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高原”现象
2020-01-01武奕含
武奕含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 730107)
0 引言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学习高原”现象的阶段主要集中在大二期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极易浮躁、学习没动力,但是由于此阶段的学习在整个大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降低高原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1 “学习高原”的主要因素
1.1 心理
大学生的学习课程较多,教师的整个学期任务也是较为繁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进度较快,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概念及技术技巧非常多,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更为费力。在计算机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要理解掌握理论课程知识之外,还需阅读大量的科学文献,以便扩充自我的认知视野,同时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际操作,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学习各类理论概念时,需要通过各种程序进行实践理解,但是在程序编写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难题,需要仔细比对、分析、调试,有时即便程序编写无误,但是编写的效率及质量仍旧有待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上的障碍影响是极大的,遇到问题,自己难以解决时,很容易出现浅尝辄止,内心发出另一种声音“就这样吧”,长久以往,则在学习方面渐渐失去信心。
1.2 思维及方法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是每个计算机学生必须掌握的思维方式,如出现思维上的障碍时,则将使学生的思维固定化、模式化,对问题的思考也就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中学学习的影响,常常进行填鸭式学习,对不同问题难以做到不同角度的思考,进而出现“断崖式”学习知识结构,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效连接。
不同的课程学习有着不同的高效方法,学生如遇到方法障碍时,则会逐渐形成方法固定化,没有主观能动性,如Java系列教学中,应当注重面向对象的方法及思考,而在JavaWeb的编程学习中,更应当注重理论实践的学习。
1.3 知识
学习的过程重在循序渐进,前阶段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做好基础,如基础的知识并未掌握理解,则直接导致后面学习中难度的增加。众所周知在JavaWeb的编程教学初期,对于HTML的基础概念知识,学生一般并未掌握,因此需要特别在教学前进行增补学习;另外在后面的语言编程“Java实践”教学中,如前期的相关理论基础没有充分掌握,实践教学中往往“寸步难行”。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如存有障碍后,将直接影响自身的学习进度。
1.4 动力
学习动力是每个学生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但是如学生出现上述几点障碍时,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并不扎实,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并未掌握,那么在后面学习过程中将很难适应。学习动力提不起来,对待学习的态度则往往是“混日子”,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将很难克服“学习高原”的时期。
2 教学措施
2.1 理论与实践的训练
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为了使学生在大二期间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得到更好的突破,可将重要的专业知识教授放在这一阶段;同时注意每个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可将知识内容分阶段教学,对于难点重点突破。如在Java及其应用的学习中,可在大二前期进行数据结构的学习,而关于实践的课程则调整到后期。
2.2 心理辅导
每个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步入大学的初期,教师应当重点讲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及后期就业前景,让学生能够清楚明白这一学科学习的艰难性,同时也使自身的学习提高动力。在大学的学习中,教师应对出现“学习高原”现象的学生情况及时掌握,进行友善沟通,协助学生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对于课程知识基础掌握不牢的学生,单独进行知识传授,避免“欠债”过多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在班级学习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
2.3 知识技术合理运用,加强学习能力培养
知识技术的充分合理运用应当在教学中给予重视,在不同教学课程中利用小项目的实践,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应当紧靠其他课程知识的掌握,切不可一味“求进度”。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进入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进行文献的阅读,逐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可互相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2.4 专项活动的参与
计算机专业学习重在实践,成立专项活动项目,通过专项活动的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便清楚的知晓在日后工作中,哪些课程知识的学习是重点,以此提高学习动力。
3 结束语
大二期间是学生出现“学习高原”现象的主要阶段,因此校方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对策,避免学生出现知识、心理、思维、方法及动力障碍,切实的分析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情况,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