能力水平的同时,其自身的素养还有待提升。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整合运用能力后,才能不断提升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素质教学[2]。高校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较为单一,在大数据信息化的教学中,这种思维教学会使老师对学生的授课造成一定的限制,以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方式不断的进行转变。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到标准化和个性化,既要满足大部分素质教育的需求,又要迎合小部分的个性化教育。
1.2 教育信息化应用欠缺
由于区域化的教学水平差异,导致河南省各高校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无论是对于硬件的应用方面还是软件的建设方面的差异都会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共享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由于河南省部分地区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严重的阻挡了对信息资源的积累能力,更阻挡了河南省整体的信息化的应用。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对信息的存储设备。因此高校中急需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存储模式。由于成本的过低会造成效率的降低,但在大数据背景下,成本投入降低会造成处理的效率变低,因此大数据丧失了实际的意义。
1.3 专业人员短缺
由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系统具备多样性,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河南省高校在建设一套完整的系统之前,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信息进行搜集,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类。这一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关系着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完整度,同时也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员的要求更高,以此符合要求的人员相对较少,造成了信息系统建设人员短缺的现象。
2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2.1 提升教师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信息化教学人才
河南省各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时刻将培养信息化的高端教学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根据目前的教育信息技术的现状,有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再通过各项相关政策,不断引入优秀的教学人才[3]。有意识的进行人才挖掘,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能够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以此将河南省整个教育发展的水平和创新效率进行提升。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河南省信息化的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信息化技术人才的使用率。
2.2 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扶持信息化教育建设项目
在推进河南省高校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科学的进程时,要不断对高校内的基础化建设进行引导,以此提升教育的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政府要积极配合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增加资金的投入,设立用于多媒体教学平台、图书馆信息管理平台的专项基金,组建高校教学信息库,将高校的网络管理作为核心,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更加优质化的教学体验和信息化资源共享。从根本上对河南省内的高校进行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全覆盖。
2.3 将信息化教育和课堂教育进行融合培养专业型人才
目前河南省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远落后于其它方面的信息化发展,由此可见,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存在欠缺的地方。因此河南省高校要多加利用大数据,多视角、多可能性的将信息化教育和课堂教育进行更好的融合,以此提供一种全新的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信息化数据的时效性,同时高校也要增强对信息的搜集、整合和研究的力度。
3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的同时,无线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河南省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要通过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理论创新,促进河南省高校学生获取到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碎片化的阅读渠道,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开展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