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2020-01-01陈艳华

四川建材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外加剂混凝土质量

陈艳华

(福建省建福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1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生产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相关参数,结合混凝土拌和相关规范来进行试配,根据试配的混凝土检测结果来确定混凝土的最终设计配合比,配制时需要注意控制以下几点:①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相关规定;②配合比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骨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③对于需要添加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及其他矿物掺合料时,所用掺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同时调整拌和物所需用水量;④混凝土配合比各参数的计算需依据《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 55—2011)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来进行。

2 混凝土生产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中所设计的用量来进行配制,水泥强度等级应符合要求,砂的细度模数、石子含泥量及砂石含水率均应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拌和用水除了要满足《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外,还需根据砂石实际含水率及外加剂使用量等进行用量调整。对于有抗冻、抗渗、抗腐蚀等特殊需求需要掺加相应外加剂的混凝土,还要考虑所添加的外加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会因为受到混凝土级配、骨料大小、坍落度大小、施工方法及施工部位不同等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运输设备,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主要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来进行。为保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质量,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为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均匀性,使其不发生离析、泌水等现象,混凝土搅拌车在运输的过程中应保证拌筒处于低速运转状态;②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入模并浇筑完毕,因夏季和冬季混凝土初凝时间有所差异,故运输时间可进行适当调整;③采取适当的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夏季混凝土升温过快和冬季混凝土受冻;④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严禁私自加水。

4 混凝土施工

4.1 桩 基

不同桩基部分施工,由于地质情况复杂程度的不同,因此施工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有人工挖孔桩、冲孔灌注桩、管桩、旋挖灌注桩等,每种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原理均不相同,不管用何种方法施工,最终控制目标是确保基础混凝土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可根据桩基实体混凝土检测数据来核定,检测方法有低应变、高应变、超声波检测及静载试验检测,检测的目的是检查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极限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2 基础底板

为保证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出现大面积裂缝,基础底板通常按照后浇带、伸缩缝、沉降缝不同构造划分成不同板块,板块之间设钢板止水带进行防水设计。同时在主楼基础集中受力部位设置大体积混凝土底板,通过大体积底板与桩基有效结合来抵制上部结构的各种荷载,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大,容易产生较高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处理不好会产生温度裂缝,危害结构安全,因此,基础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重点就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其常用控制措施如下。

1)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硬化过程中有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优先考虑选用中、低热的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的矿渣水泥。

2)必须严格按照已审核通过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的原材料用量进行混凝土的配制,且所有原材料进场符合要求,砂的含水率、石子的含泥量、水泥等级以及外加剂的性能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混凝土拌制时掺入缓凝剂、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

4)按设计要求留置变形缝、温度缝、伸缩缝、后浇带等不同的构造或采用跳仓法进行施工。

5)高温季节砂、石、水等原材料在进行拌和前应进行冷却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能过高。

6)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

7)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管,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

8)在混凝土表面做好保温保湿工作,控制混凝土表面与空气温差不超过20℃。

9)控制水管水流速度,保证内部混凝土降温速度不超过2℃/d。

10)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12 h内,应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养护,抗渗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 d。

4.3 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混凝土施工即梁、板、柱、墙这几个部位的施工,而这几个部位均处于高空作业,如何保证各个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出现大的质量缺陷,需要采取不同施工方法和措施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施工的安全。

高空浇筑混凝土可采用塔吊、三一泵、汽车泵等常用的垂直运输设备送输,塔吊施工速度慢、效率低,很难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只能作为不时之需。因此,最常见的浇筑方式为泵送,既能保证浇筑质量,又能保证浇筑效率。混凝土浇筑顺序一般按由远及近,先墙柱后梁板,先低跨后高跨的原则连续进行施工。

1)墙、柱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浇筑前应用鼓风机或水管对墙、柱底部木屑、垃圾等杂物进行彻底清理,以免混凝土浇筑完成并拆模后出现烂根现象,使结构上、下连接不够牢固,造成质量缺陷。

(2)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检查混凝土垫块是否按要求进行布设,间距是否合理。

(3)开始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采用导管下料,通常自由下落高度要小于2 m,当大于2 m时可采用溜槽或溜桶减少自由倾落高度,避免出现混凝土骨料分离的现象。墙柱混凝土标号相同时可同时浇筑,反之宜采用墙柱依次浇筑50 cm,交替进行。

(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振捣,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进行,上下两层振捣搭接不得少于50 mm,振动器要求快插慢拔,不漏点,依次有序进行,直至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浮落为准。

(5)当墙柱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为了保证节点混凝土质量,通常在墙柱四周各加宽50 cm的部位设置钢丝网进行封堵并用钢筋固定,这样既避免了混凝土随意流淌,又能保证模板两侧混凝土结合良好。

2)梁、板混凝土施工。

(1)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对楼板标高进行复核,防止变形。

(2)对所有垫块进行检查,严禁使用钢筋马凳,以防出现漏筋现象。

(3)梁、板混凝土浇筑采用人工辅助软管进行摊铺,根据墙上部竖向钢筋比板面高1 m的水平标高处的红漆标记,来控制混凝土的顶面浇筑高度,由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推进浇筑。

(4)楼板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为了避免楼面开裂,找平时需先用磨光机配合一台水准仪跟班复测整平,后进行二次收面抹光。

(5)由于梁的钢筋间距相对较小,因此,在进行梁的混凝土振捣时应选择规格合适的振捣棒,直径不可过大,以免因振捣而改变了钢筋间距,对整体承重结构产生影响。

3)施工缝的留置。为减少漏水渗水现象,一般外墙不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设置在距板底500 mm处。结构梁板不留施工缝,但浇筑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设置施工缝时,墙体在任一高度预留前应用振捣棒将混凝土振平,保证相同水平高度,便于施工处理。梁板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1/3的范围内,并留成垂直缝。在施工缝处二次浇筑混凝土时,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并且已清除表面杂物、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用水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后,在施工缝处铺一层10~15 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避免出现冷缝和渗水现象。

5 混凝土养护与成品保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8~12 h以内需进行薄膜覆盖和浇水养护,墙柱混凝土拆模后还可采用养护液养护。

2)基础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 d,墙柱、楼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 d,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3)楼板混凝土养护强度达到1.2 N/mm2时方可上人,成品混凝土除了养护得当外,还要防止踩踏,不得用重物进行冲击,不允许过早堆载,不得超载,地下室周边应及时回填土方,避免长期暴露出现干缩裂缝。

6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和处理

施工完成后,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缝隙及夹层、裂缝、缺棱掉角等施工质量缺陷。如何尽可能减少相关问题,需在浇筑完成前做好上述相关每一步工作,并且在处理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根据质量缺陷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同时要做好成品混凝土的保护工作,避免因保护不当而形成缺陷。

7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熟悉从配合比设计到成品保护全过程控制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严格遵守各种规范和章程,做好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进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ID:010602]

猜你喜欢

外加剂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试验之家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质量投诉超六成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